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胜民  蒋丽 《中国司法》2010,(6):101-103
保全证据公证属于公证的传统业务之一。公证机构办理证据保全公证依据的主要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办理保全证据指导意见》等,其中2004年中国公证协会颁发的《办理保全证据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是公证机构办理该类公证业务的实务指导,  相似文献   

2.
范国祥 《中国公证》2011,(11):22-27
一、台湾公证制度观察(一)台湾地区公证立法情况概述1944年,我国台湾地区在《公证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制订实施了现行的《台湾公证法》,并在1999年进行了重大修改,自2001年修正施行。新修订的《台湾公证法》共有八章152个条文,从总则、公证人、公证、认证、公证费用、公会、罚则、附则八章较为详尽规定了台湾公证的机构设置、协会组织、公证与认证事项及收费、惩戒等方面。同时其又通过“司法院”规定了“公证法实施细则”。而我国大陆地区《公证法》仅七章47条,  相似文献   

3.
李全一 《中国公证》2009,(10):34-38
《公证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此即法定公证的规定。法律规定法定公证事项,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立法中是一种常态。但在我国,由于理论上倾向于对私法领域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放任,以及《公证法》出台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中引入公证制度的建议与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物权法》、《公证法》等法律的立法正在加紧进行。在物权立法中引入公证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做法。本文从法条设计、现实可行性与法理结合的角度表达了对“物权制度”与“公证制度”相衔接的理性思考,以构建一套体系合理、内容健全、适应法治社会内在要求的物权领域的公证法律制度。一、物权法中引入公证制度的法条设计及理由①(一)建议在第九条第一款后增加一款:“不动产物权因继承、遗赠、赠与取得的,应当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对登记事项进行公证;登记机构依据公证书办理登记。”1.不动产的所有权因继承、遗赠、赠…  相似文献   

5.
吴岳翔 《中国公证》2013,(10):54-54
一、公证证据保全与法院诉前证据保全的比较与竞合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诉前法院证据保全制度正式引入,其第81条进行了详细规定。法院证据保全是为了防止将来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灭失或难以取得所采取的诉讼妨碍排除措施.其有利于增强当事人的举证能力,消除证明妨碍.是一种前瞻性的诉讼活动。目前,公证证据保全和法院证据保全并存,利害关系人对二者有选择权。应当尽量鼓励诉讼前证据保全在法院保全之外的领域完成.且实务中也不应否认诉讼中公证保全证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证涉诉中公证书证据效力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公证法》已将有关公证的诉讼纳入民事诉讼范畴。在现实的诉讼中,涉及到公证的诉讼在诉讼形态上来看,从范围上,包括涉及公证书的诉讼与涉及公证活动中公证机构的各种公证行为的诉讼:在诉讼标的或质证标的上,包括公证书或公证行为直接成为诉争标的与非直接成为诉争标的。为方便起见,本文将“公证涉诉”概括定义为指对于公证行为的诉讼行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与《公证法》第三十六条均对公证证明的证据效力分别作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7.
王斌 《中国公证》2011,(8):29-33
公证执业区域制度是司法部根据我国《公证法》的有关立法精神首次在《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中提出,并在其后制定的《公证程序规则》中以专章形式设立的,是对《公证暂行条例》里的公证管辖制度的重述和超越。在公证执业区域制度取代了公证管辖制度后.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两大公证体系的比较 公证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起源于古代罗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为适应当时商品交换的需要,在罗马共和国出现了一种称为"诺达里"的家庭书记,专为主人办理法律文书事务.到了罗马共和国末期,由于罗马法的繁杂和处理法律事务的需要,"达比伦"一专业法律代书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目前所存在的缺陷解析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目前存在的缺陷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加以认识。从形式上看,我国民事证据制度与刑事证据制度、行政证据制度一样,存在着极度简略、内容粗放的缺陷。我国三大诉讼法所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公证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春 《中国司法》2002,(10):46-48
公证制度起源于西方,也发达于西方,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国,已成为现代公证制度最完善、最发达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证制度还很稚弱、还不完善。因此研究西方国家公证制度,并与我国公证制度相比较,加以研究分析,借鉴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吸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和原则,以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公证制度。公证制度具体内容很多,限于篇幅,本文只就公证机构和公证人的法律地位、公证人资格、公证业务领域和法定公证原则3个方面对中国与西方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一、关于公证机构和公证人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现行公证制度中接连不断地出现了各种问题③,暴露出公证程序四大基本属性的严重失却,包括公证程序的分环节性或分步骤性、公证程序的职权探知性、公证程序的合法性以及公证程序中立性四个基本属性均严重缺位,直至导致人们反思:程序制度是否还是公证制度的灵魂?公证制度还是否有真实合法原则?公证制度中是否有职权探知主义以及公证制度究竟还有没有中立性可言等等。因此,公证制度究竟是否还属于国家公证制度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中国公证制度正徘徊在向国家公证制度转变或被律师制度④彻底吞并的“十字路口”。郑州撬门公证案…  相似文献   

12.
民事基本法的平民化与民事公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遂全 《中国司法》2006,36(11):59-62
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物权法草案)于2005年7月10日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以后,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讨论的过程中,《新京报》率先以“看得见的物权,看不懂的物权法”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立法应该走“平民化道路”,还是走“专业化道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公证事业亦取得长足发展,公证活动已经介入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证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的职能优势日益凸显。为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规范公证执业活动和公证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公证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公证质量,维护公证信誉和形象,3月17日,司法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公证队伍中开展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的意见》,并于3月23日~24日在京召开了全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法制史上旧中国民法的制定历程的回顾和体系的分析,找寻当今中国民法典的合理体系,以及借鉴德国民法典体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张耀 《中国司法》2011,(8):73-75
公证宣传是目前公证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加大公证宣传力度则是公证事业发展中的一项迫切任务。这是因为目前人民群众的公证法律意识比较淡溥,对公证法律服务不熟悉,对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诸如合同(协议)、遗嘱、继承、委托等公证业务,还是处于一种朦朦胧胧或一知半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民商事登记改革与法定公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遂全 《法学研究》2006,28(2):33-42
我国现行民商事登记制度与民法原则多有不合。未来物权法或民法典应当贯彻权利外观自证优先原则,改造现行的权利证明公示机制,设立以民事赔偿为保障的法定公证,充分发挥公证机构的中人作用。对国家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实行公证生效登记备案制,合理确定登记错误和公证错误时的赔偿责任,并设立法定公证情况下的国家投保责任。  相似文献   

18.
葛琼 《中国司法》2011,(2):61-63
《物权法(草案)》(2006年6月6日修改稿)一反常态地将居住权制度从《物权法(草案)》(2005年10月20日四次审议稿)中剔除(原四次审议稿在第15章以12个条文对居住权进行了阐述)①,尔后,于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物权法》中也没有再出现居住权的身影。这一转变使得许多人翘首以盼的《物权法》之新鲜血液最终流失。  相似文献   

19.
谷峰 《中国司法》2005,(4):42-44
公证体制改革过程是对各种带有规律性的体制模式的筛选、重组的过程,其间产生了多种法律价值观的碰撞。争论的核心是公证机构走出“政府”后,国家证明权——这种公权力是否可以被包括合作制、合伙制等社会中介组织所享有。这一问题已困扰《改革方案》实施以来三年多的公证改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