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大东盟”形成的背景 “大东盟”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和内、外部等诸多因素,是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1.东南亚国际格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一方面,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原来分属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的东盟和印支结束了集团对抗的局面。政治缓和、对话取代了紧张、对抗,军事对峙让位于经济和安全的合作。和平与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另一方面,前苏联的解体和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收缩,使这一地区出现了“大国势力真空”,引起东盟国家的忧虑和不安全感。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使东盟国家徒增担心,害怕中国强大后军事势力会南下填补“力量真空”,从而诱发地区性冲突。因此,东盟国家希望通过吸收印支三国和缅甸入盟扩大组织,建立起一个政治和安全的缓冲区,增强抵御“中国威胁”的力量,并抗衡美、日、印度等大国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以求得东南亚地区的长期安全与稳定。此外,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区域化和集团化。这对于长期依赖西方市场的东盟来说是很不利的。东盟为了维护本身利益,不得不考虑建立包括印支三国和缅甸在内的某种联盟,以便与其他区域集团和大国相抗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最后十年是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急剧变化的十年,其变化势必对21世纪亚太地区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将围绕这十年东南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些探讨。一、90年代前期东南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随着80年代末冷战的结束,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受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明显变化。90年代前期东南亚在政治方面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第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主导下,“热点”问题基本解决,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各国的首要任务。冷战结束后,东南亚…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代日本外交政策的调整与特点徐世刚80年代末期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战后长期支配着国际关系的框架“冷战体制”即雅尔塔体制瓦解。经济上,经济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在这种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日...  相似文献   

4.
防范金融霸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而言趋向和平,西方大国用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取代了传统的军事对抗观念,地缘政治论也逐步被地缘经济论所取代。进入90年代后,金融霸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形式,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金融霸权...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东北亚地区逐步形成了中、苏、朝和关、日、韩两大阵营紧张对峙的冷战格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中关关系迅速改善,冷战对峙的格局有所缓和。面对东北亚局势的变化,韩国及时调整了外交战略,出台了旨在改善与苏联、中国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北方政策”。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在对外关系上调整了朝鲜半岛政策,积极回应韩国的北方外交,与韩国保持政治上的距离以平衡南北双方。中韩建交后,两国关系得以全面发展,为减少朝鲜的疑虑,中国加强了与朝鲜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对南北双方采取平衡政策。  相似文献   

6.
东盟外交新走向--兼论中国与东盟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盟所在的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风云变幻中的一块“绿洲”。长期以来,东盟国家总体上保持了政治基本稳定,经济较快增长的好局面。在对外关系领域,东盟也积极进取,颇富个性和特色,是世界上一个外交活跃、成果丰硕的地区一体化组织。 自东西方冷战结束后,东盟大力推行全方位、多元化外交,取得显著成效,同各类国家特别是亚太国家发展了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近一年来,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源远流长。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历史上双方人民世代为友,交往密切,商贸频繁。东盟成立初期,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与东盟当时的主要成员国并没有外交关系,双方相互猜疑,处于对立状态。这一时期,双边经济关系发展缓慢,以民间的间接贸易为主。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90年代世界大事看国际形势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转换的重要时期,国际大事层出不穷。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各国发展战略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都在进行着深刻的调整。一、冷战正式结束,两德统一和苏联解体8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超越遏制”战略,利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机,加强和平演变攻势。与此同时,东欧以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改革矛盾愈趋尖锐,多方面危机积重难返,终于导致社会巨变。1989年11月10日柏林墙被推倒,翌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重新统一。此后不久,在猛烈“政治风暴”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地缘战略环境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冷战终结以来,亚太及全球地缘政治力量对比大幅变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出现重新分化组合趋向。以此为背景,我国地缘战略环境发生了值得注意的若干新变化,并且将对我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一、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三大变化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地缘政治环境发生巨大...  相似文献   

