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酒吧     
戒烟某先生患有心脏病,医生劝他戒烟,并且说,如果不能一下子戒掉,可以先改成每天饭后抽一支。一个月后,他又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又有了胃病,大惑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因为我为了遵守您饭后一支烟的建议,每天吃饭次数过多而且不规律吧……”  相似文献   

2.
鲁老汉 鲁老汉蹲在门前的银杏树下,一锅接一锅地抽着自家种的旱烟.这种旱烟他种了一辈子,也抽了一辈子,孙子们买的高档香烟就扔在屋角的柜子里,他连动都不动,他说,那玩意儿抽不惯,还是自家地里种的烟好,味儿足,劲儿大. 头晌,那个女移民干部又上门来了,老伴儿心疼这个远道而来的女娃,迎出来,扯个凳子让娃坐. 鲁老汉却头也不抬,眯着眼兀自抽自己的烟,那幽蓝幽蓝的烟从烟锅里慢慢地飘出来,像老汉的思绪随风飘散……  相似文献   

3.
洛桑报告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今年有两件感到高兴的事情。一是香港政府自1997年回归以来首次在经营及综合项目上同时出现盈余,提前3年实现收支平衡,按照他的说法是“彻底摆脱了金融风暴后的经济低迷”;二是有权威报告指出,香港连续两年保持了国际竞争力全球第二的地位,仅次于蝉联榜首的美国,政府效率更是名列世界第一。作为财政司司长,他已经是第二次听到后者带来的好消息了。这一数据源自于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承认的洛桑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简称“洛桑报告”。5月10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了这份2006年版的《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  相似文献   

4.
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还可能引起青少年的堕落,有一个少年犯在悔过自新的道路上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错误是从一支烟开始的.”原来,这个少年犯在小学里曾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曾经在区里组织的演讲比赛中得过冠军.进入初中以后,他的社会接触面更加广泛了,结识了许多校内外的青少年学生,其中有一位姓方的回沪知青子女,因经常向他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在放学的途中,他经常从口袋里掏出香烟请他抽,开始时他竭力拒绝,时间一长,慢慢地感到吸烟很神气,手拿着烟就象自己已经长大了一样,有一种成人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小方也经常烟不离手了,不仅开始吸烟时的不舒服感觉很快不存在了,而且俨然成为一名“老枪”.凡同学们私下递烟给他,一概来者不  相似文献   

5.
作为香港政府第三号官员,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大陆的知名度恐怕仅次于香港特首董建华。原因之一,是他娶了比他小27岁的内地著名的世界跳水冠军伏明霞,而且演出一连串的爱情故事;同时,他还曾是香港著名的“打工皇帝”,在他  相似文献   

6.
1998年8月,被称为“香港财神”的曾荫权成了香港最热门的新闻人物。本来,与“久发、发”谐音的“98、8”应该是个利风顺水的好月份。然而,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来说,这个月却是他上任以来面临最大危机也是最大压力的一个月。 曾荫权在决定重拳出击与国际炒家决  相似文献   

7.
正是下班时候,云南某市闹市区的一条马路边,一个五十多岁的干部匆匆地行走着。他是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常委、纪委办公室主任。想起七点钟那即将开始的一场精彩演出,季主任不由得捏了捏手心里的几张戏票,加快了步伐。转过几家门面,他到了一个烟杂小店的门口。“沈大妈!”季主任挥手就打招呼:“小梅在你家吗?”了梅是主任的“掌上明珠”,和沈大妈的女儿阿秀是好朋友,经常在一块裁剪新式的服装。“小梅早走啦!”沈大妈一边照顾着生意,一边在铺里用一个煤油炉煮饭,此时正有点手忙脚乱哩。“是和阿秀一块去的,说是去一个同学家借纸样,走  相似文献   

8.
接到议员办事处的电话,约我第二天下午4时见面。知道这事以后,一位香港朋友说:“见他有什么好处?这些议员,口水多过茶(意思是:只会耍嘴皮)!”另一位年轻朋友则说:“你应该会一会他,这人能干得很,我真想不通人家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打开偌大一个局面。”我当然要去会一会这位年轻的立法局议员谭耀宗先生。议员并非“全脱产”他的办事处设在港岛的南洋商业大厦1202室。门开了,我意外地看到了几位熟人,一些年轻热情的社会工作者,原来,他们是谭议员的竞选班子。  相似文献   

