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磊 《法治与社会》2016,(12):34-35
规范不规范,关键看转变!一年至少召开2次人代会的“新规定”取代了一年就是一个人代会的“老习俗”.“临时机构”的人大主席团“升格”成了乡镇人大的常设机关.“光杆司令”的镇人大下设了“分支机构”,忙于“副业”人大主席接过了聚焦“主业”的“扁担”,……  相似文献   

2.
有一诗人,在其《时间》中云:“度年如日……”我不禁拍手叫绝。成语有“度日如年”,而这位诗人则反其意,说“度年如日”。“年”和“日”,位置一调换,意思便截然不同。“度日如年”,说的是时间过得特别慢;“度年如日”,说的则是时间过得特别快。一年365天,过去是如此,现在还是如此,一天没多,一天没少,为什么会有快慢之分呢?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段幽默的话,意思是:和一位美丽的姑娘坐在一起谈话,一小时像一分钟;坐在烤人的火炉上,一分钟则像一小时。时间过得快或者过得慢,看来是相对的。双休日,在公园里和几位退休老人聊天,其中一位说…  相似文献   

3.
中篇海灯: 打“少林牌”发迹的骗子一、伪造少林寺“敦请书”,冒充少林寺“武术教授”海灯的出名,一靠1979年那个弄虚作假的“二指禅”,二靠1982年11月以后亦即电影《少林寺》在海内外掀起“少林热”时他忽然成了“少林寺方丈”,还在各种书刊媒体上被说成“少林寺住持”、“少林寺副住持”、“少林寺武术教授”、“少林  相似文献   

4.
1997年,湖北省潜江市委组织部科级干部黄凤荣在潜江市政府“封闭管理”的特色政策感召下,出资30元万获得潜江市江汉大市场管委会主任这一职位,取得“封闭管理”的职权; 1998年,经过一年的招商引资,江汉大市场逐渐扭亏为盈,实现百万的利润,黄凤荣成为潜江市“开放搞活,扭亏为盈”的明星人物; 1999年,“封闭政策”矛盾突现,色情风波,假冒伪劣泛滥……“各色人等”蜂拥而至打破“封闭”,合同前提无法实现,纠纷乍起,黄凤荣被“双规”; 权力与法律在潜江的错位使并不复杂的案件显得扑朔迷离,黄凤荣一纸诉状将潜江市政府推上被告席……  相似文献   

5.
<正> 王融在1990年第6期《法学》杂志撰文谈“一国两法”理论。文章说,这个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一国两制”产生的时代背景,就是“一国两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国两法”是“一国两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谈了“一国两法”理论的三项概念和范式。(一)特殊单一制,认为1997年和199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相继设立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既不会是联邦制或邦联制,又不会是一般单一制,而只能是特别单一制的国家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重庆市璧山县,只要一提起青杠街道司法所所长、共产党员张宁,这里的干部群众都会引以为自豪,并能数出他的一大堆荣誉:2001年被司法部授予“人民满意的司法助理员”;2002年被团中央、司法部等12部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卫士”; 2003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政法干警”;2004年被评为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基层政法干警”;2005年被重庆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2006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一名基层司法所所长凭什么获得如此众多殊荣?笔者近日慕名采访了张宁。  相似文献   

7.
“老婆回来了?”“老公晚上好!”“来!老婆,我亲一下!”“我老公真棒!”这不是小说中的情节,而是精心布设的网络“陷阱”的台词。别看这个“小白脸”只有19岁,甜言蜜语的背后却暗藏着杀机——先网上“过家家”,后网下哄“上床”,再强迫拍裸照,玩够狠敲一笔!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小网友”就使十余名“中年富婆”接连受骗失身,破财也不免灾,被敲诈5万余元。200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强奸罪”依法判处贾大海有期徒刑9年。一群中年富婆,为何竟被一个19岁的“小白脸”玩弄于手掌之中,乃至死去活来欲罢不能……一…  相似文献   

8.
张方 《中国司法》2005,(5):56-59
从1986年开始的全民普法已经历了“一五”、“二五”、“三五”,“四五”普法也进入了总结验收之年,“五五”普法规划的制定已提上议事日程。一、开展“五五”普法的必要性(一)落实党和国家一贯要求的重要措施。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指出:“在党政机关、军队、企业、学校和全体人  相似文献   

