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空军的专机工作,是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下建立起来的,在空军建立初期就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期,空军能作为专机飞行的飞机不多,乘专机的人也少。起初只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几位领导。稍后,各大区的领导同志来京开会、办事也有乘专机的。但总的说来,乘专机的人还是少的。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国际来往增多,使用专机也越来越多。于是,我们把专机分为一、二、三级,供"三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毛泽东坐飞机一波三折 新中国建立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共和国组建了自己的空军,民航也从无到有.按理,作为共和国领袖的毛泽东也应有专机了,可事实却不是如此.毛泽东对空军的厚爱众人皆知,可他不仅没有专机,每每外出要求空军给派飞机时,都遭拒绝.堂堂的党、国家和军委主席,连坐飞机的权利都享受不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曾有一条禁止他坐飞机的不成文规定.因此毛泽东几次向刘亚楼提出要坐飞机,刘亚楼都以"空军没啥好飞机,飞行员水平也不高"为由,委婉地加以回绝.面对集体的决定、战友们的关心,好长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只好"忍气吞声",个人服从组织嘛.每次离京出巡,他只能将就着坐专列.  相似文献   

3.
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代号4202的苏制伊尔——14型运输机,很多人都以为是毛泽东的专用飞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只不过是毛泽东乘坐过的为数不多的飞机中的一架。毛泽东生前不仅没有专机,而且连坐飞机的“权利”都不能随意“享受”。 建国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共和国组建了自己的空军,民用飞机也从无到有,按理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样该有专机了,但中央为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作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禁止毛泽东坐飞机。因此,毛泽东几次向空  相似文献   

4.
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的何廷一,在1956年至1958年间,受空军党委以及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指示,执行毛主席的“空中接送”任务。笔者经刘亚楼的夫人翟云英的介绍,有幸访问了原空军副司令员何廷一将军,了解到毛泽东的“云中岁月”。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代号为4202的苏制伊尔-14型运输机,不少人认为是毛泽东的专用飞机,其实不然,它只不过是毛泽东乘坐过的为数不多的飞机中的一架。毛泽东生前没有专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组建了空军,民用飞机也从无到有。按理说,毛泽东应和周恩来等一样,该有专机了,但中央为…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5,(Z2)
毛泽东空中历险记1956年6月4日,毛泽东乘专机从汉口王家墩机场起飞,准备飞往北京。飞机抵达河北上空时,突然电闪雷鸣。该机升高极限只有4000米,爬高既不可能,只能绕飞避开雷区;绕飞又担心油料不足,只能紧贴云边飞行。强大的雷电干扰使飞机无线电通讯完全...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20日,一架伪国民政府(指1940年3月汪精卫成立的伪中央政府一“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下同)的飞机从扬州飞向延安。这是敌营中第一架投向人民的飞机。这架“建国”号,后以起义时间命名的“820”号飞机,从此成为人民空军的第一架飞机。为投向光明,“建国”号机组人员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1 筹划这次起义的发起者有两人:一是伪国民政府常州航校飞行主任、后调至南京伪航空署任职的空军少校飞行员周致和;另一人是伪国民政府空军少尉飞行员黄哲夫。他们有着共同的志趣,经常在一起讨论时事,交流思想。两人原是国民党的空军飞行员,后在战斗中被俘,留在了伪国民政府空军。无论是在国民党内部还是在伪国民政府内,他们所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黑暗腐败;在伪国民政府即将倒台的时候,他们决定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 一次,周致和执行任务在上海逗留时,在《时代杂志》社购买了一批中文的苏联画  相似文献   

7.
葛文墉,我国第二代战机歼-7飞机首席试飞员,在长达30年的飞行生涯中,他一直奋战在我国新机试飞和科研试飞的前沿。他先后参与了我国歼-7、歼-8等系列飞机的科研试飞,还对美国F-86"佩刀"、美国T-38、法国"幻影-2000"、智利T-35等多种国外先进战机进行了研究性试飞,由此成为第一个在西方世界飞行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我国空军装备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的制订,为我国航空技术的进步和空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空军先后授予他"科技先进工作者"和"飞行技术能手"光荣称号。曾任空军副参谋长,少将军衔。2009年5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相似文献   

8.
某报刊发《建国后毛泽东几项重要军事战略举措》一文,其中说:“在毛泽东关怀下,空军从无到有,不到4年就拥有3000多架飞机,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鸣惊人。”近几年来,一些电视剧也有这两个提法。探寻历史,“从无到有”、“一鸣惊人”的观点与空军建设和成长事实不符。毛泽东本人也不主张空军入朝作战要“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9.
孟红 《党史天地》2009,(8):13-19
毛泽东一生中很少乘坐飞机,一般都以火车为长途出行的交通工具。在硝烟弥漫的民主革命时期,这样做主要是由于条件不允许:新中国建立后的和平年代,则多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不过,毛泽东在其辉煌如日、风云激荡的生命旅程中还是事出有因地有过一些空中飞行的经历,其中,有三次堪称危系他生命的特殊飞行。  相似文献   

