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泽洪  廖敏 《理论导刊》2007,(11):10-12
邓小平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观察、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复杂利益关系问题,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利益协调观,并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利益协调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灵活的协调方法,对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显性化的特征,社会利益关系的许多方面尚未理顺,分配制度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社会利益的整合既是协调与缓和利益矛盾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唐志龙 《理论探讨》2006,1(6):12-15
利益协调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合社会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力量。表现在其时代价值:一是利益协调力可以科学整合社会关系,从现实价值上检验和确认着党的执政能力;二是利益协调力通过对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的协调,从根源上整体推动着执政党对社会关系的有效整合,促进着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三是坚持辩证结合原则,阐明了正确发挥利益协调力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当代路径,即客观正视利益差距与努力解决利益冲突的辩证结合、加强科学利益观教育与建构利益调节机制的辩证结合、坚持正确的利益原则与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的辩证结合。  相似文献   

4.
论建立健全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玲利 《理论导刊》2005,(11):47-49
社会和谐,核心在于人们利益关系的和谐。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之一,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利益关系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协调的社会。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谐,社会才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相反,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剧烈,特别是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社会就会处于动荡的状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构建和谐利益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变化,着力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它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利益协调机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旨在形成一个兼备社会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社会状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刚 《理论探讨》2005,4(3):27-29
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与此同时,人们之间的利益分化却日益明显,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日渐突出。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尽一切努力用合法的手段和途径协调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当前执政党面临的挑战性课题,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找准利益分化产生的原因则是进行利益协调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政府、利益集团等方式进行利益协调,同时畅通人们的利益表达渠道,从而构建一个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科学协调利益关系、利益矛盾的基础和前提是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根本原则是坚持社会公平,保证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价值目标是调节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新社会运动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是一种根本不同于工人运动的全新社会运动,对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结构原因和思想意识原因,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我们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论。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必须坚持人的主体性,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建设全面的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生态文明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和谐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社会转型极其复杂,在纵向上是双重叠加,即在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也开始了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在横向上是多重复合,不同地区经历不同的转型。中国转型中产生巨大社会制度冲击和价值冲击,尤其是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中国的和谐建设既要重视传统转型中的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现代转型中的价值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善治理论视野下,“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尽可能增加人民群众的共识与认同感,不断增大“合法性”,以减少政府管理成本,提高公共政策的效力;需要各级政府信息公开透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其参政意识和能力;需要各级政府增强责任意识,特别是建立决策的失误责任追究制度;需要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战略;需要各级政府增强责任意识,强化问责制;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当代仍具有深刻的影响,它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对和谐社会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一生中不断探索怎样在中国实现和谐社会取得过伟大的成就,但也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他在长期的探索基础上形成了系列的包括社会和谐的构建目标、构建主体和构建关键的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全面正确把握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不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已经形成一套内涵相当丰富的和谐社会理论,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实现的重大理论创新.要在实践中很好地坚持和运用和谐社会理论,正确的取向就是通过建设性的改革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观作为科学的、全面的社会发展学说,关注的正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诸种因素的综合而协调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聂洪涛 《理论导刊》2006,(11):10-12
作为一国根本大法的宪法,应是民主、法治、人权这些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保障宪法实施,实现宪法秩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