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0年连发的五起校园袭击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对此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诸多的分析可分为微观的个体主义取向和宏观的整体主义两种取向,前者以人格心理学的视角为代表,后者则以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视角为代表。但这两种视角在解释我国当前校园袭击案之类的反社会行为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引入挫折攻击分析框架,整合微观和宏观两种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民主化理论的基础性范式是经济分析与文化分析,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其结构性、历史性与宏观性,其局限是缺乏对民主化过程的微观解释。随着理性选择理论的兴起,民主化理论的分析路径实现了从宏观向微观机制的转向,突出了政治主体的理性选择和策略互动对于民主化过程的重要意义。而理性选择理论关于个体主义和经济理性的严格假设,无法有效解释民主化过程中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以及无效制度的长期存在和传播。近年来新制度主义分析方法开始广泛兴起,这一分析方法通过重视制度(包括规范、文化等)的作用,致力于把宏观视角与微观机制结合起来,对民主化过程提供了一个综合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近年来数字殖民主义理论在西方左翼学者中兴起.左翼学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构建分析框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倾向.一种从微观视角出发,认为大型数字公司的数据窃取导致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资本化;另一种则立足于宏观的国际关系,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数字资本输出造成了对落后国家的新型政...  相似文献   

4.
制度-结构视角下的宏观范式和理性-行动视角下的微观范式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研究的两个基本范式。在微观层面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根源在于相对剥夺和空间拥挤诱发的心理压力在利益表达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和释放。在宏观层面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根源在于社会排斥和文化冲突导致的社会认同缺乏,加剧了"内卷化"。在整体层面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根源在于相对剥夺、空间拥挤、表达不畅、社会排斥、文化冲突和"内卷化"等形成的结构性嵌入系统。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根源既不能简单地归于微观层次的压力受阻,也不能笼统地归于宏观层次的认同缺乏,而应归于压力受阻与认同缺乏共同构成的嵌入性结构所起的作用。基于理论整合的角度,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应从微观层面疏通压力释放渠道,从宏观层面改善社会认同局面,并从整体层面建立系统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静态刑法解释观的特点是理念保守、固守文义、过度追求立法原意,由此导致刑法解释方法的不当选择与刑法解释限度的狭隘把握,也使得刑法未能适时回应当下社会的流变,损伤了应有的规范机能。静态刑法解释观存在无法适应从传统到现代之变迁的局限,消解不了网络时代犯罪新样态的视域盲区,在追诉时效、刑民交错、公共卫生、刑法体系反思等细域也渐渐步入绝境,以致刑法面临功能限缩的尴尬处境。对罪刑法定主义的形式化坚持不应扼杀刑法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性,过度消极过度稳定实质是过度保守,既不能有效形塑新的行为规则,也矮化了刑法在社会调控架构体系中的本来角色。社会宏观格局的变迁全面波及犯罪的微观样式呈现,以进化论视角而不是静止视角审视犯罪,调整、改变以传统社会为背景建构起来的理论叙事话语已无可争辩,动态刑法解释观是最终的逻辑归结与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是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基石,本文旨在梳理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深入理解全球化发展的驱动力量及其背后的运行机制。全球商品链的驱动分析开启了全球价值链研究的先河,最早区分了生产驱动型和购买驱动型主导企业,并肯定了两者在微观层面对生产全球化的推动作用。随后,以企业间协调机制为研究对象的治理理论根据交易的复杂程度、解码交易信息的难度以及供应商的能力提出了五种治理模式,揭示了主导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不平等的权力结构。与此同时,借鉴"质量惯例"的治理理论把全球化中新出现的社会经济因素纳入分析,通过区分六种惯例原则扩展了理论的适用范围。最新的研究以"模块化"方式构建微观—中观—宏观治理框架,整合已有的理论并引入新的宏观变量,体现了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系统化和动态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梁益坚 《国际展望》2013,(6):117-134
国际关系体系理论事实上主导着当前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大多数体系理论又都以理性主义为指引的,凡不遵循理性主义逻辑的体系理论,多不被视作严肃的体系理论。需要指出的是,体系理论的缺陷恰好在于其对理性主义方法的应用:体系理论更关注宏观层次的讨论,而理性主义方法却注重微观层次的考察。这就导致了止步于宏观层次的体系理论简洁有余但解释力不足,而多数引入更为微观讨论的理论尝试又陷入另一个极端。笔者认为,应当重新强调理性主义的微观关注,将微观研究重新引入体系理论。本文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和思考国际关系的体系理论,一方面尝试将体系理论的宏观层面与理性主义的微观层面相结合,另一方面旨在寻找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汇合点,并由此得出国际关系体系理论的六个推论。希望本研究能推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体系一单元关联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抽象愤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尽管国家大局保持稳定,但仍可以说暗流涌动,时局"殊不平静"。我—直关注的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事件也都呈现出新的特点。石首事件中,不相识的民众因为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的厨师死亡事件,愤怒地走上街头,用砖石袭击武警;邓玉娇案、杭州飙车案等吸引了全国的眼球,以网民为代表的民众群情激愤,民意难平。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民主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话题。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民主的萌生发展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出现了国家与社会的相对分立,而社会谋求自主自治和政治参与的结果。依据民众自主自治的发育水平,社会民主在宏观层面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民主形态,在中观层面是公共领域中人们的自主自治状态,在微观层面上是杜威所阐述的"生活民主"。三个层面的社会民主,既存在差异,又拥有共享价值,呈现出层次的递进性特征。其中,宏观层面上的社会民主,以革命为路径促进国家和阶级的消亡,引导人们追求彻底的解放和自由;中观层面的社会民主,以社会再组织化为路径谋求底层自主自治秩序的民主再造;微观层面的社会民主,以民主主义教育为路径引导人们将民主作为一种生活状态。