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政坛》2008,(8):15-17
从当前的闽台交流现状,福建涉台立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服务大局勇于先行,为其他省市涉台地方立法提供经验;二是从构建服务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出发,就福建独特对台优势进行创制立法。突出福建地方立法的对台特色。前者包括台湾同胞投资保护、台湾同胞到大陆就学、就业、定居、台湾同胞参与大陆经济社会事务等方面;后者包括闽台直接往来、民间交流、涉台文物保护、近洋渔工劳务合作、闽台旅游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发展,两岸人员通婚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平县涉台婚姻已有46人。一、涉台婚姻的特点1、同台胞结婚的全部是女性。原因有3个:一是去台人员基本上是男性,且大多年龄偏大,想叶落归 根,在家乡找一个夫人,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有人 安慰。这部分人的婚姻一般比较稳定、感情融洽。二是 第一代去台人员乡土情结比较深,在儿女婚姻问题上, 想找家乡姑娘做媳妇,使子女世世代代不忘家乡。三 是部分台籍青年因在台经济条件较差、年龄偏大、学历 偏低,在台湾很难找到理想的配偶,而在大陆…  相似文献   

3.
丁宇 《两岸关系》2011,(2):28-30
涉台文物是指反映大陆和台湾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交往,体现两岸同胞同宗同源关系,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和重要史迹。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以实物遗存形式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福建是大陆涉台文物遗存最多、最集中的省份,占大陆涉台文物总量的80%。为此,本刊记者就福建涉台文物情况、如何保护、利用涉台文物等问题,专访了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先生。  相似文献   

4.
水青山 《台声》2008,(11):47-54
今年9月7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举行的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受权宣布,首批开放赴台旅游的大陆13个省市居民今后可赴金门.马祖、澎湖旅游并经金门、马祖,澎湖赴台湾本岛旅游。福建旅游界对此积极响应,促成经“小三通”赴台游首发团迅速成行。大陆居民赴台游随之升温,也为台湾游进行曲谱写了一个强音节。  相似文献   

5.
水青山 《台声》2009,(8):56-63
2008年7月18日,是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实施的日子。自去年这一天至今年7月17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累计达到13731个团组、3833万人次,日均1051人次。一年来到台湾观光的大陆游客共为台湾带来了252亿元新台币的收入。台“观光局”对来台观光客消费统计后发现,在入台游客中,大陆游客的购买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台湾研究》于1993年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份综合性学术双月刊,由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主办,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主要刊载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历史、文学、宗教和两岸关系等领域,辟有"两  相似文献   

7.
水青山 《台声》2009,(7):45-52
6月24日,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开始以来,到台湾游的大陆居民大概已经达30多万人次了。在这样的基础上,相信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对大陆居民增加对台湾的了解,以及台湾同胞进一步增加对大陆的了解,是良性的,是健康的,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们对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高度重视,也会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台湾研究》于1993年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份综合性学术双月刊,由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主办,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主要刊载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历史、文学、宗教和两岸关系等领域,辟有"两岸关系""两岸经贸""台湾政治""台湾经济""台湾军事""台湾社会"  相似文献   

9.
水青山 《台声》2009,(4):60-67
2009年初春,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发展史上,将注定要写下重重的一笔。 为推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方面扩大了开放区域,增加了组团社;在台北举行的第12届海峡两岸旅游行业联谊会取得成功,为台湾游提振人气,带来利好;大陆赴台旅游人数激增,无论单日还是周.月都创下新的纪录;在此基础上,两岸又在携手互动,继续谱写台湾游进行曲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10.
杜少典  皮导 《台声》2023,(3):80-83
<正>我叫杜少典,1994年出生的河南人,如今带着台湾女友环游大陆。24岁,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我来到台湾做交换生。那时候我有三个目标:一是在台湾跑一场马拉松;二是骑自行车环游台湾岛;三是找个女朋友。谁能想到,短短4个月的留学时间,我真的完成了这3件事,不仅找到了一个台湾女友,后来还把她带回大陆,开启了环游大陆之旅。  相似文献   