9.
从事检察事业18年来,时光带走了他的青春,却让他收获了沉甸甸的硕果:“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省批捕办案能手”、“全省人民满意检察干警”、“全省优秀侦查员”、“市十佳检察干警”、“市人民满意检察干警”、“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荣立三等功……18年来,一个个案件在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是中国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于1911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辛亥革命后改称清华学校,并于1925年开办大学部,1928年改为国立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2月,某杂志与某印刷厂签定了一份加工乙承揽合同,约定“印刷厂”为“杂志社”印刷一杂志,“杂志社”预付纸张费5万元,在“杂志社”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交货,“杂志社”在收齐杂志后一周内付清各项费用;合同有效期为5年。1989年10月上旬,“杂志社”以“印刷厂”擅自将杂志转给他厂装订、装订量差、有两期杂志脱期交货遭邮局罚款等为由,要求从第12期起解除加工承揽合同。“印刷厂”认为杂志委托他厂装订是经“杂志社”同意的,且不存在交货脱期,不同意解除合同。期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等五单位根据国家《印刷行业管理暂  相似文献   

12.
一、“一国两法”理论的产生“一国两法”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一国两制”产生的时代背景,就是“一国两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国两法”不是对社会常态的一般描述,而是“一国两制”的题中之义,并将于1997年和1999年以后成为我国的现实。国家主权不可分割,包括特别行政区在内我国任何一块领土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而特别行政区的治权却可以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特别行政区人民及其代表。人们平时所说的“港人治港”之类的话,就是主权与治权相对分离的通俗表述。法权的特征在于体制和法制。“一国两制”,是主权与  相似文献   

13.
前言     
2006年4月,在海滨城市厦门,由国务院法制办主持的“《仲裁法》修改暨中国仲裁协会章程起草研究工作座谈会”隆重召开。这是一次令全国仲裁界翘首盼望的盛会,不在于其规模的盛大,而在于其响亮地吹起了中国《仲裁法》修改的号角。《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于1994年8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它施行的这十个年头,是中国仲裁事业从无到有,“一次创业”的十年。十年的发展,仲裁实践已经从“一次创业”进入了“二次创业”的历史性阶段。“一次创业”中取得的成绩等待法律予以认可与体现,“二…  相似文献   

14.
书香新年     
这一年,有人出名想占头条,有人外逃难享逍遥;这一年,网络迎来4G时代,中国经济驶入“新常态”;这一年,“老虎”“苍蝇”拍死不少,苹果推出智能手表……  相似文献   

15.
李国忠 《中国司法》2001,(12):27-27
湖南省坪塘劳教所“关协”成立于1991年5月27日,全称为“湖南省坪塘劳教所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10年来,他们始终把“帮教”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常抓不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受到了上级党组织和主管部门的表彰,连续10年被评为长沙市关协的“先进集体”;理事长李华林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去年被评为省关协先进工作者;副理事长万平欧被省劳教局荣记个人三等功1次。该所“关协”做好“帮教”工作的主要做法是:一、突出重点,做好“法轮功”劳教人员的转化工作1999年,坪塘劳教所“关协”按照所党委的…  相似文献   

16.
说官车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每到领导换届时,便会有一批车辆也随之“换届”,原有的车辆无论档次高低或新或旧,大多被“降级”使用。全国人大研究室特约研究员杜钢建教授在一篇报告中透露:目前全国财政收入一年8000多个亿,而全国“官车”的费用,一年就是4000多个亿。革命战争年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本背负两条命案的厚厚卷宗:犯罪嫌疑人是一名“疯子”和“哑巴”,在公安机关长达半年的审讯中,供词为零。这是一场精妙绝伦的心理战,也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抗衡。在这场“猫与老鼠的游戏”中,警察是如何一层层剥开罪犯画皮的?2002年12月17日,随着广西灵山县检察院移送《起诉意见书》,一宗罕见的“零口供”刑事案件正式走上法庭。  相似文献   

18.
《公民与法治》2013,(11):F0002-F0002
三河汇福粮油集团创建于1999年,13年来,集团以创建世界粮油强企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年年迈大步,一步一台阶。自2005年以来,连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国食品工业十强企业”。  相似文献   

19.
“小姐”这一称谓,对于国人来说既陌生又熟知。“小姐”、“太太”、“老爷”……这些本是流行于旧社会的称谓。解放后有好多年,“小姐”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分子,我们只能见诸于书刊及影视中。如果在“文革”前,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骂;“文  相似文献   

20.
一起案件促生一个司法解释 2010年5月6日,《大河报》一篇名为《河南商丘一“杀人犯”入狱10年后被害人复活》的文章,将“赵作海杀人案”引人人们的视野。人们由此认识了这个“幸与不幸”的人物——赵作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