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奔腾的历史长河流入新世纪,一瞬间已过去了7个年头.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一系列的新成就的同时,文学事业却出现了一些滑坡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在作家们呼吁重振文学雄风之际,高层领导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2007年11月21日下午,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八次会员大会上,新上任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发言中号召"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文学事业,不断提高领导文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时,全场掌声雷动.趁着这一东风,记者带着中国现代化与文学事业的关系这一问题,分别就作家的历史使命如何与民族命运相结合、当代文学的走向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问题,采访了继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的《上海文学》社长、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  相似文献   

2.
被文坛誉称“在90年代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家张平,已是百姓读者耳熟能详的人物。今年六月,他的新作《十面埋伏》的出版,又一次在文坛掀起张平作品热。一心为百姓写书《今日山西》的编辑们约我们“写一写张平吧!”看得出来,他们为有这样一位作家的今日山西而自豪。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几次出入省文联家属院六层楼之基的张平的家。这套居室只有几十平米,光线昏暗陈设简单,但他的妻还是为他辟出了一间3.8平方米的储藏室作书房。很难想象,这位现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享有‘平民作家”、“法律小说家”、‘政法小说家”等美誉的名…  相似文献   

3.
王敏 《求索》2013,(9):153-155
1949年以来,新政权急需确立“文艺新方向”,力图使文艺服务于新的政治主张.要求文学与社会政治的转折保持高度一致。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城市是资产阶级道德和社会腐败滋生之发生地.这使城市写书开始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制“规范”。“十七年文学”确立的城市写书之文学秩序.使城市逐渐失去了在文学中全面呈现的合法性。作家们无不例外地选择“国家话语”进行文学叙述。于是,城市的文学书写遭受严重挫折甚至断裂.文学言说下的城市形象被不断地简单化与固定化。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作家们纷纷放弃之前被迫坚守的写作立场,城市书写之话语权得以回归。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十七年文学”城市书写之文学秩序得以突破,这是国家文明的发展,更是时代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最近,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揭 晓了。山西青年作家张平以一部产生了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抉择》荣登榜首。这一荣誉的获得使人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注到山西文学的身上,使我们发现,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山西的作家们并没有因为世事的变迁而放弃自己的责任;山西的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大潮中,无疑是一股澎湃的激流。随着《抉择》的获奖,它向人们证明,在九十年代,山西文学继‘“山药蛋派”和“晋军崛起”之后,迎来了她的第三次创作高潮。 山西文学的第一次高潮形成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其标志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学刊物…  相似文献   

5.
一近年来,中国文坛出现了大量的闪耀着象征之光的文学作品。象征,已不只是一种时兴的手法、技巧和风格,而是成了作家们的一种艺术追求,成为新时期文学的有影响的创作思潮。象征,之所以成为作家们的一种艺术追求,成为新时期的有影响的文学思潮,当然不是偶然的。这其中,除了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外,还包含着种种社会的及心理的因素。长期以来,由于过份地、不适当地强调了文学的教化功能,把题旨的明晰性、作品的针对性及文学的功利性,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追求目标,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主要尺度。于是,浅露地直奔主题,赤裸裸地展示  相似文献   

6.
傅晓燕  何云波 《求索》2007,(3):194-195
狄更斯作家身份定位的研究长期以来被我国学术界所忽略。本文将狄更斯置于社会和文学历史发展进程的背景之下,通过对作家与城市关系的梳理,揭示出狄更斯不单纯是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更是一位典型的城市职业作家,他的写作与生存方式,典型地体现了城市职业小说家的三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解放区文学“大团圆”结局现象的产生 ,与解放区文学所承载的政治宣传使命有关 ,与解放区作家追求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通俗化思潮相关 ,体现了作家们对“五四”文学所作的某些反拨的自觉。这一文学现象 ,有它存在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缺陷与遗憾。  相似文献   

8.
虽有吹捧阿谀之嫌,并且也知道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文学自由谈“并不表明可以十分自由地谈文学——我还是要说:《文学自由谈》这本刊物办得真是越来越好看了。读了登在这本刊物上的《自由之圈儿有多大》,“感觉“非常好。别的且不说,单看作者这么几句话:“我每每从报刊上读到一些文学写作者们自称为‘作家’,感到挺别扭。‘作家’是一种尊敬的称谓,因此只适用之于‘他称’,而不宜用为‘自称’,就譬如无论多么高级的‘科学家’,人家可以这样称呼他,他不宜这样自称。“好长时间没有读到这种让我特别为之一动的文字了,这次读到这样的文字,不仅格外地心动,竟还生了一点联想,也算是为那位作者的说法做一点所谓的“注脚“吧。即便像我这样对历史不甚了了的人也知道,我们的古人,稍微有些知识的人家(我想肯  相似文献   

