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星  傅敏 《学理论》2012,(15):17-18
死亡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内在规定性,它无时无刻不在羁绊着人类前进的步伐,将人类笼罩在永恒的死亡阴影中,作为肉体终结的罪魁祸首与"个人的一切努力归于失败的可能性"的死亡,人类从生存即创造的角度对其进行可彻底的否定。死亡是否究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切最使人恐惧,最令人绝望的罪恶源泉?是否是于个人,于社会,于自然都毫无价值可言的导向虚无的悲剧事件?如果我们抛开死亡是导致生命创造性与价值性彻底丧失的成见,用理性的眼光对待死亡,其实死亡是有价值的。思考与探讨死亡的价值对处于现实中的人推动、实现其人生价值,提升人生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超杰 《学理论》2014,(3):44-45
死亡问题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生难题,是我们最陌生的同时又最切身的问题,对死亡的超验性思考体现了一种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在海德格尔看来,人就是"向死而在",人只有"先行到死中去",体验死亡、承受死亡,才能从日常共在的沉沦状态中超拔出来,勇敢地承担起最本己的存在,本真的作为他自己而存在,这才是人的存在的本真性。  相似文献   

3.
当下已进入以"网络"为标志的"泛阅读"时代,电子阅读有迅速超过纸媒阅读之势.全球化的背景下,有人惊呼"文学的死亡",这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电子阅读因种种原因,还难以取代纸媒阅读;电子阅读虽然可以造成文学的边缘化,但是,文学精神赋予人们的深阅读、深思考,毕竟成为人类超越"物化"社会的最后慰安.  相似文献   

4.
《瞭望》2010,(39)
<正> 就像刚刚经历一场"地毯式大轰炸",整个村庄农家院落成片从山梁上"坠"入了因"地陷"形成的"山谷"中,歪斜的屋门和墙面巨大的开裂,漫山遍野地狞笑着…… "蕴藏于地壳深处的矿产资源,利用好了是财富,利用不好就成了灾难。"近日,在山西、湖南、河南、湖北等矿产资源富集省份采访中,《瞭望》新闻周刊深入采矿沉陷区的所见所闻,令人触目惊心:长期、高强度地开采地下矿产资源,直接或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马克思人学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人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人性基础、动力基础、价值基础、历史基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性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本质展开的内在应有之义;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动力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需要在世界图景中的呈现;马克思人的利益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的利益生成和发展规律,体现人类的共同利益;马克思人的历史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表征人的发展的现实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人为的"与"为人的"辩证统一,是"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的辩证统一,是世界人民共同建设与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提起东京的山谷,熟悉日本情况的读者便马上会联想到那里的贫困、剥削、酗酒、暴力……很少有人知道,那里还出诗人和诗。 岩崎毋乡便是一位山谷诗人。10多年来,他在贫病交加的绝境中,用他有限的生命不间断地创作着反映山谷贫民区严酷现实的动人诗篇。 东京的山谷和大阪的釜崎、横滨的寿町并列为日本三大贫民区。山谷地区的中心位于东京都内荒川区和台东区交界处的泪桥十字路口。这一带,没有高楼大厦和繁华的景象,街道两旁,建筑低矮而陈旧。简  相似文献   

7.
朱晓娟 《民主》2010,(1):24-27
<正>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影响很大的事件,如"三鹿"问题奶粉、拒绝手术签字酿成怀孕妻子死亡、因妻子写下死亡博客而横遭网络"人肉搜索"的网民怒告网站,等。这些因产品缺陷、医疗损害、网络侵权等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通向人类解放道路的必经环节,是到达"真正的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美好目标。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认识其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要继续完善、拓展和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为其构建实践提供强大的思想指导;统筹发挥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两大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主体动力;积极发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未来全球多元现代性的引领功能,为人类解放道路的"一与多"、普遍与特殊提供可能,为逐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真正共同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7,(12)
<正>2017年7月至10月,我国科学考察船"雪龙号"进行第8次北极科考,历时83天,航行逾2万海里,其中冰区航行1995海里,顺利完成航渡任务。考察期间,"雪龙号"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试航西北航道,实现中国首次环北冰洋调查。北极、北冰洋以及北极航道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一、北冰洋是人类涉足最少的大洋北冰洋面积1310万平方公里,其中冰域面  相似文献   

