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论述具有深刻的科学性、辩证性,对于全面深入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资本主义社会:形式公平掩盖着实质不公平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近代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卓越贡献,肯定价值规律在促进公平、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近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蒲鲁东、杜林等人的论战中对公平思想进行了阐发,其主要内容为:公平是一个具体、历史的范畴,是特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公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解放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在当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不仅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表面平等背后所隐藏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有重要帮助,而且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不赞成抽象而空洞地谈论公平以及抽象地将公平作为未来新社会的组织原则,他认为"永恒公平"只是一种主观臆想,应当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中谈论公平.从本质上讲,公平观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道德反映,公平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实现公平的手段是消灭阶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任何复杂的事物一样,包含着一系列矛盾的两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公平与效益的原则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这里所谓的公平原则不是抽象的道德观念,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批判蒲鲁东在判断一切经济关系时不是依据经济规律,而是依据这些经济关系是否符合永恒公平的观念。蒲鲁东所谓的公平是作为人类自身本质的公平,是一种主观唯心的东西,显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领域中的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可能有的公平关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的公平现却是以他们自己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由此决定的利益为转移的。所以人们对于何谓“公平”,又常常发生歧见。恩格斯说:“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极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10页)但希腊罗马时代的仅表和叵对1789江虽品的和建王肯定不合同意上边的O平观。公平同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这里,我们Pn莫把问题局降于经济生活领域的公平,特…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是在反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及其改良主义理论家关于解决住宅问题的各种方案的激烈论战过程中产生的。在与形形色色的"理论家"辩驳的过程中,恩格斯分析了法国住房问题的社会原因,阐明了自己的住房观点。而这种分析对今天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具有启示意义。恩格斯对法国住房问题的揭示恩格斯批判米尔伯格不是从现实的经济关系,而是从"永恒公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并不是什么永恒的真理,而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时代内涵的历史范畴;并不是什么普遍人性的要求,而是一定阶级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维护其私利的价值观念。公平表现为道德的诉求或政治、法律的规定,但实际上是在一定经济制度下的利益关系。公平的实现,是一个分阶段的、具体的历史过程。而完全意义上的公平,就是私有制的消除和阶级的消亡。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接触到的关系很简单,那末公平的、不公平的、公平感、法权感这一类名词甚至应用于社会观察也不致引起什么大误会,可是在关于经济关系的科学研究中,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名词便引起了一种不可救药的混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10页),我国理论界今天对于公平问题的研究状况,不幸被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所言中。 目前,理论界在公平问题上的混乱主要表现在对所谓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解上。对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理论界的理解颇具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观点:一、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主张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三、认为二者同等重要,不应该区分孰先孰后。一段时间以来,这几种观点处在一种  相似文献   

9.
有观点提出,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其理论依据是,第二国际民主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伯恩施坦把晚年恩格斯的思想看作民主社会主义的起源。事实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改良主义,晚年恩格斯对它进行了坚决斗争。对于伯恩施坦的改良主义倾向,恩格斯也严厉批评。因此,有必要从晚年恩格斯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评析的历史事实入手,澄清晚年恩格斯的思想实质及其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从理论上明确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0.
常宗耀  关玲永 《探索》2012,(6):177-182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社会主义合目的性思想。在他们看来,公平与合理的价值追求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涵的应该是"价值第一"的合目的性思想;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合目的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合目的性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党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学说的创立具有特殊的时代条件。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学说的基本内涵,对于从思想、组织和作风等方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二小提琴手,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积极探索了思想宣传与理论教育的方法。道德观研究是恩格斯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进一步总结恩格斯道德观研究的方法,对于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合力”理论是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的童要贡献。深入研究恩格斯的力”理论,不仅对于加强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5,(5):33
友情对于马克思来说,是一件神圣的东西。曾经有一位党内的友人在访问马克思的时候,很失礼地谈到了一些对恩格斯的意见。这位朋友认为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恩格斯应该帮助马克思解决金钱上拮据的问题,应该给予马克思更多的援助。听完这些,马克思立即义正词严地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和恩格斯的关系不允许其他人多管闲事,事实上,恩格斯对我的照料无微不至。"  相似文献   

15.
杨苹苹 《学习论坛》2023,(6):102-109
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出现经济停滞问题,这也是缓和危机的必经阶段。认清经济停滞问题对于把握资本主义历史命运意义重大。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青年恩格斯开启了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之路。在恩格斯之前,围绕经济停滞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领域,学者们大多将该问题归属经济增长理论的范畴。古典形式的经济停滞争论成为青年恩格斯经济停滞思想萌发的前奏。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入手,在经济维度上发现经济停滞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特征,在社会维度中发现工人阶级是承受经济停滞后果的主要社会力量,在政治维度上认识到经济停滞问题背后蕴藏着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宝贵机遇。青年恩格斯关于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对于认清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综合性研究以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路径选择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八九四年,年逾古稀的恩格斯写了一篇著名的论文——《法德农民问题》。这篇著作是恩格斯晚年悉心研究农民问题的科学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这篇论著问世的第二年,恩格斯便与世长辞了。值此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之际,重读这一光辉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和农业合作化的学说,回顾和总结我国农村发生的伟大变革的历史经验,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是很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正义     
经济正义是指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或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正义,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形式.马克思认为,经济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最深厚的基础,"历史之谜"的谜底最终要到经济学的领域中揭开.恩格斯明确指出,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最终只能用一种科学来断定,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经济正义在整个社会秩序中的作用也日渐重要.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客观要求,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正义问题,对于我们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在文中包含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人类活动会带来生态问题,表明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才是解决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薛俊强 《探索》2006,4(3):170-176
当前学界兴起一股用"差异"、"对立"、"还原"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理论思潮,这一思潮无疑是有意割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本文对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他们的哲学思想是同一中的"差异".澄清这一点,对于当前正确认识、评价和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蕴藏着马克思、恩格斯的三大教育理念。第一,强调教育公平,驳斥对无产阶级的教育不公。第二,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批判对工人及其子女的个性压迫。第三,主张社会教育,强调响应时代的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