10.
报刊文摘     
“还是飞机这东西好” 1956年5月3日,毛主席第一次乘坐空军的飞机。 当日清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来到机场,听取飞行准备情况汇报,为本次航行做最后的准备。 8时许,毛主席和随行人员乘坐的小车径直停在8205号飞机旁。毛主席跨出车门,笑眯眯地仰望着飞机。刘亚楼趋步向前:“报告主席,这是苏联制造的里—2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师是全军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投送力量.汶川地震后20分钟,首先接到空军号令,马上启动应急预案,中止训练飞行,收拢在外飞机,立即转入战斗状态.震后1小时58分,2架伊尔-76飞机接令紧急升空,经两次转场、4个小时飞行,最先将242名专业救援队员和33吨特种装备火速运到灾区,第一时间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送到亲人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一度“失去”坐飞机的权力,因为当时中共中央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禁止他坐飞机。毛泽东多次在外出时要求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给他派飞机。刘亚楼每次都以“空军没有好飞机,飞行员技术水平低”为由,委婉地回绝了。  相似文献   

13.
陈辉 《党史博览》2001,(3):52-55
有人形象地把朝鲜战争中交战的双方,比喻为"重量级拳击手与轻量级拳击手不公平的较量". 毛泽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在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在敌我技术装备悬殊,特别是我无空军掩护的情况下,"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而我军停止攻击后,敌人会利用摩托化装备和炮兵、坦克兵、航空兵机动快、火力强的优势迅速反扑,或得以逃脱.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师是全军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投送力量。汶川地震后20分钟,首先接到空军号令,马上启动应急预案,中止训练飞行,收拢在外飞机,立即转入战斗状态。震后1小时58分,2架伊尔-76飞机接令紧急升空,经两次转场、4个小时飞行,最先将242名专业救援队员和33吨特种装备火速运到灾区,第一时间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送到亲人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偏安台湾一隅,国民党空军残余部队的飞机和人员也都全部迁到了台湾孤岛。到台湾后,国民党蒋介石便成了美国的掌中玩物,美军的飞机可以在台湾上空随意飞行,这使国民党空军人员们感觉非常窝火,加之迁台的国民党空军飞行员的亲人多数仍留在大陆,更使他们人心不定,思乡心切。1950年,随着海南岛和舟山群岛的相继解放,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犹如惊弓之鸟,人人自危。整个台湾岛上人心惶惶,风声鹤唳,唯恐解放军打到了台湾。此时国民党空军人员因空域缩小而大部分被闲置起来,这使他们思想更加苦闷,情绪更加消极。相反,他们从收音机中得知祖国大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国泰民安,而且敢于正面抗击美帝国主义,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这犹如一束曙光给苦闷中的国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师是全军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投送力量。汶川地震后20分钟,首先接到空军号令,马上启动应急预案,中止训练飞行,收拢在外飞机,立即转入战斗状态。震后1小时58分,2架伊尔-76飞机接令紧急升空,经两次转场、4个小时飞行,最先将242名专业救援队员和33吨特种装备火速运到灾区,第一时间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送到亲人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第一代人民领袖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四巨人"在飞机前合影的那幅照片,人们都会有很深的印象.这幅照片曾在包括挂历在内的许多场合下使用,而且流传很广.照片上的毛泽东十指交叉,自然拢于胸前.刘少奇紧贴毛泽东一侧,笑容满面地看着周恩来.周恿来手捧以马蹄莲为主的一束鲜花.朱德身穿呢子大衣,垂手站在周恩来侧后.他们相对而立,脸上充满灿烂的笑容.照片背景上的那架飞机,就是空军专机师的伊尔-18飞机.就在这幅照片的后面,有着一次不同寻常的专机飞行.  相似文献   

18.
<正>空军航空兵第三十四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直属的一支运输航空部队,主要担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赋予的专机和重要飞行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军事空运以及抢险救灾、科研试飞等支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民用飞行任务。前身为空军独立第三团,成立于1952年5月2日。1955年空军明确指示,独三团主要担负专机飞行任务。1963年9月扩编为三十四师。"9·13"事件中,林彪等人在空军专机师的活动最多,最频繁,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马宁  徐秉君 《党史博览》2013,(4):39-41,49
"九一三"事件后的空军"九一三"事件发生时,我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71年9月12日晚上,指挥所不是我值班,凌晨0点多值班员突然打来电话,叫我们常委都到指挥所。这时指挥所已接到上面命令,让所有的飞机都返回机场,随即叫各部队飞夜航的飞机都陆续返航落地,净空。但全部雷达都开机搜索。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谁也猜不出来。指挥所也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有人提出:是不是问一问空军?杨焕民司令员  相似文献   

20.
正开国中将中,有一位出身陆军,却半路出家到空军工作,在空军一干就是30年,还当过26年空军副司令员,是空军装备现代化的推动者,甚至连毛泽东都幽默地称他是"天下英雄"……他,就是一代名将曹里怀!"曹里怀军事上不弱,政治上更强!"曹里怀,原名曹李槐,1909年11月15日出生于湖南资兴县七里(今资兴市七里镇)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