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高校,师德与教风相辅相成、互相建构。高校师德建设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教风,反之,教风优良与否也会作用于师德建设,二者紧密相联。因此,高校教师要在教风建设过程中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个人素质,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将身教与言教相结合,以身教实践言教,以自身的良好修养和高尚品格影响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学识,提高教学水平,做良好教风的践行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2.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高尚的师德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受益终生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师德建设与教师、学校、学生以及教育事业相互关联,师德建设决定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中学校园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中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导致这些中学生社会化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出现了问题。从中学生社会化的两个方面:中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中学生暴力群体的社会化两个角度,结合中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处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中学校园暴力事件进行分析,以求找出中学校园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校要从把好教师入口、加强教育培训、完善考核评价、强化党的领导、用好问责机制等五方面着力,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培育高尚师德,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相似文献   

5.
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质行为,就必须重视研究青少年V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一、思想品格教育的过程就是青少年品行成长的过程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一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青少年虽然没有参加生产和交换,但社会生活条件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此外还有各种环境的影响,这种影…  相似文献   

6.
在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教育改革也呼唤和谐,因为学生要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全面发展。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育,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我们必须从三个层面着手,即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与班级氛围。在社会环境方面要求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做到公平、公正;在校园环境方面要求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专业场所,使之成为建设和谐教育的主阵地;在班级氛围方面,使班级成为学生自己在学校的家庭,从而使班级成为构建和谐教育的砖瓦。  相似文献   

7.
刘金菊 《传承》2014,(5):118-119
宣传和弘扬师德楷模,对于高校的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校园的师德建设过程中树典型、强宣传,才能真正出效果。对高校师德楷模的培育和宣传可以从制定相关制度建立师德宣传的长效体制,利用各级媒体资源扩大师德楷模的积极影响,多场合、各层面宣扬师德楷模,优化校园舆论环境等各方面的举措来保持师德楷模宣传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化,是青年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文化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青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两大部分。对于青年来说,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属于他们正常社会化过程的组成部分。经由这一过程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发展及自我观念的形成,对于他们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角色扮演,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只有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促进自…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生理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警察教育更是如此。加强公安院校校园环境的美化与建设,从理性上全面认识和把握环境与警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科学地分析和确定它的价值与地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几年来,刑警学院重视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把它作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取…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环境文化之中,必定受到环境文化无孔不入的熏陶,接受环境文化无所不在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大学生年纪轻,阅历浅,可塑性强,校园环境文化与其朝夕相伴,让其耳濡目染,对其成长潜移默化,影响重大而深远。本文拟结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重工")建设校园环境文化的实践,就工业高职院校着力打造育人环境文化,培养新一代工业人才作一初步的探索。一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新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在立师德,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将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师德的管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师德的管理建设又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要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必须以从师德教育管理建设、师德实践管理建设、师德制度管理建设和师德环境管理建设等方面为依托和保障,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校阅读文化的建设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又制约着阅读文化建设的和谐精神、创新意识、教育环境和阅读氛围。因此,需要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中心、以确保读者阅读需求为基础、以图书馆为载体、以节日文化为契机,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尤其是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2012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要建设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合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承担着警务人才培养职能的公安院校作为当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类的道德紧密相联。只要理智地、深刻地思索人们生活的意义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社会生活发生变革时,往往使人们陷入几乎难以排解的矛盾情景:社会历史的进步似乎会带来道德的退步,或者,似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本然是以道德沦丧和退步为代价的,而要保持纯良高尚的道德水准,好象应停止历史的进步,甚至再次退回到往昔的社会环境中去。人类历史上,中国的老庄学说和法国的卢梭思想中,力主返朴归真,发出了近乎拯救时代的呼声,分别不同程  相似文献   

16.
师德建设是一所高校发展的灵魂,它客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文化传承的方向。多元文化拓展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空间、丰富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容、拓宽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路,但也对其核心内容以及方式与方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社会与高校应从弘扬优秀传统师德文化、优化师德建设的内容、创新师德建设的方式方法和优化师德建设的环境等途径来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张开江 《人民论坛》2010,(11):244-245
地方高校师德管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师德教育管理滞后,师德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师德环境建设亟待改善等。要加强师德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激励体系,强化师德监督机制,提高高校对师德管理建设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师德管理建设环境,以加强高校师德管理建设。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的定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江苏为例,通过对1889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并对一般青少年和在押青少年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及个人主观方面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鲁西南地区T市TX中学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初中校园内业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我们据其特征提出了灰色群体的概念:初中生灰色群体内部形成了金字塔状的结构,上下层成员间形成依附-保护的社会交换关系;而群体内形成了相对于校园主流文化具有内容对立性和形式疏离性的灰色亚文化,在其影响下成员的行为一方面具有破坏性,对校园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又具有自洽性,平行于校园环境而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师德管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师德教育管理滞后,师德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师德环境建设亟待改善等。要加强师德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激励体系,强化师德监督机制,提高高校对师德管理建设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师德管理建设环境,以加强高校师德管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