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施农业生产中的互助合作政策,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生产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农业生产的互助合作,对促进边区农业发展和边区经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贷政策法规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区实施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党的农贷政策与边区农贷法规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边区农业生产建设及发展中共同发挥了重要作用。党成功地运用法治手段组织农业贷款发放,保障农业贷款秩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党的科技政策与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科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进攻,并制服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党中央领导了一场宣传科学、普及科学知识、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应用于边区生产实际的自然科学运动,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发展,在旧中国树起了一块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样板,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使我党我军度过了严重的困难时期,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5,(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农业生产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法律法规,取得显著的成效。边区农业生产中的法规建设是边区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边区经济建设发展和巩固边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生问题和法制建设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5.
王晋林 《传承》2014,(8):14-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工商业经济建设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边区食盐开采生产和运销的政策及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推动了食盐生产和运销的迅速发展,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及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晋林 《传承》2014,(7):16-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促进边区的工业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煤炭开采实际的政策和措施,煤炭开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促进边区的工业经济建设和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晋林 《传承》2013,(6):36-3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促进边区农业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推动了边区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为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中原抗日前哨的以李先念、陈少敏为首的鄂豫边区中共党组织,在日伪顽夹击、战斗频繁的复杂斗争环境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上,从边区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民主措施,成功地把党的民主政治的原则和政策深入到边区抗日民众的心中。在边区一级和39个县、800个乡建立了具有广泛民主性的抗日政权。这是党的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在鄂豫边区政权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值得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9.
王晋林 《传承》2013,(9):30-3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农业生产建设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边区畜牧生产发展实际的政策和措施,有力推动了边区的农业建设和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毛泽东思想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 ,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逐渐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 ,毛泽东的贡献是不可取代的。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贡献 ,主要是指 ,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经济状况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概念 ;总结了革命根据地生产建设的经验 ,提出了三大经济纲领 ;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论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对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进行了科学的设计 ;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颜廷平 《桂海论丛》2010,26(5):82-86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局部执政时期逐步构建了政党主导型社会整合模式;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逐步构建了政府主导型社会整合模式;在改革开放时期积极构建多元契约性社会整合模式。细致梳理党的社会整合模式创新脉络,归纳其时代启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主要领导人 ,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尤其是对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和武装斗争三个重要问题的论述在我们党历史上是比较早的 ,对形成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高度关注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及其关系的新变化,及时地进行科学的理论概括.通过阶级分析,毛泽东为我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了基础;通过阶层分析,又为我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或不同方面的具体路线奠定了基础.这种分析法对今天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文化传承与实践的不断延续。其发生和发展,从历史上就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我国人民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智慧与思维方式,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历史实践延续。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孕育和初步形成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和推动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向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小雨 《桂海论丛》2008,24(5):17-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主线是发展。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内在地蕴涵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总体性向度、从理论探索起点到理论体系形成的阶段性向度和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实现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向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现代女作家陈学昭创作风格的形成,探讨女性写作在现代文学史上成长的可能性空间,事实证明,女性写作是在一种被男性文学叙事规约和询唤的美学潮流的引领下进行的,适应并不断复制主流话语,是在文学场域得以生存的条件,除此之外,似乎别无他路。陈学昭的创作只有适应主流叙事的那种被界定为清丽温婉的美学情调得到了认可,而作品里独特的、鲜活的、可以触摸的生命意志被遮蔽掉了。对于一个并不自主的制度化场域来说,文学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独特关系,使得陈学昭一类的作家缺少必要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发展是解决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之关键。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核心、把发展民族经济同民族团结紧密结合、把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邓小平发展民族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潘大庆 《桂海论丛》2006,22(5):65-67
民营经济是柳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柳州民营经济,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对完成“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战略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与外国政府谈判,使其承认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更应该反省我们是否已经建立了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本文认为,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发达的市民社会就不会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要彻底解决我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需尽快型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关于监狱企业发展劳务经济必要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深化监狱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监狱经济的重要措施。文章从监狱体制改革入手.分析了劳务经济对改造罪犯和提高监狱企业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作用、探讨了监狱企业发展劳务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