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在公诉案件中,应当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申请回避权。这是由被害人有要求补偿(包括财物上的和心理上)的特征决定的。被害人行使申请回避权,可使那些有利于罪犯的办案人员更换下来,消除被害人的思想顾虑;可以有效地防止对罪犯的故意偏袒;有利于维护群众对法院判决的信任感和法院的尊严。公诉案件中,尽管公诉机关已代表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公诉机关和被害人毕竟不能等同。赋予被害人申请回避权,有利于调动被害  相似文献   

2.
无名尸体案件,可分为无名完尸案件、无名碎尸案件和无名白骨案件等三种类型。无名尸体案件具有如下特点:1.多采用异地作案或作案后异地抛尸,其目的是为了切断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借此迷惑侦查,逃避法律追究。2.多为熟人关系。如果查出死者身份,作案人就很容易暴露出来。因此,作案人会想尽办法切断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3.尸体身上没有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或物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者是由于被害人未随身携带任何证件,也没有其他物品能够表明其身份;  相似文献   

3.
李硕 《刑事技术》2004,(3):37-39
近几年,发生在车辆内的凶杀案件日益增多,给现场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车内的凶杀案件现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车、尸同处,就是被害人的尸体在车辆上或在车辆附近;另一种是车、尸分离,车辆和被害人的尸体不在同一地方,有时最先找到车辆,有时先找到被害人尸体。车内凶杀案现场的勘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案件的性质,判断杀人的动机和目的.判明是抢车杀人还是抢劫杀人或其它;(2)推断作案时间;(3)推断作案人使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死者角色识别的任务多年来,在涉及现场死者这一问题时,传统的侦查模式是对知名尸体案件,从查被害人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情况、经济状况等入手;对无名尸体案件,则是从查放害人身源开始。实际上,在杀人案件中尤其是多人死亡的杀人案件中,死者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限于被害人这一角色,还有可能是犯罪分子。即使在一起杀人案件中众多死亡者都是被害人,其角色仍可细分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和无辜者这两类。死者在逻辑上不等同于被害人,以在案件中角色扮演的不同为  相似文献   

5.
无名尸体案件是指经过现场调查、尸体检验和经群众辩认后仍不知死者身份的他杀案件。无名尸体根据尸体的完损状态可分为无名全尸、无名碎尸和无名白骨尸。形成无名尸案件的原因并不复杂,通常是以下几种:一由于作案地点僻静,人迹罕至,被害人被害后尸体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被现,由于尸体高度腐败加之被野兽啃食,已经面目全非,失去辩认条件。二是流动人  相似文献   

6.
所谓被害人的过锚,是指被害人违反法律、道德规范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激起被告人犯罪的情形。被害人的过错对案件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正确分析被害人的过错在案件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而且有助于准确、合理的对被告人定罪量刑。但有人认为,被害人的过错对被告人的定罪可能会有影响,但对量刑并无影响,如果以被害人有过锚为由减轻对被告人的处罚,就轻纵了罪犯。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侦探小说以担负侦破任务的侦探为主角 ,作家设计纷繁复杂的各类案件供侦探施展才华 ,剥茧抽丝 ,抓获案犯。围绕作案、破案大舞台多角度展示侦探与罪犯、罪犯与被害人、被害人与侦探等相互对立的多极人物世界 ,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形象画廊。  相似文献   

8.
本文只讨论发生在室内的且门锁无损的杀人案件。对于门、锁无损的杀人案,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把与被害人相识的人列入侦察视线。这已是我们常用的和有效的作法。笔者为论证这套作法的可行性及注意的问题,统计并分析研究了36例案件。1990年——1994年长春市内五区共发生杀人案502起,其中发生在被害人住所,而现场入口的房门门锁无损坏的杀人案有36例,占发案总数的7.2%。36例案件已经破获24例,破案率为66.5%。24例案件中罪犯与被害人双向认识(下称双识)的有18例,占75%;罪犯单向认识被害人(下称单识)的有5例,占20.8%;罪犯和被害人陌生(下称陌生)的有1例,占4.2%。从统计数字上看,门、锁无损杀人案双识的概率75%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我们长期以来总结的经验,此类案件侦破从双识人下手的作法是基本正确的,但另外25%概率的存在,也告诫我们非双识人作案的可能性也是不可排除的。这样看问题指导侦破工作才是全面的和正确的,才能避免失误。经考查已破获的24例案件罪犯的行为心理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9.
辨认笔录的证据归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认是指在刑事侦查活动中,侦查机关根据案件侦查需要,在侦查人员或者检察人员的主持下,由证人、被害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无名尸体、犯罪场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罪犯与被害人的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贯以来,我们都重视了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强调刑事诉讼是未成年人案件最后的付诸手段。即使启动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主流的思想也是认为应当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尽量不适用刑罚措施,让他们能够尽快地回归社会。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具有正当性的基础。但是,未成年人犯罪并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罪犯单方面的行为,而往往具有相对方,也就是被害人,或者是未成年人被害人,也可能是成年被害人。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对未成年人罪犯的保护,那么势必会冷落被害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在强调对未成年被告人保护的同时,同样也应当强调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鉴于此,应当确立未成年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和解制度,以使得未成年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同时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 人的体貌特征在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如:在案件调查中群众对案件加害人、嫌疑人、被害人及相关证人体貌特征的回忆;法医对无名尸体体貌特征的描述;下发认领无名尸体的通报;失主认领无名尸体的依据;根据死者体貌特征进行像貌复原等。  相似文献   

