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半岛局势跌宕起伏,美国对朝政策何去何从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认为,奥巴马第二任期将大体延续对朝“战略忍耐”政策框架,仍以软硬两手应对一个执意拥核的朝鲜.“战略忍耐”政策在促进朝鲜弃核方面不够积极,但囿于美国的对朝认知,国内压力不足,这一政策的调整有赖于其他利益攸关国家的推动.朝核形势不容乐观,但仍存在解决的空间,美国应切实承担责任,增强主动性,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近一年来,奥巴马政府在应对朝鲜核问题采取"战略忍耐",决定在朝鲜表明真诚弃核态度之前,不与其接触,对朝核问题进行"冷处理",同时强化对朝以压促变行动。美国这种政策是消极的,与有关各方促朝弃核目标相悖。美国改变这种消极做法,重返六方会谈,致力于通过对话、谈判达成共识,才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正道。  相似文献   

3.
韩献栋 《东北亚论坛》2023,(6):48-63+125
系统属性与内外协调是美国对朝政策的重要特征,这源于朝鲜半岛地区是一种紧密型的地区体系。冷战结束初期的“一超多强”格局使得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较弱,内外协调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遏制中国战略的制定,美国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逐渐增强,对朝政策逐渐失去独立性,开始套嵌于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在内外协调方面,因国内战略共识的形成,内部协调的必要性逐步下降,但因韩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存在,外部协调的特征仍然明显。从冷战结束初期的克林顿政府至当下执政的拜登政府,美国对朝政策整体上的发展轨迹展现出了上述特征。拜登政府执政后标榜其对朝政策以朝鲜半岛无核化为目标,并追求一种精准而务实的方法,但实际上,其对朝政策已全面回归至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战略忍耐”政策,且因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体系的构筑以及对朝延伸威慑的强化,具有“战略忍耐”加强版的特征。拜登政府的这一政策本身内含着其难以克服的矛盾,一方面会刺激朝鲜,使朝鲜的拥核意志更加坚定,另一方面,它还需抑制因“朝鲜威胁”的存在而日渐走强的韩国拥核冲动,以使韩国在安全战略上更加依赖美国,这会促使矛盾和张力在美韩之间以及韩国国内左右政治势力之间产生,激化韩国的党争,进而...  相似文献   

4.
威慑与胁迫是两种不同的战略,后者比前者更具进攻性.“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奥巴马政府重要的“外交遗产”.在实施该战略的过程中,在钓鱼岛、南海、网络安全、朝核及伊核等问题上,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军事威慑及非武力性胁迫.总体看,这些手段尚属轻度强制,与近年美国对俄罗斯、叙利亚、朝鲜和伊朗的严厉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有显著区别.在中美存在重大分歧的领域,两国的战略回旋余地在缩小.未来如果美国对华加码威慑和胁迫,中国可以更积极有效地应对,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难度将增加.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以“伸手”外交著称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至今对朝鲜却一直采取围堵、施压为主的“战略忍耐”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美认为朝鲜尚未挑战其核心利益,但美对朝缺乏信任,长期将朝视为敌人,同时希借朝核问题制约与接触中国.未来,只要这些核心条件不发生变化,美国就难以轻易改变对朝“战略忍耐”政策.美国大选结果将会影响美对朝政策.如希拉里·克林顿上台,美对朝“战略忍耐”将会持续;如特朗普上台,美整体战略则可能发生重大调整,地区军备竞赛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6.
