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苏州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从乡镇工业崛起到现代农业发展,从家庭承包到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从新农村建设到推动城乡一体化,不管什么时期什么阶段,苏州农村工作都有新创造,都有新路子。苏州的...  相似文献   

2.
洪银兴 《群众》2006,(4):45-47
近日拜读了王荣等同志编写的《苏州之路》和《和谐社会理论与苏州实践》两本书。这两本书可以说是苏州地区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对苏州实施省委提出的“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的系统总结,反映了苏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贵探索和理论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苏州走出了一条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当年苏南人在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创造了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今天的苏州又为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了新苏南模式,苏南模式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得到了创新。  相似文献   

3.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农村和谐的力量源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我们应依据农村社会的热点、难点以及一些农民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和中心,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切入点,以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实现农村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结合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村稳定,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乡风文明岗”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现有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0%左右,可以说,解决了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我国大部分人口的养老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特对浙江省瑞安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此为据,试就如何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做出思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天津的双街村和大邱庄为例,分别代表城市近郊农村和县域农村,梳理了两个案例的城镇化路径及呈现出的显著性的特点,并讨论了农村城镇化的共性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峰 《求索》2013,(2):55-57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救济衰败的农村.消弭共产党在农村的影响,加强其农村政权基础,为救亡图存创造条件.倡导并推行农村复兴运动。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复兴农村.但由于农村复兴运动没有触及到农村的土地问题,地方势力强大,基层政权被土豪劣绅把持.农村复兴运动最终没能使农村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8.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李学举部长报告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现状作出了重要判断:“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9.
徐明 《群众》2009,(1):19-20
党的十七屑二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其中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狠抓落实。苏州是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地区.我们吴江也在其中肩负改革试点责任,加之我市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十强,我们有责任、有信心,也有实力在为全国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实践中率先进行探索,加快推进吴江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徐建明 《群众》2012,(2):73-74
近年来,苏州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确立城乡一体发展导向,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城乡一体推进机制,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培育和壮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提高农村青年的自主创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近日,南坑街道在岱山村委会举办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培训班”。170余名农村青年、妇女、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专业户等参加了本次培训。市区农业局专家就有关创业知识、农业政策、养殖技术、行业特色、法律法规等内容作了宣讲,为农村青年进行创业励志、创业前准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吉林省舒兰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通过开展“文化新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农村经济与农村文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长阳县紧密结合农村实际,从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抓起,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建道德规范、建道德档案、建道德理事会,创和谐民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三建一创”工作,实现了村风明显好转,提高了农村文明水平,加强了农村基层管理,巩固了农村执政础基,有力地促进了和谐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他们来自农村,了解农村,关注农村,对于农村的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期望,他们比普通人更迫切。他们就是一群关注农村发展的人大代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宏大蓝图,如何把中央的决定落到实处?人大代表有着各自不同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5.
苏昌选 《当代广西》2008,(19):37-38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党组织的“班长”,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人”。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党支部书记为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一批年富力强、勇于开拓、有组织能力的年轻骨干被选为村“两委”成员。  相似文献   

16.
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意平 《当代广西》2010,(16):49-49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促进农村经济繁荣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也带来一系列的农村社会问题,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广西兴安县农村小康的实现程度,得出该县农村整体上已基本实现小康的结论,并总结了兴安县农村实现小康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兴安县小康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人大论坛》2010,(3):16-17
“农村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主力军,长期以来,他们在较为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中,辛勤耕耘,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特别在农村教育方面,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  相似文献   

19.
韩宁  张科 《人民论坛》2023,(21):59-6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的起点和归宿,更是农村集体经济立法的基本遵循。农村集体经济立法面临的变化,彰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时代特色。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要立足现实需要,不搞“一刀切”;回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合理配置集体生产要素;保持前瞻性,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留有余地,助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集体成员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冀致明  邓继杰 《前进》2008,(6):38-38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税费改革之后,农村公益事业如何兴办,成了一个新难题。通过对平遥县岳壁乡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投工投劳情况的调研,笔者认为,创新机制、多管齐下是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