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美洲危机自1981年爆发至今已近9年,1983年以来虽经多方斡旋,终因里根政府坚持战争政策而成效甚微,1987年8月《中美洲和平协议》确定了解决中美洲危机的基本原则,给实现地区和平带来一线曙光。1988年3月尼加拉瓜政府同反政府武装就停火问题举行谈判并达成协议。然而由于里根政府后期坚持“低烈度战争”战略,不肯放弃对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支持,致使后几轮谈判破裂,和平进程又一次受阻。  相似文献   

2.
卡特政府以来美国对中美洲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美洲自1979年7月尼加拉瓜革命胜利到1988年底已渡过10个年头。其间,美国经历了卡特和里根两任总统、3届政府。1989年1月布什执政后,美国对中美洲的政策将发生什么变化,这对中美洲问题的前途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探讨布什政府的中美洲政策及其发展前景,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自卡特政府以来美国对中美洲政策的演变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美洲局势出现和平转机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观1987年的拉丁美洲形势,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事态发展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中美洲建立稳定和持久和平的程序》(简称中美洲和平协议)文件的签署及其逐步实施。中美洲和平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众所周知,自70年代后期尼加拉瓜革命胜利以来,中美地区日益成为两个超级大国激烈角逐的场所,成为当今国际紧张局势的“热点”之一。就在里根政府对这个重要战略地区加紧推行所谓“低烈度战争”战略的时候,1987年——中美洲危机的第8个年头,这一地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中美洲5国政府和人民坚持政治自决的原则,冲破美国设置的重重障碍,通过艰苦对话达成和平协议,找到了一条依靠共同努力自主地解决本地区冲突的新途径,有力地推动了拉美人民反对大国干涉和强权政治的正义斗争。中美洲国家和人民不屈服  相似文献   

4.
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1979年推翻索摩查多年的独裁统治建立新政权以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中美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致使这一地区形势日趋紧张,并一直存在着美国军事入侵尼加拉瓜和爆发地区战争的可能性。但中美洲除了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和这一争夺带来的动荡和战争危险外,还有一股和平力量在起着作用。它制约了战争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尼加拉瓜的关系长期紧张,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因为它是当前中美洲问题的焦点。而美、尼关系中,美国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对尼加拉瓜的干涉、仇视,进而颠覆尼加拉瓜政府的政策使中美洲成为多年来紧张局势难以缓和的热点地区。从1979年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尼加拉瓜人民革命推翻美国支持的索摩查家族45年的统治,至今已经历了八个春秋。其间,美、尼关系几经变化,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1988年是美国总统里根执政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美国对拉美的政策执行得极不顺利,美拉关系无多大改善。1989年1月20日入主白宫的新总统布什,在不损害美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将对美国的拉美政策作某些调效。美拉关系中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中美洲问题;二是债务问题;三是毒品走私问题。1988年是美国的中美洲政策失调和失败的一年。从美尼关系来看,里根任内在拉美的战  相似文献   

7.
美国既是公共外交理论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公共外交实践最为充分的国家。里根时期美国试图对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等中美洲国家的革命采取武装干预措施,引发国内外社会舆论的消极反应,于是美国国务院专门设立了拉美与加勒比公共外交处负责实施对中美洲的公共外交。1983~1987年间,在该机构协调下,美国利用新闻署和驻拉美各国使馆的新闻处,将拉美各国政府、新闻媒体和跨国组织纳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对象,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公共外交政策,企图说服拉美盟友关注中美洲革命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从而为美国军事干预政策和分化瓦解行动寻求国际舆论支持,这为探寻美国对拉丁美洲公共外交的"冷战模式"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进入1989年以来,中美洲和平进程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因素,使这个地区持续了10年的“热点”开始降温。1月,萨尔瓦多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提出新的和平建议,表示愿把选举进程变成最终结束战争的进程,建议大选推迟6个月,游击队参加选举;3月,美国白宫和议会就中美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表示支持中美洲5国首脑于1987年8月签署的埃斯基普拉斯和平协议;2月和8月,中美洲首脑第4次和第5次会议就尼加拉瓜提前举行大选和遣散在洪都拉斯境内的12000余名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分子问题达成协议;8月,苏联政府宣布停止向尼加拉瓜提供武器援助等等。但与此同时,萨尔瓦多右翼政党民族主义共和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其领导人克里斯蒂亚尼于6月1日就任总统。随着尼加拉瓜形势的变化,萨尔瓦多的战争问题也日益突出。萨尔瓦多的形势将如何发展,萨尔瓦多政府会不会成为中美洲和平进程的主要障碍。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有必要回顾一下极右政党民族主义共和联盟在大选中获胜的原因。从客观来讲,首先基督教民主党在国内政策上的失误和失去民心,是民族主义共和联盟大选获胜的一条重要原因。1982年基民党领导人杜阿尔特任执政委员会主席时提出一套改良主义的纲领,1984年在竞选总统时又提出和平与发展的五大政策:即人道化、和平化、民主化、参预制、活跃经济,人们曾对基民党抱有希望。但8年过去了,基民党政府从美国方面得到36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而上述计划却没有一项兑现,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人民感到失望和不满是理所当然的。8年的反起义战争不但没有消灭游击队,反而建立  相似文献   

9.
《瞭望》周刊1987年第36期刊登沈安的文章指出,中美洲局势出现了转机。1987年8月,中美洲五国总统在危地马拉城举行会议,签署了《在中美洲建立稳定和持久和平的程序》,即危地马拉协议。协议签署后,有关各方已按协议规定开展工作。尼加拉瓜  相似文献   