公为明 《亚非纵横》2013,(2):28-32,60,62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高调重返亚太,实现美国所谓的战略再平衡。美国主要目的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并且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一种进攻性的威慑姿态,确保中国不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本文从威慑理论的内容入手,从实力、意志和信息沟通三个方面研究了美国对中国实施军事威慑的有效性。并从全球、地区和国家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国反威慑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朝鲜核问题困扰国际社会已20余年。一直以来,国际社会如何看朝核问题及其演变趋势,见仁见智。要把握朝核问题及其演变趋势,就需准确认识与之相关的一些焦点问题,包括朝是否会完全弃核?美是否会以武力解决朝核问题?朝在美韩等搞"极限施压"的情形下会否"崩溃"?如何评估朝核武开发"危害性",它是否会引起东北亚核扩散?如何评价"六方会谈"?国际社会"默认"朝鲜实际拥核国身份的可能性有多大?等等。正是围绕这些焦点问题存在不同看法,才导致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及其演变趋势的不同看法以及截然不同的应对方案。本文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段内,朝鲜不太可能弃核;美国也不太可能动用武力迫朝弃核;无论美韩等如何对朝搞"极限施压",朝都可以生存下去,保住其现有核武器;受多种因素影响,日韩搞"核跟进"的可能性也不大。基于这些"已知条件",一个直接的逻辑结论是:朝将继续维持其实际拥核地位,国际社会将不得不在"默认"朝实际拥核国身份的基础上,与一个拥核的朝鲜打交道。凡此种种,将给重启"六方会谈"带来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葛汉文 《东北亚论坛》2019,28(1):116-126
特朗普就任以来,在朝核问题上以"极限施压与接触"取代奥巴马的"战略忍耐",对朝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在过去近两年时间里,美国分阶段、有重点、同时亦极其灵活地运用军事威胁、经济施压、言语挑衅和外交劝服等多重手段,推动了半岛安全形势的新发展。特朗普对朝政策调整,无论是直接发出战争威胁,或是与朝鲜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均源自一种简单化思维,体现出对所谓"战略不确定性"的极度运用,可以看作是美国应对大国竞争战略的组成部分,存在战略遏阻中国的考虑。"极限施压与接触"战略并不足以决定性改变朝核问题的实质,更勿论破除半岛安全的根本症结。半岛形势很可能再次回到外交角力与多方博弈、周期性的"紧张和缓和"循环当中。中国需在深入分析把握美国对朝、半岛和对华政策逻辑、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清晰中国相关政策的优先次序及时间和空间节点,助力实现半岛形势的总体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9.
黄凤志  丁菱 《东北亚论坛》2019,28(3):102-113,128
"极限施压"政策是否是朝鲜在2018年回到无核化谈判轨道的决定性因素,是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随即对朝改行"极限施压"政策,利用美国的超强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对朝鲜实施全方位的高压威吓、惩罚和孤立,以迫使朝鲜弃核求和。2018年朝鲜半岛局势发生新变化,从金正恩的新年讲话、平昌冬奥会、朝韩板门店宣言到美朝签署联合声明,美朝关系发生新变化,朝鲜半岛显露和平曙光。特朗普政府对朝"极限施压"政策的战略意图是先"极限施压"迫使朝鲜屈服再与其接触,其与金正恩政府先确立可信拥核事实再逼美和谈的战略意图发生共振,使得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大为缓和。美朝第二次首脑会晤无果而终,表明半岛无核化进程不会一蹴而就。鉴于美朝之间根深蒂固的敌意与不信任,"极限施压"将长期作为美国対朝政策的基本面。探讨特朗普政府对朝"极限施压"政策及其特点、效能,对于认知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及其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朴槿惠政府从对朝鲜的基本认识和政策目标、对朝政策的实施原则及采取手段等几个方面,重塑对朝政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战略灵活理念。确认朝鲜是和平共存的对象,推进渐进式统一,但为应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也为统一的可能性做积极准备;坚持朝鲜弃核立场,但灵活实施政经分离、政企分离、商惠分离等原则;强调韩朝双方积累互信,对朝鲜的挑衅行为坚决予以应对,但持续推进对朝人道主义援助,有原则地推动韩朝关系正常化,强化韩美同盟,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对朝政策灵活性的战略空间。朝鲜对韩国的态度变化、韩国国内各方势力利益平衡、韩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协调是影响其战略灵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