10.
新思维新格局新秩序——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几点看法本刊特约评论员1997年国际形势发展中最突出和最重大的变化是,以大国和地区力量为轴心的国家关系和国际关系出现了大调整。这对世界新旧格局的过渡和世纪交替,具有深远影响和阶段性意义。90年代世界进入冷战后的过...  相似文献   

11.
地理政治争夺的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政治争夺的新态势丁志刚冷战后,国际关系的现实走势表明,地理政治理论仍然对国际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国际关系中的地理政治争夺格外引人注目。地理政治争夺的新焦点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进入了重新调整和定位的时期,各主要大国加紧争夺世界政治与经济的主导权,从...  相似文献   

12.
后冷战时期,俄罗斯地缘政治潜力下降,促使其对外政策中地缘经济战略凸现。地缘经济战略中的能源外交成为俄对外政策的重点。俄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使其经济从解体后的萧条中复苏,但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变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俄对外政策中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因素互动着,这成为后冷战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旧的世界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时刻,人们都在关注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的发展?拉丁美洲作为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地区,将在未来的国际新秩序中居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 一在80年代和90年代交接之际,世界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以美国和北约集团为一方和以苏联和华约集团为另一方的战后冷战体制的突然崩溃,标志着由美苏两霸争夺世界的旧格局的结束。但这一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以美国的得势和苏联的退却而实现的。这将对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已基本形成了“一超四强”的格局,即美国、日本、俄罗斯、东盟及中国五大力量相互作用。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和区域性强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积极、主动地采取了“向东看”的政策,同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东盟国家也非常重视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本文拟就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战略考虑、主要举措和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作一简要阐述。一、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战略考虑首先,印度是世界上第四大军事强国,与东盟国家形成军事上的互补性。目…  相似文献   

15.
浅析俄罗斯的东北亚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东北亚区域的合作也随之发展。东北亚地区曾是冷战的前沿地区,目前又因其聚集了大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地区。在这一国际经济、政治势力角逐的舞台上,俄罗斯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俄罗斯非常重视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联系,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较完整的地区性战略,正是以这一战略为基础,俄罗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东北亚地区展开了积极的攻势。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的旅游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一省 《东南亚》2000,(1):34-39
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进入80年代,东盟国家旅游业更以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速度发展。从1980年到1990年,东盟国家接待国际游客的人数从680万增至2100多万,旅游收入从318亿美元增加到40多亿美元。90年代后,东盟国家旅游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1991年到1995年,东盟国家的国际游客人数从2120万人增至2782万人,旅游收入也从1991年的150多亿美元增加到266亿美元。1996年,东盟国家国际游客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达343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跃升到307亿美元。东盟国家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然而,1997年7…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东盟通过政治合作与外交而使该地区保持了相当稳定与和平的环境,这种有利的环境使东盟国家得以进行其经济发展。然而,东盟国家的经济活力应归因于各成员国的政策而不是东盟内部的经济合作。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谈到,东盟内部的经济合作由于实施的问题和缺乏政治约定而一直进展缓慢。在过去的五年期间,人们已两次要求重新评价东盟内部的经济合作。在1987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绍铨 《东南亚》2004,(4):16-20
东盟国家是中国的近邻 ,双边的经贸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 ,双方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已成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但同时 ,双方在合作中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 ,双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竞争和冲突等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由于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发展十分缓慢。冷战结束后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东盟自身的发展壮大 ,双边经济合作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双边贸易额迅速攀升 ,1 995— 2 0 0 2年的平均增…  相似文献   

19.
论中美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苏“三角关系”,曾给“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中美俄关系呈现出新的形态,再用传统的“三角关系”概念审视三国关系已不合时宜。进入新世纪,我们应“与时俱进”,努力推动并行不悖的中美、中俄“双边”关系,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的变化,各种力量分化重组,改变了过去的世界及南亚战略格局,给中印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和利益基础。这一切,都为拓展中印贸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