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捷莎 《新视野》2006,42(6):11-13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人化的自然观,是社会历史自然观。可持续发展观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而这种发展观恰与马克思的自然观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但生态伦理的产生将人的视野扩展到了自然,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补充和升华。生态伦理的产生与建构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提供了重大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从早期的敬畏自然继而顺应自然到后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显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认知能力的提升,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自然界规律变化的经验,并从中产生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观点即自然观,对后世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余满晖  方小文 《世纪桥》2012,(13):31-32
在前唯物主义时期,马克思的自然现是黑格尔理念论自然观。随着马克思转向走进唯物主义,他在自然观上也跃迁到了人化自然观。由此可见,马克思关于自然的自我意识并不一定就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自然观,而当下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本质上也是人自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李绍波  韦秋杰 《世纪桥》2010,(19):58-59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出发,具体分析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遭遇的生态问题,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学原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舒玲 《学习月刊》2009,(22):24-25
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内含传统自然观的危机。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认识,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的本源、演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的看法。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依次为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唯心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马克思不仅是“绿色”的,同时也为哲学如何研究生态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阐释的自然观为我们认识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有效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心物之间关系的问题,其解答可谓见仁见智。近代心物二元论思想模式着重从对立、差异的角度将周围世界看成是由具有不同本质规定性的对象组成的二元对立世界,但它也致力于寻找它们之间的同一关系。而16世纪机械自然观的出现实质上内蕴着西方近代哲学由一元论向二元论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论作家迟子建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霞 《理论学刊》2002,(1):120-122
迟子建的自然观以关爱、尊重、亲近为主要内蕴。此既不同于以征服和掠夺为某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人 ,也不同于有着敬畏和慑服心理的古代人。它传达了一个现代知识女性对世界的体验、想象与感悟 ,表现出对自然本质的思考和对现代文明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重构自然观     
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日趋激化,引起了人们的自觉反思。本文通过回顾自然观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揭示了天人矛盾的深层根源,并重构了以人为本、天人共泰的新自然观。  相似文献   

11.
初秀英 《理论学刊》2007,1(4):51-57
马克思自然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始终把人、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为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认为人作为相对于自然来说的主体性存在,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目的,又是惟一可以依靠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能动的调控者。生态取向正是马克思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现实依归。马克思认为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条件,同时他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并指出随着生产关系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共同控制,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的自然观并不因为主张以人为本而陷入反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反,它避免了生态中心主义因主张消极适应自然而陷入生态保护的空想误区,从而在更现实、更科学的基础上体现了自觉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取向。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要求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时代,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实时远程教学等功能和优势,能充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而目前我国在远程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其发展的进程,因而有必要转变远程教育决策者、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新的时代内涵,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历史任务,为检验党的先进性确立了新的时代标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现代领导者的学习观念和方式方法急需变革。现代领导者要正确认识学习的本质,树立终身学习、责任学习、自主学习、素质学习、科学学习、社会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等现代学习观念。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利益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观。他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主张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邓小平的利益观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原生自然是指原本存在的自然,供给人生存条件和资源,二者存在供需关系。通过人的行为而改变了的自然是人为自然,人通过劳动将自然物制成物品,二者出现了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原生自然对人类的供给和容纳人类的供给是无限的,供需完全可由市场调节。随着人改造自然的加深,原生自然向人为自然转化,无限自然向有限自然转化,市场调节的作用受到限制,需要由政府宏观调控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修改后的新党章集中概括了党的先进性,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学习新党章,严格按照新党章办事,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芳  王爱玲 《理论学刊》2007,2(10):4-1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政策等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也是执政的共产党人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消费——来自消费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性质集中表现在其自然性、经济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相应地,它对应的消费形态也分为自然型消费形态、经济型消费形态、文化型消费形态和社会型消费形态及其最高形态--和谐型消费形态.从我国消费形态的发展可以看出和谐消费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和谐消费观,重新审视消费领域中的消费需求问题、小康消费问题、消费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 ,要摈弃封建的官本位、权力本位的落后习俗与观念 ,创立能力本位和实绩本位的新观念。解决和处理好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关系 ;伯乐相马与赛场选马的关系 ;官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关系 ,在解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