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绪俊 《党政论坛》2011,(23):59-59
苏东坡是北宋时有名的大才子。不仅学者们尊崇他,就连当时的宰相欧阳修也佩服他,皇帝宋仁宗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出了名的苏东坡此时骄傲自大得了不得,谁也不敢得罪他,连宰相王安石也是他经常批判和攻击的对象。他被废为庶民充军海南岛后,在一处荒凉的旧营地的一架山的东半坡开荒种地,从土里刨食糊口度日,缺衣少食,  相似文献   

2.
晏建怀 《侨园》2013,(3):42
中国古代有"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少年文彦博为自己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在罐中放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罐中放红豆,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黑豆却几无增长。这说明,文彦博从小就注意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后来他辅佐北宋四朝皇帝,出将入相50年,始终坦诚、谦让、宽厚、包容,获得上下一片赞扬,成了一代名相。不过,这位名相清白一世,却曾经被人以走"夫人路线"跑官买官为由弹劾,如同白璧之瑕,留下了人生"污点"。文彦博历任知县、监察御史、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枢密使。庆历八年(1048年),43岁的文彦博被宋仁宗提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  相似文献   

3.
孙丕扬62岁时,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5年)出任吏部尚书。他的职责是协助皇帝,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将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明朝在名义上没有宰相,孙丕扬的职务当时位居中央六部尚书之首。除了皇帝,他简直就是天下最大的官了。  相似文献   

4.
晏建怀 《各界》2014,(2):66-67
一 李迪是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聪明颖慧、博学多才,当年还是毛头小予时,他曾以自己的文章为“敲门砖”,希望拜见文坛领袖柳开,柳开读了他的文章后,过了好久才出来,惊喜地对李迪说:“读君之文,须沐浴始敢见。”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4,(12):6-7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就赏多少。”结果居然有几个大臣因为搬得太多,不胜重负,摔成骨折。皇帝看了记录说,这几个人不能用,贪婪而无自制,他日必因此而生变故,非朕可信之人。  相似文献   

6.
周树山 《各界》2011,(5):63-65
随便问小孩子,从前的中国谁的权力最大,得到的回答一定是: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宰相。宰相帮助皇帝处理国事,执掌国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群臣之首,皇帝家天下的大管家,说他位高权重,却也是实情。这里的宰相,是取其常名,随历代官制之变,名称也有变化,有叫丞相的,有叫御史大夫的,有叫太尉的,汉置三公之位,宰相非止一人,似乎是集体领导  相似文献   

7.
王晓华 《各界》2010,(5):85-86
造就曹厨子 北伐胜利,蒋介石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谭延闿很知趣,让出国民政府主席职位,做行政院院长。  相似文献   

8.
乾隆是一个热爱戏曲的皇帝,但又非常热衷于禁戏、限戏。乾隆四十年(1775年),皇帝钦点戏文《喜逢春传奇》有“不法字句”,谕令地方官“查明所有纸本及板片,概行呈缴”,拉开了乾隆朝严厉禁毁戏曲运动的序幕。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11月11日,皇帝又在上谕说,“因思演戏曲本内,  相似文献   

9.
据史载,明朝皇帝朱元璋为防止官吏腐败,每逢启用一批地方官员,总要亲自告诫预任官员: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就像是守着“井底之泉”,井虽不满,但却能每天汲水,长久不断。若是四处搜刮民财,就是手段再高明,也难免东窗事发。而一旦事发,就要受牢狱之苦。  相似文献   

10.
正《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因为特别喜欢吃鱼,所以鲁国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下属问他:"您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别人送鱼却不要?"公仪休回答:"夫唯嗜鱼,故不受也。"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别人的鱼。  相似文献   

11.
王杰 《侨园》2014,(10):23-23
皇帝洞大峡谷是福州市迄今发现的瀑布数量最多、生态保护最好的峡谷瀑布群景区,位于晋安区E溪乡梓山村飞水溪一带峡谷中。由40多处人文景观组成,沿溪呈"之"字型分布,满山悬崖峭壁,瑰丽壮观;遍地怪石林立,千姿百态。这里几乎山山有泉瀑,谷谷有溪涧,仅各种形态的瀑布就有21处之多,而其中那个闻名于世的"皇帝洞"外面就是龙潭大瀑布,高达76米,如天际飞水,据说其间隐藏一洞穴,神秘莫测,但从未有人进去过。  相似文献   