总之,以宏观层面的社会民主为导向,大力推进中观和微观层面社会民主的实践探索,将有助于促进善政善治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革命和改良的辩证关系为视角,审视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作者认为,农村革命与乡村建设是毛泽东和梁漱溟在探讨救国之路过程中得出的两种不同的理论,也是他们各自全力以赴进行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尽管两者在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方法和途径上大相径庭,一个是革命,一个是改良,但他们都基于对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认识和体察,其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从农村做起,复兴中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默顿的越轨社会学理论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犯罪行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社会结构所引起的。针对大学生犯罪具有的特殊性特征,本文采用了个案研究分析并上升到宏观层次的结构分析方法。同时,指出了控制大学生犯罪的最终彻底解决还是要依靠整个社会配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世纪西方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和"新马克思主义"左翼,关于阶级与社会结构学说的理论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中分别就三大左翼在战前、二战结束后、70年代后和90年代以来等不同历史时期对西方社会结构演变的不同理论解说,以及由此引发的纲领变化、政治取向、理论走势,作了历史的回溯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其在非洲的行为受到的批评和质疑也不断增加。按照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文章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角度对坦桑尼亚的中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尽管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不足,但应正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避免仅就企业谈社会责任,而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同步评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坚持有限原则。宏观上,中国企业通过援助、投资、贸易形式进入坦桑尼亚,提升了坦桑尼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跨国企业投资坦桑尼亚提供了硬件支持,为其进一步招商引资提供了保障。微观上,中资企业以点带面,为当地大量的未就业人员创造了低门槛的就业机会,拉动本地就业,有助于实现减贫。  相似文献   

14.
德国政治社会学家克劳斯·奥菲立足于现实,试图对福利国家背景下的新社会运动加以解读。他从社会要素和社会联盟两个角度对新社会运动的行动主体进行分析,指出新社会运动行动主体是以新中产阶级为核心的广泛社会联盟。此外,奥菲也指出了新社会运动在行动者、主题与目标、价值取向以及行动范畴上的特点。从根本上讲,奥菲对新社会运动行动主体的分析实为对其阶级基础与结构的分析,总体上秉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思想,但又有所发展。同时,奥菲的分析也体现出对系统功能理论、葛兰西无产阶级霸权思想以及英格哈特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等既有理论的扬弃。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对两种不同制度国家关系的时代背景、历史定位、关系性质与发展趋势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可丰富我们的宏观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日渐形成了中国民族理论的特色。从指导思想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的现实取向和研究方法的综合取向,解析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以此思考这一理论的体系构成和发展走向,既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一种理论视角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压力-均衡"逻辑:农户分工模式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分工理论的研究客体、研究视角以及研究重点的不同,理论界对农户分工模式的解释存在差异,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主要有"生理—自然"分工、"效能—目的"分工、"文化—结构"分工三大解释框架。三大解释框架能够解释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农户分工模式,但是无法解释当今社会化进程中处于急速转型时期的农户分工模式。当今农户分工有其自身的产生机制和演进轨迹,是货币压力和社会结构(文化)等社会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遵循"压力—均衡"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18.
走私犯罪的方式手段日新月异,如何解释刑法来认定新型犯罪的构成特征并正确适用刑罚已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以近年来受关注度较高的海外代购为视角,通过对人们最近热议的离职空姐李某代购案的分析,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第一手宝贵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科学探索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和一般规律,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宏观建议和微观对策。报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综合治理”的框架下,努力通过构建以实体化协调办事机构为核心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六化”预防体系的宏观建议。同时提出了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依托社区和学校建立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服务中心、家长学校等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公益性服务机构;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完善工读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大净化社会环境的力度,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监督,整治校园周边和社区的不良环境,更多更好地建设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场所;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积极探索试点设立独立建制的少年法院等微观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纽带理论提出了个人密切联系社会的程度影响其社会化程度和对社会采取曲顺的态度,其提供了观察社会活动的微观的视角,具体体现在家庭、学校和朋辈及其所属的社会阶层中。以2018-2019年H市323例涉罪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报告为研究样本,按照犯罪控制理论下社会纽带理论进行了因素整合,并将所涉罪名以社会危害性程度进行分级编码。发现在家庭层面,单一父母的规训方式、留守状况对社会危害性程度有显著影响;在学校层面,单一未成年的学业完成情况对社会危险性程度有显著影响,朋辈影响中,单一不良的交友对社会危害性影响显著;在父辈的社会阶层中,只有母亲的职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