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王辉在《辽宁大学学报》今年第4期上撰文,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从“七·七”事变到“八·  相似文献   

2.
崔洪建 《理论导报》2022,(11):59-60
<正>英国首相苏纳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他对中国的看法作出了新的阐述。在角逐英国首相前后,其对华立场的变化可以用川剧变脸般的魔幻来比拟。从担任财政大臣期间还算务实的对华态度,到和特拉斯决战前夕毫无来由的对华“开炮”,再到G20峰会前关于“中国既是挑战又是威胁”的表态,  相似文献   

3.
张锦文 《唯实》2012,(2):66-69
西方媒体采取牵强附会、歪曲事实、一叶障目、恶意造谣等手法对华进行负面报道,其缘由主要有四: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利益服务和对中国崛起的警觉、失落和嫉恨。要反制西方媒体对华负面报道,就必须提高中国媒体新闻传播能力;对西方媒体开放,让西方记者在华自由采访,使他们充分、全面了解真实的中国;积极应对已出现的负面报道,减少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通过合法沟通和做法,影响西方主流媒体和舆论领袖人物,削弱他们对华舆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在战时日本对华决策过程中 ,海军构成重要一极。其向中国腹地南侵的主张 ,既是出于加强决策权威地位的政争考虑 ,也是为了适应对美太平洋争霸战略调整的需要 ,以及一举实现既定的侵华目标。为加快确立对华全面开战的方针 ,海军双管齐下 :一方面在中国南部不断制造事端 ,渲染对华一战不可避免的紧张空气 ;另一方面 ,在中央层展开积极的国策统合工作 ,获取了全面侵华决策上的主导地位。从此日本侵略的兴奋点由华北向中国南部腹地转移 ,对华战争亦由北向南地全面蔓延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苏中两国弹道导弹的防范,约翰逊政府突出"中国威胁",筹建美国第一代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哨兵"系统。其以苏联为主要假想敌,但亦兼行对华作战。鉴于其效费比偏低,美国决策层对"哨兵"进行修订。尼克松上台伊始对其完成规模缩减与作战任务调整,更名为"卫兵"系统。其中就"中国威胁"的宣扬明显降低,但却显著强化对华反导的实际作战准备。对华筹建反导系统是美国对华战略防遏的重要体现,为两国相互认知的改善及双边关系的尽早解冻制造了障碍。但就"中国威胁"的相对低调宣传亦反映出尼克松政府对华战略的微妙变化,是其对华政策温和因子的展现。而"卫兵"系统的最终下马也伴随抗苏伙伴国的对华国家关系新定位,凸显美中关系由敌对走向有限合作的历史变迁进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特别是中欧关系的不断改善,对华军售禁令这个冷战的产物已经成为阻碍欧盟发展与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绊脚石。为此,欧盟自2003年年末开始采取切实步骤,重新探讨对华军售政策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已是大势所趋。2003年10月,中欧签署《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协定》,迈出了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第一步;2003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正式决定将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纳入其议事日程;2004年12月中欧首脑会议,欧盟表达了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政治意愿”;同月,欧盟主席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一直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开放金融市场。这一问题表面上是经济问题,但实质上是中美两国基于国家利益所展开的一场大国博弈。在美国对华汇率外交历程中,利益集团一直是其幕后的政策推动者。美国对华汇率外交依据利益集团的参与以及政府对外政策的特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美国制造业利益集团、金融利益集团是美国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利益集团将自己的集团利益上升为美国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美国即开始对华实行旅行限制政策。6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约翰逊政府以放宽对华旅行限制为突破口逐步调整僵硬的对华政策。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华旅行限制被彻底废除。在某种程度上,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在对华旅行问题上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本文考察了美国对华旅行限制政策始末。  相似文献   

9.
从2010年以来,美日对华政策都进行了明显的调整。美国一改奥巴马上任初期的对华合作姿态,转而采取合作与施压并举的双重举措;日本则从鸠山由纪夫在任时强调的"对等对华关系"转向防范为主接触为辅的强硬对华路线,同时两国还相互协调配合默契,联合一致对华的态势愈发明显。美日政策转变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也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值得中国深思。美日联合对华咄咄逼人2011年6月21日,美日两国政府公布了共同战略目标,其中强调了几点重要内容:一是"将敦促某些国家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研究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历史演变,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促进世 界经济、政治以及中欧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