9.
“绕云椰树一缕香,隔帘越秀半城白。”这颇有南国风情而又对仗工整的诗句,是一位军队老同志参观广州卷烟一厂后即兴挥毫的。“椰树”、“越秀”乃是该厂的两种香烟牌子。说起“越秀”烟,30年前还有一段奇遇呢!1959年,为了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这不卷烟厂的领导、职工采用最好的烟叶,日夜奋战,创制出一种“欲与‘熊猫’(上海烟)争高下”的高档烟——“越秀”烟。刘少奇、陶铸同志品尝后很高兴,推荐给中央首长和接待外宾用。后来,“越秀”烟就专门加以特制,进行“机密”生产,还有看守监制,连厂长也别想沾一包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 烟瘾极大的马克思可说是烟不离手。他在流亡巴黎、伦敦时,生活极为艰难,主要靠典当维持生计,但雪茄仍是他的必需品。他曾说过,《资本论》的稿费还不够偿付写作时吸掉的雪茄烟钱。马克思夜以继日地工作,过度的劳累和过度的吸烟,严重摧残了他的身体健康。“要想继续完成您想要做的大量工作,您必须戒烟!”要按照医生的劝告去做,对马克思来说的确不易。但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他还是义无返顾地把烟戒了。之后,未经医生特许。马克思再也沒有抽烟。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为响应市总工会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献手足情,暖职工心”募捐活动的号召,建工集团向市职工送温暖基金会捐款5万元,并向集团全体职工发出倡议:“少抽一盒烟,少喝一杯饮料,献出你的爱,温暖众人心”,集团工会也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为响应市总工会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献手足情,暖职工心”募捐活动的号召,建工集团向市职工送温暖基金会捐款5万元,并向集团全体职工发出倡议:“少抽一盒烟,少喝一杯饮料,献出你的爱,温暖众人心”,  相似文献   

13.
还不到傍晚,圣彼得堡冬日的天空已经是黑沉沉的了.这时候,谢尔盖·马约洛夫才从普柯沃机场厕所的洗手台下爬出来,打个呵欠,舒展一下四尺之躯,伸伸懒腰,赶走最后一丝睡意,点上一枝烟,吐出第一个圆圆的烟圈儿,大摇大摆地走进挤满难民、黑市黄牛和无家可归乃至有家不归的少年儿童的候机区.在展现在他们周围的今日俄罗斯社会中,这些少年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但可千万别小看了谢尔盖:自从六岁那年离家流浪、独立营生以来,他已经有三年“流龄”了.说到“家”,连他妈也说是个活地狱!当年他整天难得同妈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人与人一间学校的门前,挂着一块黑板一位神父路过这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是一位神父,我为所有人祷告。”一位路过的律师看见神父写的字,就在下边加上一句:“我是一位律师,我保护所有的人。”一会儿,一位过路的医生又添上了一句:“我是一位医生,我医治所有人。”最后,一位普通的市民经过,看了黑板上的字,他想了想,在上面加了一句,“我是一位平民,我要付钱给你们。”狡猾的行贿者有个人将要受审,他问律师是哪位法官审他的案子。“我想了解他的名字是要送一箱子好酒给他。”律师大吃一惊:“不行!这是违法的,而且你会输的。”几个星期后开审,那人赢了。在离开法院时他对律师说:“看,我送的酒不是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15.
香港经济的冬天已经整整持续了一年多,至今仍不见曙光。财政司曾荫权说,“香港过好日子已经过得太久了”,现在这个必要的调整过程“无疑是难熬的”,因此,“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和衷共济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更重要的是紧记:面对逆境,绝对、绝对不可以泄气”。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经济运作有其自  相似文献   

16.
七岁:十四岁:二十岁:二十五岁:三十五岁:四十五岁五十五岁:六十岁:“爸爸了不起,什么都懂!” “好象有时说得也不对……”“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假如爸爸当年象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北京的刊物办得不错,大家要求订《十月》。”“要么订一年、半年,哪有订十个…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他不是广州最早的个体户,至少也是最早的那一批。他的简朴、耐劳、聪明,使他曾是广州最有名的私营企业老板,还光荣入选“广州十大杰出青年”。 他的名字叫陈展鸿,他的企业叫“壹加壹”。我曾问他为何叫“壹加壹”,他回答:“企业是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赴港作短期考察,听闻立法局会议可以旁听,顿时跃跃欲试。我在星期一致电香港立法局,要求旁听星期二的立法局特别会议。电话里立即传来同意的答复,并为我订下了座位。手续如此简便,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次日下午,我依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位于港岛中环的立法局会议厅。很奇怪,这儿并没有给人壁垒森严的感觉。工作人员翻阅订座表,看到电脑卡上打印着我的名字。我不用出示任何证件,也没接受任何盘问,又无须填写出入登记表,一位职员很有礼貌地把我领到二楼的旁听席上。  相似文献   

19.
原来如此     
《工会博览》2013,(30):63-63
久坐一小时危害等同抽两根烟 随着社会发展,体力劳动者减少,脑力劳动者相应增多,很多脑力劳动者都会在办公室内一坐就是一整天。有人认为这是舒适的工作,但其实久坐的危害甚于吸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发现,久坐1小时的危害约等于抽两根烟,也就是减寿22分钟。  相似文献   

20.
一个月明星稀之夜,几位外省游客急不可耐地在广州体育馆附近寻找厕所,越秀公园关门了,交易会关门了、东方、中国两大宾馆则望而生畏,怎么办?!只听得一声大叫:“不行罗!”便在体育馆围墙之外解开了裤子。两名女工下了中班路过,“啊!”一声惊叫,掩面而逃。其实,附近就有厕听。然而由此可见,倘若我们的公厕都出了问题,那又会怎样呢? 广州——繁华的都市,却经常出现望“厕”兴叹的怪事,令人啼笑皆非。如果你找到市环卫局的同志,问他知不知道,他会拖长声音说:“知——道!”“急不急呢?”“急——”然后,他就会告诉你许多有关公厕的奇闻奇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