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炎斌 《求索》2006,(1):168-170
探索生命伦理道德教化在当今时代仍然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文章以中国传统道德教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为主题,从思想到实践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成型;从内容到形式阐明了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基本理念;最后道出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是“吃人”的礼教,即人们为伦理而生,依伦理而死,伦理的尺规成为人们生命存在的唯一尺规。  相似文献   

2.
30年中国社会道德变迁,这个题目我准备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我会讲一个基本趋势,就是这30年到底是往哪去变,有没有可以捕捉到或者描述的一个趋向?第二个问题就是,我想讲一讲这个过程中两个阶段,可以明确区别出来两个发展阶段,或者演变阶段。第三就是说我想讲一下就是关于我们今天的,我称作复员式的社会道德,它的一些特点,以及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单单靠定量的研究很难把握家庭以及家族研究的整体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把家族结构的社会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把家族研究与其所处的区域社会以及全球化的关怀联系在一起,理性把握超越家族的族群和民族所出现的文化的生产和再造现象、跨国网络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包有鹏  ;李静玮 《求索》2014,(9):90-94
韶山毛氏家族在对待诉讼的态度上大致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由厌恶到接受、由传祠惩戒到诉诸法院的转变.毛氏家族作为中国民间社会的代表之一,其诉讼观念的转型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间社会诉讼观念的历史变迁.由对韶山毛氏族谱的分析,可知影响中国传统诉讼观念的三大因素为:诉讼成本高、司法制度腐败、儒家“无讼”文化的浸淫.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事业的发展,公民的诉讼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然而,传统的厌讼主义诉讼观对现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仍然很大.对此,一方面应重视构建现代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另一方面应注重公民现代诉讼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尹季 《求索》2005,(3):154-155,153
20世纪家族题材小说,从题材、人物、叙事基调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进行了阐释,试图寻找中国国民摆脱自身和外力束缚的抗争意识和生命韧性。  相似文献   

6.
康忠慧 《传承》2009,(4):112-113
通过对广西灵川县灵田乡长岗岭村的姓氏关系、家族结构、婚姻观和家族习俗等家族文化的考察,认为农村中封闭型的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在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下有较大的削弱,出现了血缘、地缘和业缘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灵川县灵田乡长岗岭村的姓氏关系、家族结构、婚姻观和家族习俗等家族文化的考察,认为农村中封闭型的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在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下有较大的削弱,出现了血缘、地缘和业缘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即“双百”评选活动。为配合该活动的开展,也为了纪念建国60周年,我们特对我国道德榜样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回顾与总结,以便对当前多元化新形势下道德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方式——秘密侦查,它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近代社会的变迁,从萌芽一步步向前发展。文章回顾了各个阶段秘密侦查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秘密侦查文明成长的历史规律,并对秘密侦查发展史所蕴涵的现代启示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11.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变革,已经走过近60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回首经济体制的历史变迁,总结其间的经验教训,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申坤 《桂海论丛》2012,(6):16-2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设计的至上性和权威性与实际运行中缺乏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它在权力运行和制度实施中出现事实与价值的不吻合。这种不吻合归根结底是人大制度的制度空间演变的问题.即人大制度设计的制度空间与人大制度现实运行中的实际空间不相符合。学术界从结构、权力、行为者和历史四个方面寻找原因,虽各有侧重但缺乏全面性。文章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以平衡政治价值与科学价值的内在张力为出发点,将人大制度的变迁放置于历史时空中,在制度设计、制度调适、制度发展的动态运行过程中观察各种变量.即环境变量、观念变量、行为变量和制度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及对制度产生的影响,以此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和人大制度变迁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组成部分,道德教化历代王朝统治者没有做到很好,但是,道德教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毕竟是适应的.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改变,传统中国的道德教化体系无法与近代文明对接.如何走出传统德治教化的窠臼,恰当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组成部分,道德教化历代王朝统治者没有做到很好,但是,道德教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毕竟是适应的。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改变,传统中国的道德教化体系无法与近代文明对接。如何走出传统德治教化的窠臼,恰当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行政国家合法性的历史变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行政国家建设,并以此为主导探求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其历史路径表现为政治导向、市场导向、社会导向三个阶段性特征的政治社会、经济社会与公民社会。合法性的问题是公共行政研究的逻辑起点。以经验的方式总结中国行政国家合法性的自我求证,有利于未来公共行政合法性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身体视角切入文学史,其实质是以人或人性发展为出发点来考察文学演变的过程.从先秦文学中自由的身体到封建文学中变异、扭曲的身体;从五四文学中觉醒、反抗的身体到革命文学中激情、战斗的身体,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化、静默的身体到当下消费社会里成为了商品、市场化的身体.身体的每一次变迁,它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中的不同境遇体现了文学史演变的线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发展变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因其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匹配有效运作了两千多年,不仅维护了家庭的稳定而且强化了既定的社会秩序。现代化进程使传统家庭伦理失去了权威性、统一性,同时迫切要求以家庭关系变革和家庭伦理建设为基础,实现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崛起植根于其正在加速的社会转型.近代开始的中国社会转型,有复杂的引起“冲突和转变”的内外因素,也有文化与文明的多重力量在历史进程中的博弈;其路径选择既要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所制约的自身特色.中国当代全球化进程的社会转型,需要在改革实践中化解文化的特殊性与文明的普遍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崛起的速度、方向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这里需要的是开放包容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发扬光大、东西方文明的相济融合,是本土文化对世界现代性文明的回应超越,是多元文明的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