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化的“坐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现代化的方向已发生重大转折,全球同时存在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这样两种不同内涵的现代化1999年已有61个国家完成或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其中约有24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发展轨道中国全国平均在2015年左右实现第一次现代化,但目前也具备某些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上海、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已基本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应开始推进第二次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在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阐释中存在一种观点,即认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所预设的、虚无缥缈的历史终极目的。这是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误读,因为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抽象的历史目的,而是追求人类解放的“理念”与变革现存社会的“运动”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创造和现实展开,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前提、以现实的实践创造为发展进路、以人民本位为价值旨归破除了共产主义的历史目的论谬误。中国式现代化破除“共产主义之历史目的论”的价值意蕴在于实现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同频共振,创造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3.
探索现代化道路,“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在此基础上选择好实现方式,从而实现现代化实现方式的“现代化”。西方传统的现代化显现着财富与进步,也充斥着窘困、矛盾等“现代性危机”。因此,需要重新反思实现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方式。中国探索现代化的历程几经波折,当今又面临着诸多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系列科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考量,蕴含着领导方式和推进方式的现代化、社会系统管理和整合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和创新模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新型实现方式,超越了以往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历史定位,为振兴中华民族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追赶先进的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逻辑起点,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建设,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按其特有的实践逻辑依次展开,反映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整体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条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理性之路。中国梦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价值理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性,二者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表现为发达的生产力,而这建立在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需要靠消灭剥削制度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来实现。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百年来始终围绕促进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实现了对“人的现代化”重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确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进而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后发优势,既涵盖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深刻认识。从理论维度看,这是对西方理论的超越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维度看,这是来自于对世界现代化历史、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从价值维度看,这是彰显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从现实维度看,这是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实的战略支撑和一系列成就组成的扎实基础。从实践维度看,这是落脚点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在南宋时期已初具现代化发展条件,及至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康雍乾盛世时,更值现代化发展千载难逢之良机。然而,中国却是在西方列强的炮火打击下才开始了赚瞒珊珊的现代化进程,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究其个中原因,自然纷然繁杂,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则是中国庞大的传统文化体系起某种程度上的阻碍作用。思想的启蒙是一次大的社会变革的先奏,若非因此一举,绝无伟大变革的可能。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有其顽强的内生性,很难从中衍生出与现代化相吻合的新文化。这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看得很清楚。一、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我到某地调查学习,目睹耳闻了许多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卓有成效地领导群众搞现代化建设的事例,很受启迪。但偶尔也听到一个费解的新名词——“现代化领导”。  相似文献   

9.
举国瞩目的宝山钢铁总厂,从一九七八年底开始建设,今年九月十五日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了。建设这项工程曾经历过一段不寻常的曲折过程,人们对这项工程有过不少议论和批评。今天,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来看待宝钢工程呢?本文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化起步于“西方的冲击”,一开始就面临着“他者的在场”,而且“富强”议题迅即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核心议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在“富强”语境中进行的.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争论主要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展开,即中国是否拥有现代化的主体性地位.针对此问题,我们从两个维度进行了剖析:一是从中国的外部而言,我们通过“刺激-反应”模式与“中国中心观”两种范式的比较强调了中国的现代化主体性地位;二是从中国的内部而言,我们通过对韦伯命题的批判而主张中国的现代化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丛科明 《学理论》2012,(25):3-8
哈尔滨市松北区,地处松花江北岸,辖区面积73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0万人。是政区型开发区、国家级生态城区、哈尔滨市政府和规划中的哈尔滨市委所在地,是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市进出省会哈尔滨的交通枢纽。有蜚声中外的太阳岛、享誉国际的冰雪大世界、国内规模最大的东北虎林园,以及滩岛众多、水泽丰美的大湿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现代化之希望──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郭书田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为主任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编委会编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一书面世,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农业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光辉,是一件大好事,值得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3.
李新蕊 《理论导刊》2023,(12):72-77
“中国之制”规范“中国之治”,“中国之治”践行“中国之制”,实现了中国式“制”“治”互洽。其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本土内生、“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耦合共进、“中国之制”嵌入“中国之治”现实可行、“中国之制”提效“中国之治”自觉自信四个方面,彰显了“制”“治”生成合洽、关系契洽、运行协洽、转化融洽,为更好探究“制”“治”规避西方式乱象、实现在中国的互融互通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化极具特殊性与复杂性,不宜仅用单一视角进行学理与特征阐释,在方法论上应该诉诸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经典现代化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在总体性方法论的视域下,这种新型现代化道路与现代文明的特殊性应该予以整体性、系统性观照。在论述、补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代化”释义的基础上,鲜明提出“总体性”方法论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容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赵明 《瞭望》1986,(16)
七年前,由三十多个科研单位、二百多名科技人员和上千名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组成的一支规模宏大的科研队伍,来到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江苏太湖地区,探索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这次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二十五个课题。其中有无锡县东亭乡、吴县越溪乡两个综合科学实验基点和养鱼、柑桔、家禽、蚕桑四个专业科学实验基点,还有一批试验、示范、推广点。这样就在太湖周围广阔的土地上形成了一个多专业、多类型、多层次的科学实验网络。 经过七年的辛勤努力,太湖农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今,通过这扇“窗口”,人们可以一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七个方面分析未来五年中国发展走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不是雷默提出的,而是邓小平在1980年提出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模式”是由大陆模式、台湾模式和港澳模式组合而成的“一国三制”.“中国模式”主要是依据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设计的,在1992年初具形态,发展至今,2004年后举世瞩目,并在世界经济危机中显现了相对优势;“中国模式”仍须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梦的讨论应更多地立足于国家的高度:一是中国梦的提出具有世界意义;二是无论是"民族独立梦"、"工业富国梦"、"现代化强国梦"、"小康社会梦"还是"民族复兴梦",均立足于国家高度,展望国家未来发展;三是中国梦植根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因此,对中国梦的讨论不应降低高度。  相似文献   

20.
阿源 《瞭望》2006,(25)
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在德国举行。对于痴迷足球的球迷们来说,世界杯就是他们四年一度的情人节。中国足球队本次再度无缘世界杯,是中国球迷在观看世界杯时的隐痛。一位资深球迷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13亿人口的中国,据说还是足球的发源地,居然拿不到进军德国的一纸通行证。观看缺少中国队参加的世界杯,这种感觉怎么样?就像一群光棍聚在一起过没有情人的情人节。”这在网上引起了球迷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