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反复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武晋瑢 《党史文汇》2001,(12):45-45
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党史工作。早在194 2年 ,毛泽东同志就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篇名著中指出 :“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 ,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 ,便不能把事情办的更好。”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指出 :“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江泽民同志在 2 0 0 0年 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束时的讲话中 ,深刻指出 :“我们党历来强调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和现实。”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 ,不可能成为…  相似文献   

3.
佚名 《廉政瞭望》2011,(10):57-57
开国大典前一天晚上,怀仁堂里摆好了国宴的餐桌,并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名酒。工作人员虽然忙碌,却很兴奋。就是站在怀仁堂门口的中央警卫处处长汪东兴和副处长李福坤的表情与众不同,他们更多的是担心领导人的安全问题。李福坤把检验室主任王鹤滨叫到跟前,低声嘱咐:“鹤滨同志,不能让中央领导同志因饮酒过多而登不上天安门,无论如何不能醉倒一个。你耍想想办法!”于是,王鹤滨他们想出以水代酒的主意。  相似文献   

4.
目前参加一会议,听说某处一楼房线路发生故障,停电23小时,居民忍无可忍,找到供电部门一位负责人,几经交涉,他竟然说:“就是没办法,等着吧。你们愿找哪儿找哪儿,我又没贪污受贿,还能把我怎么样?”经他一“拱火”,群众愤怒了,50多人深夜乘大轿车找到市政府要求解决问题。市领导极为重视,一领导同志亲自连夜带人抢修,面对夹道欢迎的居民,曰:“对不起大家,我们来晚了。”群众极为感动,呼:“共产党来了!”  相似文献   

5.
近闻,一个单位刚召开党委会研究人事任免的问题,不久其内幕就有局外人知晓了,甚至在会上哪个同志赞成,哪个同志反对,说了什么话,都一清二楚,得利的人高兴地笑了,不得利的人立即找到领导,要求领导不改变主意,就不接受安排的工作,搞得领导很为难。据反映,类似这种“跑风漏气”的情况在其他单位也不少见。 党内会上研究的问题出现“跑风漏气”的现象,不外四种情况:一是有的领导主动“说”出去的,这种情况往往是对亲属知己;二是曲线“漏”出去的,这是通过与当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去某单位办事,见院内布告栏里贴着制止大吃大喝等不正之风的“约法三章”,十分醒目。恰巧迎面走来一位熟识的同志,他瞅了一眼布告栏,不无担心地对我说:“这样的规定已经搞过三次了,前两次都是一阵风,但愿这回能坚持下去。”这个同志的话,是针对他所在的具体单位发的,不能一概而论。但他的担心,却不是没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领导人才,笔者认为我们会从汪洋湖的座右铭中找到答案。“堤溃蚁穴,气泻针芒。”这是汪洋湖同志一生恪守的廉政座右铭。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汪洋湖同志不仅不湿“鞋”,更不信“邪”。从政40多年,从乡党委书记到吉林省水利厅厅长,他先后担任过多个“说了算”的一把手,在一些人眼里,每一个职位都有重重的“含金量”。但在汪洋湖的心目中,广大…  相似文献   

8.
《企业党建》2012,(6):2-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组织部长坚持原则,一要正确对待上级和领导同志的要求,实事求是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严格按照事业需要选人、按照干部标准选人、按照规定程序选人。二要正确对待部内同志的要求,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引导大家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而不是比条件、比提拔、比待遇。三要正确对待熟人和下面同志的要求,不符合原则的事不能迁就照顾。不该办的事坚决不能办。他指出,组织部长清正廉洁要把好“三关”。  相似文献   

9.
“没意见”这三个字,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听到,特别是上级就某项工作、某个决策征求下级或群众的意见时,大家常以“没意见”作答。如果确实没意见,当然可以另当别论。但就现实情况来说,更多的却是有的同志心中有意见而嘴上又不说出来。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生怕提了意见,得罪了上级,留下一个“你比领导还高明”的印象,损害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二是觉得位卑言轻,提几条意见也于大局无补,干嘛要多这一嘴,于是干脆缄口不言,把本来想谈的意见又咽下肚去。  相似文献   

10.
为领导出谋划策是其“身边人”的重要职责,现实中他们也确实给领导出了不少好主意。但出于各种原因,有时候某些人出的主意却可能是“馊主意”。说其是“馊主意”,因为主意中有如下“馊味”:一是“以偏概全”。主要表现为“三重三轻”: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是自私自利思想在作怪,不管他心中明不明白这种主意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领导干部的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笔者认为,正确地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选拔年轻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克服看“胡须”用人的倾向。 持“胡须”取人观点的人,往往认为年轻干部年龄、资历和经验不足,“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以“胡须”长短而定位。不错,人的知识和才能的取得,的确不能离开社会实践,任何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应该承认:论经验年轻干部难免有许多不足,有些同志担心年轻干部压不住阵,不是毫无道理的。嘴上没有毛以及毛多毛少,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办事能力的高低。选拔干部时,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当中讲到“必须努力提高全党同志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时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勤政为民,认真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指出:“共产党员不能以权谋私,不能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否则,就违背了党的宗旨,就没  相似文献   

13.
龙卷风 《当代工人》2011,(19):42-44
诗曰:陆上牛马走荒野,水中航母颜如花。战歌一曲唱寥廓,点控全球看谁家. 航母不神秘 凶为没见过鬼,一个人走任寂静的夜晚就有些怕.因为没航母,一说起航母.总能吓人一跳,去年,韩刚天安舰事件.韩闰、美国搞军演.美国人要把航母开进来,全世界都盯着东亚看。这也不稀奇,因为东亚没有航母嘛.许多老百姓没见过这玩意儿.  相似文献   

14.
党史工作,是党的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史工作,重视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研究和总结。早在1942年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就深刻地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江泽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后,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和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6.
盯着什么干     
干部应该盯着什么干 ?不言而喻,首先要盯着群众干 ,因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其次要盯着问题干,因为干部的职责就是出主意、想办法,替群众排忧解难。   盯着群众干,盯着问题干,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对头,他们盯着的是另外一些东西,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曰盯着领导干。其特征是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专拣上级高兴的事儿干,曲意迎奉,习惯当“传声筒”,干工作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而是看领导“怎么说”,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17.
《前线》1960,(4)
本刊这一期发表了门头沟矿区东辛房零售商店和崇文区薛家湾副食商店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群众,以支持生产为中心,积极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标志着商业和服务业中群众运动的新发展,是商业和服务业的跃进之花。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组织起来”一文中就曾经指出:“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还有什么与此相反的方针没有呢?有的。那就是缺乏群众观点,不依靠群众,不组织群众,不注意把农村、部队、机关、学校、工厂的广大群众组织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自从实行了医保卡,光顾药店的人就多起来。可每当此时,一些人就忽视了把好买药这道关口,随意购药、买药,这种行为着实让人担忧。 据了解,有些人买药既无诊断依据,也无医生嘱咐,仅凭主观经验,觉得“对症”就行,有些人则是听从他人介绍“药方”,还有些人  相似文献   

19.
1956年2月,正当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时,周恩来同志作了(《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的重要讲话,及时指出:“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他强调订计划一定“要实事求是”,虽然,“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针对某些领导  相似文献   

20.
依然沉重的话题———关于农民负担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冷向洋农民负担,这是一个老话题。早在60年代,周恩来同志就指出:“我活着的时候,你们不能增加农业税负担,将来我死了以后,你们也不能随便打农民的主意。”20多年过去了,农民负担越来越重。1991年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