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方方面面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加快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法治体系、严格执法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的综合监管、加强对养老服务的司法支持和保障、以重点普法保障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的法治化保障,是我国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李盛 《工会博览》2013,(33):40-41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近年来,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养老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甚至争议。倒按揭养老、卖房养老、租房养老哪种方式更好,逐渐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与倒按揭养老相比,租房养老更简便、风险更小,最后房子产权还归自己。观念相对保守的老年群体,更倾向于租房养老。  相似文献   

3.
马芳琴 《法制博览》2023,(21):30-32
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发展起来的智慧养老服务为老龄人口提供了智能化、多元化的服务,涉及主体众多,法律关系复杂。本文从智慧养老服务的法律支持体系建设、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建设、服务质量与监管体系建设及老龄人口权益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智慧养老服务的法治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读者     
《南风窗》2008,(2):6-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2008年第1期《全民社保梦》)我国社会保障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主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城镇医疗改革、养老保障和失业保障或者已经建立或者已经开始起步,相信能够取得好的成果。但是,农村养老保障还没有着落,失业保障更无从谈起,而农村医疗保障现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像以新型合作医疗为主的农村医疗保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步履维艰,已经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妥善解决居民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住房反向抵押养老制度的发展现状,剖析其在实践中的发展困境,并以综合性公证养老法律服务为视角,探索住房反向抵押养老制度发展的新路径,发挥综合性公证养老法律服务在解决居民养老问题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面临资金筹集能力差,保障水平低,家庭养老面临诸多困难,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管理存在不合理,保值增值能力差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家重视不够、养老社会化没有得到广大农民认可、缺乏统一立法,统一管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因素。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认识、改变农民传统的养老观念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我省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袁新梅 《法制博览》2014,(2):104+103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并且随着社区的迅速成长而逐渐成为各种养老服务的载体,居家养老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家庭养老和社区照顾的结合,但是不可否认,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同时鉴于居家养老服务合同这种合同自身具有其特殊性,如一定的社会福利性、合同主体的复杂性等,使这种合同的纠纷解决在法律适用上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主体的义务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8.
唐闻 《法制博览》2015,(6):43+42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是家庭问题,更是不可逃避的社会问题。新的养老途径的探寻迫在眉睫。以房养老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弥补了以往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足,有助于缓解国家养老压力,减轻子女负担,稳定社会秩序。我们应该多借鉴各国经验,从制定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完善金融、保险及房地产市场等四个方面来构建我国"以房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世世代代主要依靠土地保障和家庭养老。随着河北省农村居民老龄化浪潮的汹涌而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将来谁为农民养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能否解决,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平稳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的长期稳定;同时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也是我国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3,(25):91-91
随着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体制改革实际上具有很大的风险。不少人开始为自己进行养老规划,而保险作为最具保障的理财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购买养老保险产品时,有些问题需要广大消费者格外注意:一、确认预定利率2013年8月初,保监会正式启动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允许寿险公司突破2.5%的预  相似文献   

11.
赵鑫 《工会博览》2009,(9):58-58
在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人口大国里,正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将供养老人的年轻一代比例缩小,致使单纯的家庭养老已出现很多弊端,而完全的社会化养老又尚未达到经济和社会的成熟条件。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照顾相辅助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2.
报告     
《南风窗》2014,(25):19-19
养老机构现状 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个,床位数493.7万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约占72%。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状况整体优于民办。57%的民办养老机构认为政策倾斜是造成不公平竞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空巢老人的出现导致机构养老需求增多,社区养老机构普遍兴起,传统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机构依法融合将成为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社区养老机构建设的优势特别明显,但在法律规制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强社区养老机构建设的法治化建议,助力于地方社区养老机构的依法建...  相似文献   

14.
孙昊 《法制博览》2023,(25):14-16
社会资本方是养老PPP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对社会资本方的法律保护健全与否,极大影响着养老PPP项目的落地以及运营质量。梳理我国现存各项公私合营法律法规可以发现,对社会资本方的权益保护存在较大漏洞,急需寻找应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李培 《法制博览》2014,(2):123+122
政府组织形式下,政府主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时,其既是合同的缔约主体,也是合同的履约主体。若政府委托其他相关企业,则其为监督主体。该组织形式下,此居家养老服务合同为准无偿服务合同。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形式下,当居家老年人兼具民事行为能力和支付能力时,老年人既是合同缔约主体,又是合同当事人时,其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签订的合同,属无名合同中的有偿服务合同。当居家老年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时,居家老年人只能是合同的当事人,其所签订的合同则属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志愿组织形式下,志愿组织是合同的缔约主体,志愿者是履行主体。此时,该合同为赠与合同。  相似文献   

16.
河北读者赵先生来信询问:我是一名基层职工,父母都在农村,现就农村社会养老了解一些情况,请问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根据赵先生的来信作如下回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水平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  相似文献   

17.
正"夏天太热,在家不想做饭,养老院管吃管住;冬天冷,老人容易出现健康问题,有人护理照顾比较安心。"如今人们观念开明,进养老院养老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是,你听说冬天到南方猫冬、夏天到海边避暑……春季秋季回家的吗?这种被称为"候鸟式"异地养老方式近年来日益受到欢迎。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仅在海南三亚,全  相似文献   

18.
阚霏 《工会博览》2009,(6):23-24
北京市老龄化水平已经超过全国平均值,老龄人口占北京市总人口的13.66%,位居全国第四。(一般认为,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超过10%,即为人口老龄化。)据专家预测,2010年以后,北京市老年人口将以每年4.7%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超过650万人,占到总人口的比重超过30%。基本上,我市老年人选择的养老途径包括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经调研分析,机构养老已经呈现出如下种种地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谭江 《法制博览》2015,(3):90-91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比例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70%以上,因此,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关系着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建立健全的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地区的稳定以及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养老保险方面来说即是国家重点解决了城市人口的养老保险问题,而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关注不够,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至今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言无任何可持续性发展。一个国家需要通过制定特定的指标与评价体系来判断其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情况。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程度要远大与城镇。所以,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不但要保障现有农村参保居民能够有一个安稳幸福的老年生活。确保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老龄化趋势下台湾机构养老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社会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已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老人养老的责任已非家庭子女所能够承担,需要多元化力量的整合与协助。台湾的机构养老模式已突破传统的“孝”文化的限制而逐渐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由社政部门主导的安养机构和卫政部门负责的护理机构、荣民之家、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的养老机构共同建构了台湾多元化的机构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