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统一起来,作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既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义和精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贯穿于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基本范畴中.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不断提高检察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二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4.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对执政党建设包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我党执政后作了积极的探索,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党的执政实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文件精神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决定》的实质,从而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个战略课题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十七大报告专门就党的建设问题作了系统论述。党的执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指南。正确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条件。自觉运用党的执政规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和鲜明标志。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要求,它的实际内容是发展的、前进的。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党建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三要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而且必须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为此,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告诫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党员和党的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体,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因而,新时期要以重视思想政治建设为关键、以解决“三现”问题为根本、以加强廉政建设为重点,加强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执政能力建设是任何政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执政党建设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从制度性体制、机制和能力、素质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具体应包括: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几个方面.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多年来,一直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在长期的执政党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执政能力建设经验。今天,回顾和考察建国以来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将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规律,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党的执政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献,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成熟执政党的醒目标志.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政治党派或国家作为"实践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派生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理,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她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执政党的成员能否摆正政治权力同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我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公民能力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提出研究公民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并揭示其一种框架,可以从另外一个途径有助于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化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实现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并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实现了党的执政制度创新,从而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思想。  相似文献   

15.
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当前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形象,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出发,探讨"官德"的重要性,分析我国现阶段官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官德建设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与引领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历史使命、人民群众对党推动发展作用的认可程度、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着眼于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组织、作风和执政机制保证。要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路,激发全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动力,并将其转化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他十分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苏区时期,毛泽东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思想建设上,奠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基础;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党风、学风和作风上,找到了解决党内矛盾的新方法;在执政时期,毛泽东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着眼点放在防止腐败和发展经济上,解决了为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毛泽东的这些探索,为我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通过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来不断创造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执政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维护党的整体利益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践行党的最低纲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重大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标准是一个具有多维量度的价值评判体系,其中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执政实践的长期探索和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形成的以党的执政价值目标为取向、执政价值标准为依归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20.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注意从方法论高度研读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学习纲要》,领会其中蕴含的正确认识和思想方法,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