12.
眭达明 《各界》2013,(7):80-82
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工作期间,以幕友身份实际掌理湖南全省军政近六年时间,将湖南的各种事务不分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使本来比较贫弱的湖南一变而为“东南保障,天下倚属”,在清王朝镇压太平大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同寻常的作用。左宗棠本人也获得了巨大声誉,时人不仅有“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之语,而且连最高统治者咸丰皇帝见到两湖人士或在两湖做官的人,也总要打听左宗棠的情况。对一个幕友如此评价和关注,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似文献   

13.
正在宋代政治史研究中,地方政治制度史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研究积累丰厚~(1)。从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宋人常以"强干弱枝"批评本朝的中央集权制。最早在真宗咸平三年(1000),王禹偁(954—1001)即指出过度"强干弱枝"导致州县空虚的弊端:"虽则尊京师而抑郡县,为强干弱枝之术,亦非得其中道也。"~(2)至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魏了翁(1178—1231)仍然批评:"然郡国削弱之弊,则百年间如一日也。"~(3)大多数士大夫用"强干弱枝"来形容赵宋政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州县削弱的弊端。同时也有一部分宋代士大  相似文献   

14.
帝王大都喜欢玩弄权术。皇权政治本质上是为某个人、某个家族服务的,具有天生的自私性,帝王对此心知肚明。为了消除民众的叛逆之心,皇帝有时也会装出特别在乎民意的模样。  相似文献   

15.
吴思 《各界》2013,(9):80-83
一 《明史》上记载了皇帝和监察官员之间的一个你攻我守的故事。 崇祯元年(1628年),朱由检刚刚当皇帝。当时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朱由检经常召见群臣讨论国事,发出了“文官不爱钱”的号召。“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这是宋朝传下来的一句名言,国民党垮台前也被提起过。据说,如此就可以保证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6.
汪元 《各界》2014,(9):69-71
1644年,李白成带兵打进了北京(其实是太监投降把城门献了),农民军进城,先奔着国库去了。结果打开一看,才10多万两银子。按照购买力计算,有人考证说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600元一800元人民币,比起清末民初,一块大洋折合200—300元人民币值钱多了。就算按照800元人民币计算,10万多两银子也才8000万到1.6亿人民币,也就够买几辆布加迪威龙的。看来明朝中央确实没钱,难怪崇祯皇帝赈灾也好,练兵发饷也好,都穷的要命,拿出几万两来就心疼的不行了。  相似文献   

17.
东山涛 《各界》2014,(11):74-77
北京东四牌横有一处名满京都的所在一一铁狮子胡同。提起这个地方,不少老北京大概都知道它的来历。明末开始,从这里走出来的王公显贵和社会名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几百年里面,伴随着“城头变幻大王旗”,先后有明朝崇祯皇帝的丈人、乾隆皇帝的弟弟、光绪皇帝的陆海军大臣、“中华民国”的总统和执政入主此间。  相似文献   

18.
任一官半职的人,坐在位子上,总想问一问下属:和前任比,我怎么样?其实,他内心早知人走茶凉,他的前任自然不如他,但他还是要从下属的嘴里听到——得到那点快感。这就是为官者的心理。甚至贵为真龙天子的皇帝老爷子,也需要类似的快  相似文献   

19.
韩国李朝时期有个名叫黄喜的宰相,在一次微服私访时,看到一位农夫正赶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耕地,便大声问:农家,你这两头牛哪头耕得好啊?两头牛停下脚步,看着主人.农夫一言未发.等耕到了地头,农夫放牛到一边吃草后,才附在黄喜的耳边小声评说道:边上那头黄牛更棒.黄喜十分诧异:你为何要这么神秘呢?农夫应道:牛虽然是畜类,心却和人一样,如果我大声说黄牛好,黑牛不行,它们就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和声音中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这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不是最棒的黑牛心里就会非常难过.  相似文献   

20.
张衍荣 《侨园》2012,(12):38-39
最近,旅途中来到河南开封,漫步于宋都御街,看着鳞次栉比的仿宋建筑和满街的彼时风情,误以为时空倒转……虚弱王朝的非凡造化人们不会忘记,公元960年春天,在汴梁东北角一个名叫陈桥的地方,奉旨开赴前线的赵匡胤,忽然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将本应御敌的人马领回汴梁,从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手里夺去皇权,改国号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