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申请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为适应股票发行核准制的要求,现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0号——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申请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国证监会2000年4月30日《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申请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报送材料标准格式(试行)>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0]43号)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 ,配股之风盛行于我国证券二级市场 ,许多上市公司千方百计配股再融资。众多上市公司配股动因各异 ,再融资后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是参差不齐。对于诸多的“恶意圈钱”行为 ,市场反应强烈 ,众多业界人士也纷纷撰文对此发表各自的看法。本文试图对上市公司的配股动机、配股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上市公司配股动因分析上市公司特定条件下的配股动因可谓千差万别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主要原因 :1 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配股是指按照一定比例向原有股东配售新股的筹资行为。根据股…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股票市场停止了一年的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后,今年6月开始开闸,允许企业发行新股和再融资(增发或配股)。以6月19日桂林三金获得证监会批文为起点,截至9月5日,新的发行制度下的新股发行工作已经运行了近3个月。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6]37号文,切实做好1996年度新股发行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选择企业标准的问题为了扩大上市公司的规模,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1996年新股发行采取"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管理办法。各地、各部门在执行1996年度新股发行计划中,要优先考虑国家确定的1000家特别是其中的300家重点企业,以及100家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号现发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其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6.
各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为规范证券公司从事股票发行主承销业务活动,现将《证券公司从事股票发行主承销业务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清遵照执行。各证券公司应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对在2000年度主承销的首次公开发行、配股、增发的上市公司进行回访。其中,对于2000年上半年完成发行的上市公司,在2000年年报公布后一个月内完成回访;对于2000年下半年以后完成发行的上市公司,待2001年中报公布后一个月内完成回访。回访报告应当在上市公司年报或中报截止日后的一个月内报送中国证监会,并抄送上市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行为,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0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应当有利于减少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增强独立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号现发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主席周小川二○○一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一章,急则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其它相关法  相似文献   

9.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各证券公司: 为了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今后将在新股发行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股票发行核准工作的透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现将修订后的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公告如下:一、受理申请文件发行人按照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标准格式》制作申请文件,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后,由主承销商推荐并向中国证监会申报。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56号,以下简称《收购办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对可以提出要约豁免申请的情形作了规定,并设置了不同的申请程序。近来,一些申请人及其财务顾问等证券服务机构多次向我会咨询,当申请人同时符合《收购办法》第六十二条和第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形时,可否选择其中一条适用。为明确《收购办法》有关规定,现就《收购办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有关规定提出适用意见如下:拟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免于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的申请人同时符合《收购办法》第六十二条和第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形时,可以自行选择其中一条作为申请豁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发展境内上市外资股(以下简称"B 股")市场,支持国内企业进入 B 股市场筹资,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申请发行 B 股的企业,可以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原则上应为已经设立并规范运作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符合《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所列条件,能够适应国际投资者的要求。成熟一家,发行一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正确理解与适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有关要约豁免申请的规定,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有关要约豁免申请的条款发生竞合时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8号》,现予公布,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15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台资企业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新股,成为在内地A股市场发行新股的第一家台资企业。 国祥制冷正式挂牌上市,是原外经贸部(现为商务部)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后真正意义上外(台)资控股的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此之前,台资控股的企业仅限于发行B股。1993年台商投资的厦门灿坤,于深圳B股市场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大陆首家外(台)商独资8股上市公司,也是大陆开办股市以来唯一一个台资企业的上市案例。国祥制冷上市成功将对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引进台资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将对鼓励更多的台资企业发展壮大、在大陆公开上市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目前,有意在大陆A股上市且已经完成股份制改制的台资企业不在少数,由于中国证监会对外(台)企上市招股书内容及格式作了特殊规定,这一举动使广大台资企业在大陆A股市场上市的条件日趋成熟。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企业包括统一、华映、金桐石化、成霖等知名企业,均有意在大陆发行A股。 为解答台资企业在大陆发行A股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北京海瀛律师事务所的丁利明律师、林涛律师以及张宏政律师。相信他们的专业回答会  相似文献   

15.
刘惠萍 《理论月刊》2013,(2):144-146
基于对2009年7月新股IPO正式启动以来至2011年7月31日止共643家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超募现象惊人,超募资金大量闲置,资金配置效率低下,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再考察目前的货币政策,发现存贷差在不断扩大,社会资金面趋紧、流动性压力大增。建议应该尽快将储架发行制度引入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以遏制超募现象、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缓解社会资金压力,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证监会8月16日发布文件明确,基金不仅可以持有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被动获得的权证.并根据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卖出该部分权证或行权.还可以主动投资于股改中发行的权证。中国证监会《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中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基金投资权证应当遵照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基金合同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1]28号现公布《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监会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72号,以下简称《销售管理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销售机构和基金销售相关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销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开展基金销售活动。现就实施《销售管理办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一、符合《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拟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机构,应当填写《证券  相似文献   

18.
申请企业(公司)名称预先登记时,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提交规定的文件和材料,登记主管机关在收到报送的全部文件材料之日起10日内作出核准或者驳回的决定。企业名称在构成上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规范化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信息披露行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53号)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我会制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文件》,现予公告,请各上市公司、相关机构和人员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20.
李冬洁 《小康》2008,(3):80-82
实际上,历史上有关上市公司利用增发、配股恶意"圈钱"的事件始终不绝于耳,对于这次平安、浦发巨额引发的震荡和关注有必要对股市增发予以关注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