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如何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运行20多年来,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性,主要是家庭经营缺少规模效益和难以适应市场,而作为统一经营的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又难以弥补这个不足,“统分结合”难以实现。在稳定家庭经营、对原有统一经营主体加以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完善原有体制。  相似文献   

2.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在理论和政策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重大论断和政策突破,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决定》中对农村改革的理论创新与政策突破1.1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指出了明确方向。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这是一个重大论断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它既坚持了土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又使承包农户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既保留了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又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既坚持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又体现了以劳动所得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效结合。实践表明,家庭承包经营是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群众意愿并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合适、最有效的劳动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好的体制,我们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升级为新时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若干重点问题。本文指出:农村土地的二元产权结构符合现代社会财产归属和财产利用相分离的普遍现象和内在规律,具有时代生命力,新时代农村产权制度必须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土地承包经营。本文分析了现行农村产权制度需要改革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强化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权以改变目前较为普遍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弱化和虚化,即确认农户的成员权、扩大集体经济组织决定集体土地事务的范围和自主权、农户家庭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离后回归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议在土地征用、农民集体组织收益权、流转土地上的特殊权益上逐步落实农民的土地权益,即严格限制土地征用范围和改革现行征地的方式和标准、农民集体组织自主决定农户家庭承包权有无对价和有权分享土地征用收入与流转收益、流转土地不被强制执行和农户有权基于生存需求收回流转土地。本文认为,农村土地价值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国家立法机关应在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兴利除弊构建新时代农业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必须看到,在家庭经营条件下,农业科技发展和推广面临诸多的问题: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生产方式,使农民无力承担农业科技所需费用;家庭经营体制下的"规模不经济"使得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缺乏活力;现行体制下集体农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交流,产权不完整,流动性太差,阻碍了先进农业科技的引入和利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使得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困难重重。新形势下,借鉴美国和以色列在发展农业科技方面的经验,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应选择的路径:完善科技管理政策,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鼓励土地经营的流转,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搭建高效实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努力稳定壮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必然趋势,把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金沙县桂花乡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女性化趋势凸现的时期,妇女的土地问题已超出了妇女自身利益的范围,成为关系农户家庭经营效益、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妇女土地承包权流失的原因,可以说是农村在高度依赖土地收益的情况和"从夫居"的传统文化下,形成了无性别差异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与政策,产生农村社会男性对处于边缘婚姻状况的女性的排挤,导致妇女土地权利产生的诱致性因素,通过村社集体行动成为事实。因此需要以社会性别为分析框架,通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将个人权利独立出来消除性别差异,改进法律规范的创设和实际执行,改变土地承包权的"户籍分配"规则,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标准,提高妇女的维权意识和维权地位,促进女性平等土地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农村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把集体经济单纯的统一经营改变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造。这种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农户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效和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通过对贵阳市下辖清镇市、修文县、乌当区等地10余个行政村的调研,发现贵阳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村集体资源资产利用不足、经济组织运转困难、发展思路不清晰等问题。基于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农村发展现状,指出从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分类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促进贵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发展壮大贵阳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按照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我国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此目标下,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加大政府支农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着力点 1.变革农村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 变革农村经营主体不是简单的搞土地集中,“归大堆”。变革农村经营主体的过程应当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逐步细化的过程。在这里,农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和养殖,与此相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改革,其基础和导向都是围绕着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和创新而进行的。农村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现实过程中,我国农户因土地经营规模太小,农业生产的许多环节如排灌、农田基本建设、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等,一定程度上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在面貌和结构上发生了巨大变迁,其间成功与挫折、发展与滞后并存。改革开放前30年,农民生活及发展问题的成功解决,关键在于土地使用权在农户之间均等配置同时又维持农户独立自主经营体制,而集体化运动却严重挫伤了农村发展。改革开放后30年,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农民自由地走出去,而城镇体制没有开放接纳农村劳动力则成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70年来,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快速发展,而农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贡献。70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传统型和改革开放后的新型集体经济。而在改革开放前的传统型集体经济又可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新型集体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逻辑主线是围绕土地、劳动等生产资料所有权以及收益权的归属和分配问题来发展的,而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核心问题就是管理体制机制的僵化。未来改革的趋势应朝着进一步确定集体成员资格、明确集体组织的法律主体地位以及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相似文献   

14.
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户家庭经营能否适应农业现代化心存疑虑 ,直接影响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 ,因此有必要对农户家庭经营能否支撑农业现代化问题予以论证或澄清。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成员权是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一项特殊权利。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补偿费等涉及农村集体成员资格及农村土地利益分配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合理界定农村集体成员资格,保障其合法的土地权益,需要从立法、体制、司法等方面加以完善,转变所有制实现形式,使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有效分配。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满足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家庭经营低、小、散问题。家庭农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农业生产中最可靠、最有效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要 ]农户家庭经营制度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成为经营主体的自营经济比重的上升及农户自身财产的积累会走向新的合作 ,体现了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公有制本质 ;在坚持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 ,农户按合约上缴国家税收和集体提留后 ,剩余全归自己所有 ,把经济效益与生产经营的最终结果作为分配的依据 ,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本质规定。因此 ,农户经营方式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沐川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土地所有权股份合作分红型、资源合作联合发展型、扶贫资产经营发展型、股份合作自主经营型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沐川落地生根。与此同时,面临一些问题: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单一,个别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靠财政补助,集体经济项目创收不理想,能盘活的固定资产较少,能有效开发的资源比较薄弱,现有经营项目分散且不具规模,物质基础和组织力量较为单薄,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要转变发展观念,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回归村民主体,防止外部力量过度介入;推行农村“三变”改革,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特定的内涵与特征。山东省Y市C村通过企业改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集体经营管理公司、创新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等途径,形成富有特色的产权结构、经营方式、分配方式及实现途径。其中的问题是企业产权改制中可能存在“内部人控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度依赖“一把手”、“接二连三”的农业产业链规划理想高于现实,村集体资产产权难以真正厘清。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应谨慎推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构建村级集体资产经营人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专家论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立法的现实基础与未来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和保障集体成员权益迫切需要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中共中央与国家政策、地方实践与立法、相关理论研究已经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立法奠定了基础。《民法总则》以基本法律形式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提供了制度可能,但具体规则尚付之阙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未来立法,需秉持打造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民商事法律主体的理念,应该建构起以《民法总则》为基本依据,以特别立法为核心支撑的制度与规范体系,关键应该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特别性"的制度设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采用法人形式以及采用何种法人形式应有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