10.
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到俄国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重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向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指向从追求人类解放转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构方法从批判演绎转向实践生成;理论形态从一般形式转向各国特色形式。透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演进的逻辑理路,把握其中的"变"与"不变",对于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要坚定"自由人联合体"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以世界历史的宽广眼光,兼顾、包容文化的多样性,超越民族国家的地域局限。一则要通过缔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纽带:"共同价值",以增进共识,促进沟通,弥合分歧;二则要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思维方式:"人类主体",以促成人类社会风险与责任的主体担当;三则致力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总体目标: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2.
易杳 《瞭望》1993,(22)
人类发展的历史,似乎总是在解决生的问题,生的权利,生的质量,生的价值……而对于人生的另一端——死,提到死的权利与价值、死的时间与方式选择,就变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死亦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医学无论如何夸耀其精妙卓越的能力,也无法改变死亡对于生命的必然。既然长寿总有终点、永生不可企求、死亡不可避免,人类最好还是运用理智,重新对死亡加以审视,以超越现有价值观念。安乐死的实践,是人类对个体生命最后一次自由自觉的从容选择。其所蕴含的崇高壮美,与其说是人类对死亡认识的把握,不如说是对生的最后一环认识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统筹推进国际社会的新型主体关系,关涉到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利益和主体价值等维度。马克思的"实践主体"内蕴着实现人类社会共生发展的理论旨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的主体关系思维。"劳动的实践化"推动实践主体地位的平等化,提倡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理念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的生产关系理论指明主体利益的生成动力,要求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逻辑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利益关系;实践的人类解放性凝聚主体价值的共通性,为国际社会多元化发展确定实现和谐世界之共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为了顺应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浪潮,应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以及文化多样化的广泛深入发展,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政府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以中国世界主义的天下观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下一家"的理论价值,并赋予"天下"以现实性和当代性,助推当代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以来,这一理念在国际社会逐渐深入人心,但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学者对其存在明显的污名化论调。总体而言,西方学者主要通过炮制"输出论""威胁论""辞令论"等论调贬损直至否定"人类命运共同体"。西方部分学者的这种污名化论调不仅容易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也容易牵涉其他涉华议题,并助长西方的污华反华行为。为合情、合理、合力应对西方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污名化,我国可借势解"污",善于借助西方世界的知华、懂华人士发声去污;应积极反"污",依靠中国学者主动回应西方学者的污名化论调;要主动除"污",积极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工作;须全面破"污",构建以中国话语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性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侯玉环 《理论导刊》2020,(2):113-1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逻辑、立场与样态,与文化实现着深度融通。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能够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多重维度构建,实现向"自由个性"的进阶,铸牢人类共同价值;文化的出场与在场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之中,是人类文明走向的新判断、人类普遍交往的新纽带、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征程;文化的扬弃与超越确定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从对抗排斥迈向合作共赢,从资本支配转向人本价值,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文化的发展延伸,刻画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态,呈现共创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样态、共筑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共享开放包容世界的实现样态。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国"城管"发展的概况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就其发展历程而言,是人类从散居到群居进而在一定地点"筑城立郭"长期发展的结果。自古以来,城市都是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很多方面讲对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是人类主要疾病之一,现在可用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全球有20亿以上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其中35亿人是病毒的慢性携带者。仅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有12亿。这些慢性病毒携带者面临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的高度危险,每年世界上因此病造成100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10,(38)
<正> 与SARS拉响中国基层公共卫生短板、疫情透明度不高等警报相比,"蜱,虫叮咬致病和死亡"之事表明,警报远未解除截至本刊发稿的9月17日,河南"蜱虫叮咬致病和死亡"的调查仍在进行。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这标志着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已经渐趋成熟定型,开始落地落位。这一伟大构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