11.
数字     
90万人次 根据台湾旅游部门预估,2010年到台湾旅游的大陆观光客可达到90万人次,如果加上开会和商务人士,全年来台大陆观光客可达140万次,甚至15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9,(6):69-71
曾几何时,台湾同胞到大陆进行健康检查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现在,因为看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带来的商机,台湾却推出了特色游“健康检查之旅”和“观光美容之旅”,以期让大陆游客利用到台湾旅游的机会进行健检或者美容。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8,(8):78-78
1、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须履行哪些手续?大陆居民须持有效《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以下简称《通行证》)及旅游签注(签注字头为L,以下简称签注)赴台旅游。作为第一步,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旅游,可直接到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3个省份的33家赴台旅游组团社咨询、报名,确定参团。  相似文献   

14.
2008年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开放,两岸旅游真正实现双向交流。两年来,两岸旅游合作不仅推动台湾旅游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拉动了台湾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医疗保健浮出水面,逐渐被大陆游客所熟知和向往,一股从宝岛吹来的旅游流行风越演越烈  相似文献   

15.
陈凌 《两岸关系》2009,(3):65-67
厦门自古就与台湾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留存有丰富的涉台文物古迹。2008年底,“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在福建启动,见证厦台两地历史渊源的涉台文物重新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16.
吴亚明 《台声》2013,(8):58-59
2008年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正式实施,从那个时候开始,美丽宝岛不再“可望而不可即”。5年来,从团队游到个人游,赴台旅游有序推进,旅游人数不断刷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仅为台湾经济增添了源头活水,两岸民众在交流交往过程中也增广见闻,增加了解,增进感情,有力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台湾游记     
《松州》2007,(2)
走进台北我们来自8个省、市、区的30名赴台旅游观光团,于5月29日从深圳皇岗口岸出境,经香港、泰国,于6月2日晚11时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早已等候在机场的台湾导游热情的接待我们。她说:欢迎祖国大陆来台湾旅游观光的朋友们,我是你们的导游,将陪伴你们共同度过这难忘的7天。我的名字叫刘绣凰,是从大陆来到台湾的第五代福建客家人。我的名字比较咬嘴,大家就叫我妞妞吧。我仔细  相似文献   

18.
李保明 《两岸关系》2009,(10):41-42
两岸全面“三通”后,大陆到台湾的“距离”大大缩短,空中从原先经过第三地的一大旅程缩短到80分钟至3个小时的短期航程。去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踊跃,迅速成为台湾观光市场的主要力量,对于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台湾经济,是一个强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 虽然台湾当局在5月23日公布了一些赴台旅游的观范细节,提高了赴台旅游的门槛,但大陆各城市市民的出游热情丝毫未受影响。据初步统计,目前杭州市已有数百人预约报名赴台旅游…… "终于可以到台湾去畅游了!"终于可以到台湾去畅游了!"观察记者最近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自连宋访问大陆以来,最热的可能就是"旅游台湾"这个词了。"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这是中国大陆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日月潭》的一段。多数大陆民众对台湾的印象和憧憬,便是从这里开始。然而,海峡两岸隔离半个多世纪以来,绝大多数的大陆民众没有机会到台湾一睹日月潭和阿里山的旖旎风光。2005年5月3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大陆有关方面将于近期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5月20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本着三个原则(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是  相似文献   

20.
刘逸 《今日上海》2014,(9):38-43
自2011年开放台湾自由行后,至今已有36个城市的大陆居民可以自行前往宝岛旅游,因而促进了台湾旅游的观光热潮。 宝岛台湾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精致的美食小吃,除了这些能够吸引众多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之外,大陆游客还会从宝岛带回各式伴手礼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假以时日,这些伴手礼也逐渐风行大江南北。然而,从赴台旅游采购台湾特产、伴手礼,途径与范围毕竟过于狭隘,同时也增加了旅费的负担。为了让大陆民众能便利地购买到台湾精致的特产与伴手礼,开始有商家或个人以电子商务的模式提供销售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