10.
1985年9月18日下午,哥斯达黎加前总统、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主席菲格雷斯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并在拉美所举行的《第三世界发展问题学术讨论会》上作了报告。菲格雷斯在报告中简要介绍了中美洲各国的历史、中美洲危机以及美国与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的关系等问题。他指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79年7月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领导尼加拉瓜人民推翻索摩查独裁统治以来,尼加拉瓜已成为中美洲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重要国家之一,特别是近几年的中美洲危机使这个国家更加变得举世瞩目。1984年11月尼加拉瓜举行了革命胜利五年后的首次大选,当选就职的丹尼尔·奥尔特加总统再次强调:新政府是一个民族团结政府,而这种团结的基础是混合经济、多元政治和对外不结盟。本文仅就尼加拉瓜革命胜利后所实行的混合经济政策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87年中美洲和平协议的签署,开始了和平解决争端的新进程,为贯彻协议,尼加拉瓜政府对内外政策作了大幅度调整。1988年尼加拉瓜政府同反政府武装和国内反对派重开谈判。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否决了向尼反政府武装提供新援助,使处于战乱中的尼加拉瓜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内战已接近尾声。连续7年多的内战使尼加拉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0亿美元,通货膨胀,能源匮乏,外汇枯竭,危机四伏,经济陷入困境。在此情况下,1988年2月至8月,尼加拉瓜政府相继提出了一整套经济改革和调整措施。能否通过调整走出经济困境,这是尼加拉瓜革命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3.
美国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前任总统里根在两届任期内,极力对拉美推行强硬政策。他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和古巴势力在拉美的发展,消除古巴的影响,推翻尼加拉瓜革命政权,消灭萨尔瓦多游击队,扩大美国在拉美的军事实力,恢复它在拉美地区已衰落的霸权地位。然而,里根的强硬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的许多作法受到拉美各国的批评,造成拉美国家对美国的严重离心倾向。因此,布什就任总统后,在美国对拉美政策上,在同其前任保持一定连续性的同时,对某些具体作法作了一些策略性调整。一、布什政府对拉美政策的实施及成效布什政府对拉美政策的重点集中在中美加勒比地区、债务问题和毒品问题上。在布什就任总统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上述问题取得了有利于美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美洲包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伯利兹 7国。 80年代是中美洲各国“失去的 1 0年”,具体表现为巨额对外贸易逆差、高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大多数国家社会指标恶化等。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包括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的武装冲突及冲突对邻国的影响 ,不合理的宏观经济结构和政策 ,以及拉美地区的债务危机和贸易条件恶化等外部冲击的影响。 90年代 ,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分别在 1 990年、1 992年和1 996年结束内战 ,中美洲和平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各…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末,美国保守主义东山再起,在总结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成败和教训后,美国统治集团中产生一种在美苏争夺的广大第三世界地区进行一场低烈度战争的理论。美国以低烈度战争战略理论为指导,选定中美洲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理论的重要试验场,在中美洲进行一场特殊战争。这成为80年代美国对中美洲进行干涉和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半年多以来,里根政府对尼加拉瓜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政策:军事威胁、政治恫吓、经济封锁、贸易禁运,乃至重新恢复对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组织的援助,进一步加剧了美尼两国之间和整个中美洲地区的紧急局势。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现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将于1989年1月任满离职。里根是60年代以来美国唯一任满两届任期的总统,也是一位比较全面进行保守主义政治变革的总统。七年来他所执行的被称为“里根革命”的保守主义政策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随着1988年总统大选的展开,美国朝野都在议论里根离任后美国政局将会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一些人认为里根时代已经终结,自由主义思潮已经重新抬头,随着里根离任,里根政府的一切影响都将消失,就是说保守主义将被自由主义取代;另一些人则认为里根时代不会结束,里根执行的所谓“里根革命”的基本政策,不管哪一个党的政府上台都将继续下去。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所偏颇。从里根当选总统的历史背景和里根执政以来美国政局的发展以及内外形势来看。  相似文献   

18.
1821年,中美洲五个国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宣布独立,1823年合并组成中美洲联邦。1838年联邦解体后相继成立共和国,即现在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1981年总人口约2,100万,占整个拉美人口的6%,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约200亿美元,占整个拉美总产值近4%。目前这些国家基本上仍是落后的农业国,农产品在经济部门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和连年战争的破坏,各国经济更加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9.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中部,东濒加勒比海,西临太平洋,南同哥斯达黎加相邻,北与洪都拉斯接壤。全国面积为十四万八千多平方公里,是中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湖泊和火山之国”尼加拉瓜境内火山林立,湖泊密布,向称“湖泊和火山之国”。它的70%领土由连绵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政策中心 (CenterforInternationalPolicy)建立于 1 975年 ,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 ,另在迈阿密有一分支办公机构。中心宗旨是 :进行人权研究 ;提出减少暴力的政策建议和主张 ;发展第三世界和平外交 ;反对武力解决争端。建立初期 ,中心主要进行越战后的亚洲问题研究。 80年代起 ,中美洲军事争端增多 ,其研究侧重点转移到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等中美洲国家和地区。目前 ,中心有 4项科研课题 :中美洲非军事化和强化民主制度、中央情报局的改革、促进海地民主及经济复苏以及构筑对古巴更现实的政策。中心成员包括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