9.
“寻根热”源于伟大而开放的时代对文学变革的呼唤,来自青年作家们对文学现状的焦虑,对文学本身乃至民族精神的深层历史反思。同时,寻根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由开放意识带来的对外国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及其表现方法的创造性借鉴——其来源之一便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寻根文学把似乎不真实的东西写得十分逼真,把似乎不太可能的东西写得完全可能,从而把怵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幻觉结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这正是拉美魔幻主义作家的常用手法。  相似文献   

10.
《政协天地》2009,(2):93-96
13世纪到14世纪前后,在欧洲,戏剧和其它文学一样,正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元杂剧却放射出璀璨的光彩,出现了一个戏剧发展的高潮,涌现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杰出作家,他们用自己非凡的创造才能,别开生面地为中国文学建构起传统戏剧的审美范式. 创作了《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活跃于新世纪的广西多民族作家,生活在一个文化相对开放的时代,接受的文学教育趋于多元。对于这一点,汉族作家东西在一篇谈及他的壮族作家朋友的文章中就专门指出:“他们读过《诗经》、《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读过鲁迅、卡夫卡、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的小说,看过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吃过麦当劳。”  相似文献   

12.
甘莉  潘卫民 《求索》2013,(5):143-145
俄罗斯民族对战争的记忆和伤痕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苏联文学史上.卫国战争文学有过三波浪潮:第一波是描写战争中苏联的伟大;第二波是描写战争的残酷;第三波浪潮是全景式的卫国战争文学。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卫国战争文学介于第二和第三浪潮之间,在他的卫国战争文学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优美被残酷地撕碎。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瓦西里耶夫的卫国战争文学的人性美和创作价值,即瓦西里耶夫的个人特质、秉性、经验、阅历。创作题材的契合、思想与体验的契合、作品的艺术性,可读性的契合等以及他憎恨战争、反思战争、呼吁和平的高度的人文主义关怀等。  相似文献   

13.
文学步入“春秋战国”鸣岐进入90年代,文学无论在生态环境、观念、功能上,还f在创作队伍的分合、各种文体的盛衰上,都出现了与80年代大为不同的变异。尽管中国作家协会乐观地表示,在中国作家中,真正改行投入商业行为的“下海”者不过千分之一二,但是从时下的文...  相似文献   

14.
作家与警察     
作家与警察亦非作家与警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警察这个行当,备不受文学青睐。特别是在纯文学作家的笔下,写警察的就更是微乎其微。可是回头瞧瞧1994年的河南文学界,几乎所有全国知名的作家、诗人们都好象受到了某种传染,把笔端投向了他们以前曾经忽略了的警察。...  相似文献   

15.
爱荷华的秋天是美丽的。清澈的爱荷华河从小城的中心流过,大片的绿地和树林带来了遍地的绿意。这个美国中西部小城的景色是许多海峡两岸的作家们曾经吟咏过的,它在美国的名气似乎远不如在中国来得大。风景之美一定要有人的记忆来充实,爱荷华之于中国的作家就是如此。在这座不起眼的美丽宁静的小城之中,曾住过近百个著名的海峡两岸的中国作家。城以人名,作家的手中有笔不会闲下来。于是乎这座小城的名声就走进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无论是丁玲、艾青、萧乾、王蒙直到刘素拉、残雪等祖国大陆作家,还是余光中、陈映真、郑愁予等台湾作家…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边缘化虽然导致了作家地位的下降,但文学依然具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对作家的本体研究也并不应该因为“作者死了”、“作品”完了而终结。相反,对人类的终极远景的永恒观照,尤其离不开经典意识与对作家本体精神的探讨。而本体精神中,作家的心灵世界决定了其创造力的深度与广度。乡愁是作家心灵世界之核,在乡愁的影响下,作家们通过诗意地把握现实,调和了心灵与现实两个层面,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当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新时期文学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因文学市场化的形成、文学创作本体的分化等内外动因而呈现出复杂的格局。作为主流文学的纯文学在社会转型期的中道衰落 ,与传统的或新锐的作家们的文学革新实验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张婷婷 《思想战线》2001,27(2):75-81
形式本体论是新时期中国文艺从实践到理论都曾积极追求过的价值取向之一.这一文艺思潮首先表现在作家的创作实践层面,然后是文学批评家们的形式批评,最后上升为文艺理论家们的文艺形式本体理论的建构,这一思潮自有其产生的合理原因,也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9.
李小驹  万承华 《理论月刊》2005,1(8):136-138
存在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不仅对当代和后世影响深远,而且与西方传统文学一脉相承.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形象就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对存在主义哲理进行了精彩的演绎,表现了两个不同时代伟大作家在人类心灵方面的感应和相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文学史上,一些伟大的作家,他们在思想上虽有某些局限,但是由于在创作方法上坚持了现实主义,因而塑造的艺术形象就能够突破其思想局限,高度真实地反映生活的实质,并揭示出历史的方向。中国的曹雪芹、法国的巴尔札克、俄国的托尔斯泰都属于这类现实主义大师。但是,由于坚持现实主义而使作品的形象突破思想局限者,不仅在古典作家中存在着,而且也在当代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中存在着。周立波就属于后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