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法治形成的条件系统中,权力制衡之于法治最具有直接性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良法的生成,更为良法的普遍遵守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从而成为现代法治得以实现的结构性的必然选择,也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意味着生态文明法治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却也面临新挑战。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为谁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以及建设何种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此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坚持整体谋划思路,提升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科学化水平,坚持现代化方向,推动生态文明法治体系迈向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3.
广西加快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步伐,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全民守法方式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努力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法治的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作用,深化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地方法规体系有待完善、执法体系有待健全、司法保护有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体系有待完善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深刻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集中外现代化理论之大成,提出了科学化系统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篇,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法治现代化神话,创造了一种全新版本的法治现代化样态,给世界法治现代化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呈现出鲜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独立自主探索、以人民为中心、有组织有规划、价值目标高远、现代科技驱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法治现代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主体工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伟大使命,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法治贯穿于国家治理和国家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高质量法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指导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法治观、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与法制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提洪了思想根基、本土资源与全球视野,并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继承和发展。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实践,应以法治国家建设推动生态文明法治的顶层设计,以法治政府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法治的体制机制,以法治社会建设保障生态文明法治的社会基础,这也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法治文明与商人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法治社会的文明要素和构成要素组成问题 ,时下多有论述 ,其中所论要素之间 ,却并不是完全协调和相互吻合的。基于此 ,本文试图通过对法治文明历史的追溯 ,对中西法治文明历史资源的对比和分析来获得有关法治文明内在的决定因素的基本认识 ,而笔者对于这一问题追问的结论 ,是通过将法治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商人阶层的形成、发展及其精神世界联系起来考察后得出的。强调了西方社会商人集团的伦理性规则和独立的身份以及人格地位是西方法治文明社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因素和促进政治、法律制度发展的内在的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的特色,共有七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对西方法治文明精华的全面吸收;第四,对中国古代本土法治文化的梳理和继承;第五,对中国近代以来170余年移植外国法律文化的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第六,对当下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的回应;第七,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人类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度设计和具体实践,离不开人类法治文明进步发展的总趋势和总目标,以及总的价值取向的引导。中国又是一个具有数千年不曾中断历史的法治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长期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法治政府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诚实守信”为目标体系的法治政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组织性目标的实现;通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构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地完成了执法严明、公开公正的过程性目标;通过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深入政务诚信建设,有效推进了廉洁高效、诚实守信的伦理性目标的制度化。以此为标志,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已经达成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国法律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理论创造,是借鉴世界文明发展和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成果、并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扩展与升级的理论贡献。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以"生命共同体"为核心,创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价值论;以"整体观"为要旨,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方法论;以"协同推进"为目标,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法学理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实现路径包括完善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生态文明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11.
我们为什么需要法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能借助国家强制力迫使民众相信法治,而只能靠传统、信仰、事实和道理引导民众相信法治。法治的理由在于:人是有缺陷的动物;人是利益的动物;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现代政治需要法治;社会需要统一的规则;法治是我们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刘武俊 《中国法律》2006,(6):8-10,60-64
关注新闻就是关注明天的历史,解读新闻就是解读今天的社会。在即将辞别2006年的时候让我们共同疏理和回顾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法治新闻。  相似文献   

13.
春风又绿江南岸。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刚刚闭幕的十六大.中国民主与法治的春风一阵阵拂面吹来.荡起人们心中对法治文明美好畅想与实践的层层涟漪。然而,正如费孝通教授所言.中国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应仍是乡土社会。为什么?因为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仍在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其表现多种多样。如那些与现代法治相悖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传统语汇,铺天盖地般笼罩着我们的视野,而国人大多又习焉不察或听之任之。这种封建的油彩侵染法治的肌体现象.如同土地荒漠化一样.如不加以整治.任其水土流失、草原沙化,那么.共和国法治文明建设的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在全面展示中国法治成就的同时也在揭示中国法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和基本规律。在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之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治建设反映了法治发展规律,已经形成的关于法治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政党是法治的基本要素,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价值观,由有限政府理念到政府责任观念,社会建设与社会权利,人民民主和人民法治的意识形态,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等等。这些基本观念和思想已经和正在影响着法律制度的进步和法治国家的实践,构成中国法治未来发展的思想主线和文化基础,中国法治也因此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完整把握中国法治的内涵,必须立足于中国法治的宏大体系,视政党为中国法治的基本要素,加深人权与法治的内在关系,确立社会法治对中国法治的意义,以及发展法学教育加快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命题,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今年4月,中央政法委在北京举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同志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检察风云》2014,(10):4-5
法治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法治国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建设法治中国,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推进各项改革的根本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按照在法治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中国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的地位,以“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作品为依据,可以判定法治保障体系中的保障是资源性保障,是法治体系内部的保障,既不应把法治建设所需要的各种外部条件都当成这个体系的保障对象,也不应把法治对其他事业提供的保障、决定国家各项事业成败的根本保障意义上的保障都添加到法治保障体系里。法治保障体系应当提供保障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科学技术资源等五类资源。这个体系的横向结构包括按资源类型划分的科学技术资源保障、设施设备材料资源保障等五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法治人才保障体系存在由两层次双标准体系构成的纵向结构。  相似文献   

18.
陈杰人 《法人》2005,(1):124-125
提起法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 就是冷冰冰的制度,并由此联想到无情 的规则、冷漠的争斗、庄严的法庭、森 严的监狱……的确,作为现代社会的基 本管理秩序,法治以其相对稳定的规则 体系和照章行事的“僵硬”模式,为社 会中的全体主体提供了一套活动“轨 道”。在法治秩序下,每个人的心态,如  相似文献   

19.
西方法治的文化社会学解释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治概念的完整图景是随着历史的推展而逐渐清晰化的 ;宗教与经济、教皇与商人 ,对近代西方法律体制的形成有同样的重要性与塑造力 ;对法治进步的评价 ,须参照多元文化的知识框架 ,未来的法治话语中也必然会包含有非西方知识的内容 ,这不是纯粹意志的妥协 ,而是文明 文化生态平衡的结果 ;法治制度所型塑的“人”的形象 ,绝对不是一幅完美的图像 ,但它维系着人类生活、社会构成以及文化延续力乃至整个社会个体生存的基础 ,至少对世俗的世界和人类还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质、精神、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与法治建设逐渐成为我们探索与研究的方向。本文从党的十七大生态文明的理念谈起,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从理论到实践多层次地浅析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有关建议,指出应通过完善现有法律并加快新立法的出台、加强执法及配套制度等多项措施,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顺利转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