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晓荣  李英芬 《前沿》2010,(21):123-126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宗教升温"现象,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也日渐增多。大学出现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还有高校信仰教育不力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道德的由来     
《精神文明导刊》2007,(8):62-62
道德是怎么出现的?人们为什么会遵守道德? 信仰是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在约束。人无信不立,社会没有了信仰必然导致道德溃散、人心迷失。人心散乱的原因在于信仰缺失。如今社会,贫困不堪忍、富贵不幸福。不少人成成惶惶,不知所往。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该调查课题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价值观从社会理想,公德,德性,个体价值、理想与信仰四个维度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国人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深藏着社会理想与个人信仰的追求,在转型期传统思维与现代生活矛盾交错,传统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依然是主要的国民道德特征,和谐社会是党和人民永恒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康德道德哲学为现实生活提供了难以企及的道德理想,为道德哲学研究提供了作为范本的纯粹先验原理,但正因为如此,康德道德哲学陷入了黑格尔所批判的形式主义。黑格尔认为,治疗形式主义的方法就在于区分道德和伦理,并使道德向伦理过渡,赋予道德以社会、政治、经济内涵,从而使道德充满具体内容。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直接启发了马克思,马克思将道德问题置于政治经济学的结构关系这一广阔的背景中,道德哲学转变成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6.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7.
超越“二律背反”——论社会道德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矛盾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人类文明、迄今仍未完全解决的一大难题。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表现在诸多方面 ,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超越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促进经济与道德的协调发展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理想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确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和发展战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则是将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精神窄门的焦虑——论敬畏之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畏是出于信仰神圣而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禁忌意识,是人在法律之外的自我立法.在信仰匮乏、价值失范的时代,面对精神窄门的焦虑,敬畏启迪着我们跨过精神窄门之槛,走出内心世界荒芜,塑造理想人格.当前,我们亟待重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培养人对道德律令的敬畏之心.因此,重新检视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公民道德教育,是培养敬畏感、养成理想道德人格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信仰。■在全社会中张扬理想,重塑信仰,建立和倡导一种高尚的社会道德,去和一切腐朽的低俗东西作斗争,是摆在我们全社会面前的任务,所有中国入都应当为此努力。■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不能死机的,它应当被激活。我们的文明建设应该有更宏伟更高远的目标,我们应该循着这个目标奋发努力。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信仰的缺失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指出了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有效途径及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想、信仰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一种主义,是对未来的设计,是人对自己生命的再创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是围绕着一个人的理想、信仰展开的。作为社会的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作为社会的集体亦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若理想、信仰出了大问题,就会使一个社会、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正> 胡适人生观,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形成的,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对此作一探讨。无疑有助于同情的了解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一、科学文化的追求 1923年,中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论战的核心,是应该建立怎样的人生理想,即应选择何种价值取向的问题。这一争论是中国社会新旧思想冲突和国际思潮影响的产物。清末民初,特别是五四期间,全盘性反传统思潮崛起,传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遭到全面的批判,旧的道德信仰和价值体系急剧动摇,以至出现价值真空的情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人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主要在于人有理性。然而,理性是人的福音也是人的祸因。因为正是理性使人处于一种永恒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类、人与自我的深刻矛盾。这种种矛盾在现实中无从解脱,常使人去寻求另外超越的途径。这就是信仰。对于吃饱穿暖的当代人而言,信仰是其强烈的需要,如何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妮  贺争平 《传承》2011,(2):32-33,47
目前,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危机。通过剖析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5.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人类任何一种信仰的确立 ,都是建立在信仰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的 ,是人类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综合体系。从“知”的角度讲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从“情”的再度来看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人类前途与命运的关注 ,折射出对历史主体的人文情感 ;从“意”的角度来看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人生意志和信念 ;从“行”的角度来看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现实生活与历史发展的统一 ,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徐启东 《前沿》2012,(7):58-60
近期,我国出现了一些反映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充分暴露出我国道德建设出现了严重问题。造成道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法律缺失是客观上造成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当前,要加强道德建设,首要问题是在国家层面统一立法,发挥法律对道德的建设性作用,用法律保障见义勇为行为。  相似文献   

17.
赵健 《青年论坛》2010,(6):91-93
科研道德是人们从事科研活动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在高校研究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科研道德失范现象,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高校科研道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首先要加强科研道德教育,加强正确科研方向引导,并从编辑出版、制度约束等方面强化学术监督和制约,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目前道德信仰危机日益严重,导致人们道德信仰失落与无所适从。而道德信仰在情感层面体现为对道德的终极关怀,在理智层面体现为对道德的超越性的理性把握,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因此,分析道德信仰危机根源,按道德信仰规律"重建"社会基本道德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万绪珍 《前沿》2013,(4):36-37
孔子提出过"知""仁""勇"三达德,"勇"作为理想道德目标之一,但事实上此时在社会中存在的"勇"与他的理想相距甚远,怎样缩小现实之"勇"和"勇"德的距离,使二者趋于统一,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从人们的信仰、生死观、对功利的追求、正义的环境、适当的教育等角度讨论了道德主体实现"勇"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的纵深发展,在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人们把眼光更好地投向了社会公众的道德状况上来。关于“道德滑坡”、“道德爬坡”或是“道德代价”等问题在理论界还有诸多争议,但现实已是有目共睹,社会公众的道德素质已严重滑坡了。尽管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都会交织在一起。在此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探究一下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其根治方法,或许会有一定现实意义。在商品经济社会里,每个人、每个单位(即经济学所讲的居民户和厂商)是以“经济人”的身份出现的,经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