12.
正1案例1.1案例1某地一男童被害,尸体检验时发现被害人阴茎被割掉,现场未发现被害人阴茎。案件侦破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婶婶)交代,被害人父母经常嘲笑嫌疑人只能生育女儿、不能生育儿子,致使嫌疑人非常憎恨被害人父母,故将憎恨转嫁到被害人身上,在杀害男童后割去了阴茎,以示报复。1.2案例2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笔者代理的若干桩刑事案件虽不轰轰烈烈,却也"五脏俱全"。在这些案件中,虽然罪犯受到了法律的追究,但因对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由此产生出新的社会矛盾。司法机关如何在打击罪犯的同时,更  相似文献   

14.
<正>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是否应享有上诉权? 我认为对此应予肯定。其理论根据是:1.被害人的利益首先、直接受犯罪之害,他有权用法律手段同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罪犯作斗争,而上诉权则是法律手段之一,尤其在一审不公而又无抗诉时为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所必需。2.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因其处于被指控追究的被动地  相似文献   

15.
由于性变态杀人案件的现场与一些常态人的性犯罪杀人现场、常态人杀人案件伪装现场和精神病患者杀人案件现场有相似之处,给侦查人员把握案件性质增加了难度。对案件认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现场相比较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现场的尸体损伤有时候也存在手段极其残忍的情景,如被害人尸体的乳房和阴部被切割掉等。但是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的案犯这一行为不是为了性满足,只是因为对被害人恨到了极端或者为了伪装成性变态杀人现场而为之。这两类杀人案件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案犯与被害人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并且关系密切的占多数。报复杀人案件中,虽然也有与被害人之间互不熟悉的,如被雇佣犯罪,但是雇主与被害人之间却是相互熟悉的。况且报复杀人案件的被害者没有性别和年龄之分。而性变态杀人案件的被害人大多为女性并且多是年轻女性。与强奸杀人案件现场相比较强奸杀人案的犯罪分子施用暴力威逼、伤害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迫使对方就范而与之性交,  相似文献   

16.
死者的尊严     
2001年2月,法国各家大报、资深电视台都用较大篇幅 报道对法国臭名昭著的强奸杀人犯乔治的审判。黑人乔治,在 1997年至1999年间,强奸并残忍地杀死了7位少女。此案证 据确凿,既有精液基因检测,又有一位侥幸逃脱的被害人的指 证,连罪犯的律师都放弃了替罪犯做无罪辩护的努力,而将辩 护重点放在罪犯小时候曾被父母抛弃,寄希望于从轻量刑。 审判一直持续了15天,电视上一再播出被害人的照片,7 位少女,笑靥如花,令人心颤。罪犯如此残忍,常人无法理 解。 法国没有死刑,罪犯当判无期徒刑无疑,这样一个案件,  相似文献   

17.
<正> 杀人碎尸是作案人用某种手段将人杀死后,为了掩盖罪行毁灭罪证、便于转移,而将被害人尸体分解成若干碎块,进行隐藏、抛弃,甚至使遗体面目皆非,难以辨认。因此,正确解决这类碎尸案件中的有关法医学问题,在案件侦破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诈骗罪的总体概述 诈骗罪是实践中多发的罪名.在刑法条文中,它属于侵财类的犯罪,罪犯以占有被害人的钱财为犯罪的目的;同时它又是智能型的犯罪,罪犯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使被害人产生认识错误,从而心甘情愿地将钱财交付出去.诈骗罪是起源古老的罪名,但又是历经岁月洗礼、与时俱进、手法翻新的新型犯罪.现以C院三年来(2015年至2017年)办理的诈骗罪案件①为样本进行实证化的犯罪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刑事被害人的赔偿请求权,是指被害人(一方)有请求法庭判令加害人(或被告人)赔偿自己因受犯罪行为的侵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权利。被害人的该项权利,是一项重要的救济权。对被害人进行赔偿,既是对被害人的一种补偿,以平息其因受害而产生的怒气;也是对加害人的惩罚和教育,使之不敢再擅自侵害他人。对刑事被害人进行赔偿的法律规定,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8世纪的《汉穆拉比法典》。英国历史上存在的"双重赔偿制度"的含义是:对罪犯处以刑罚表示罪犯对国王的赔偿;对被害人进行实物补偿表示罪犯对被害人的赔偿。这些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科技进步,国外司法鉴定科学界有重建案件之说,并誉为当代本学科的王冠。所谓重建案件,是指对现场勘查、技术检验的发现,应用逻辑推理、办案经验,对现场各种犯罪行为及其先后顺序作出判断,重现案件发生的全过程。就命案而言,就是判明死者从受伤到死亡,以及死后有无移尸灭迹等过程。如果是自杀身亡,就是死者自杀过程的判断;如果是他杀身亡,这个客观存在的被害人的伤亡过程,亦反映罪犯必定有相应的作案过程,也就是罪犯杀人过程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