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比喻对某物的珍爱,常说“像爱护眼睛和生命一样”,可见眼睛的重要。民间又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说法。不过,眼睛也有发生错觉的时候,而这种错觉往往与观察者的感情倾向搅在一起,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如此。这类视觉上的偏差亦即“看走了眼”的现象,若发生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后果只是带来诸多不便至多上当受骗而已;若发生在领导人的决策过程中,结果就严重得多。如今有些单位的掌权者眼睛犯迷糊,不是天真烂漫的缘故,而是“一叶障目”的结果。这“叶”可能是无知、偏见,也可能是私心、贪欲。例如热衷“跑官”的人…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14,(3):20-2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极左思潮的影响还未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崇拜还有很大影响,许多人无法相信,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也犯过错误、当时,在对待毛泽东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不愿承认毛泽东犯了错误这一客观事实,回避正确评价毛泽东;一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失误,甚至把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归咎于毛泽东。这两种倾向,实际上都是在搞“非毛化”。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名“积极干事”的贪官。甚至因为“积极干事”,多次拒绝提拔,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做法,却没有引起上级的怀疑;一次拒绝提拔没有引起怀疑也罢,多次都没有引起怀疑。直至把这名本来并不大的贪官“养成”了贪腐近34L元的巨贪,这难道不是怪事吗?  相似文献   

4.
说自己的话     
有些领导作报告、讲话总不能赢得掌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官话套话多,没有说自己的话。一是说本本上的话。说来说去都是马恩列斯毛和邓小平理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而是用马克思主义来包装自己。二是说上级的话。不是“某领导指出”,就是“某文件规定”,大段大段的高论都是向上级借来的。比如,某个会从中央开到地方,各级领导的会议讲话,则自下而上,逐级模仿;领导的工作报告有的也是层层“借鉴”,除数字、事例有所不同外,其余都是克隆品。三是说报刊上的话。党…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以来,10年里出现在媒体视野中涉案上千万的贪腐案例,科级(及以下)官员至少有17个,6个涉案金额近亿元或上亿元。这显然?不是全部,最高法院一位负责职务犯;罪的法官说。“很多案件没公开”。  相似文献   

6.
称谓一议     
我刚转业时,分配在县委宣传部担任副部长,别人则叫我“唐部长”。我总是老实相告:“我是副部长,不是部长。”别人听后,不是以为我是假谦虚,就是窃笑我是迂夫子。久而久之,我也只好入乡随俗,接受了别人对我的“提拔”和对别人的“提拔”。在称谓方面,除了称职务时省去“副”字之外,还有许多称呼也在不断地演变与“进步”。比如对干部(领导)的称呼由“同志”而“公仆”而“父母官”,甚至称为“老板”。还有的叫局长、厅长为“局座”、“厅座”。真是五花入门。以后还会叫出什么新花样来,实在难以预料。就一般情况而言,时代和人…  相似文献   

7.
未希 《新湘评论》2013,(24):55-55
他的爱妻守则:太太绝对不会错!“如果发现太太有错,那一定是我的错:如果不是我的错,也一定是我害太太犯的错;如果我还坚持她有错,那就更是我的错;如果太太真错了,那尊重她的错我才不会犯错。总之,太太绝对不会错——这话肯定没错。”这是被誉为中国漫画大师的丁聪写的“爱妻守则”,字里行间透着诙谐,还有大师对妻子沈峻浓浓的爱意。  相似文献   

8.
法轮功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李洪志编造了一套歪理邪说,居然蒙骗了一批群众,其中还包括一些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李洪志的歪理邪说都是一些什么东西呢?什么“现在的科学不算科学”;什么“人都是从宇宙各个空间掉下来的”,地球是宇宙的“垃圾站”;什么地球即将爆炸,人类正面临毁灭;什么“我做了一件前人从没做过的事,给人留了一部上天的‘梯子’。”如此等等。批驳李洪志的这些奇谈怪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问题在于,怎么有那么多的人会被这些歪理邪说所蒙骗,甚至为之神魂颠倒呢?这就不能不使我们作一认真的反思了。这其中…  相似文献   

9.
情商:领导者不可或缺的一种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情感智商运用到现代管理领域,是近20年来一直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领导者要“用心管理”,而不是仅仅靠权力、压力使人服从。在领导工作的实践中,有的干部有些“娇气”,不愿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身在群众,心在“汉”;有的干部有些“傲气”,身居要职,趾高气扬,架子大,瞧不起群众,疏远群众,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干部有些“霸气”,把群众当成工具,任意摆布,动辄训斥;有的干部有些“邪气”,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权谋私,处事不公;有的干部有些“冷气”,对干部群众的困难疾苦、身心健康麻木不仁,不闻不问,…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党建文汇》2011,(10):41-41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11.
舒平 《新湘评论》2012,(13):31-31
最近看了电视剧《心术》,颇有些感动。感动于演员们放松的表演状态,感动于作为一名不了解医护群体的普通人,换个角度看问题后的内心敞亮:它至少让人对白大褂儿、病房和手术台少了几分陌生感、神秘感甚至恐惧感,对"医护群体"多了一份同情和体谅,甚至是剧中大段大段的"说教"也都变得可亲起来。这恐怕不是我一个人的"个别"想法,相信不少...  相似文献   

12.
常常见诸新闻媒体指斥犯罪分子“有恃无恐”。其语本意原为“因有倚仗而无所畏忌”。“恃”者何倚何仗?这就需要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综观众多穷凶极恶的违法犯罪分子,大都是有所“恃”,有恃则无恐。有人恃侥幸;有人恃愚昧;有人恃法盲;有人恃钱能通神;更多的人则是恃权势保护。“恃”者总归有二:一是恃胆傲法,藐视法律;二是恃势抗法,无视法威。唯其后者害莫大焉。不管犯了什么罪,只要朝中有官,执法机关有势,就可以逍遥法外,平安无事;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可以弄权渎法,入监了也能捞出来。可见,恃势弄险是最大的社…  相似文献   

13.
赵蒙 《廉政瞭望》2014,(22):70-70
一个被我认为“小气”的法官朋友,在家庭变故时,居然只要了两样东西:一是工作近20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发表的各类作品,二是10多件价格低廉的衣服。这两个纸箱子,就是他的全部行李。 而这之前,他是非常“自虐”的。衣服全是过时的、打折的;吃的几乎是素食、美其名日减肥,一个烂手机老是断电也舍不得换,烟越抽越差,10块钱是永远的上限。总之,刚四十不惑的他显得很落伍、很没有男人味。  相似文献   

14.
舒平 《学习导报》2012,(13):31-31
最近看了电视剧《心术》,颇有些感动。感动于演员们放松的表演状态,感动于作为一名不了解医护群体的普通人,换个角度看问题后的内心敞亮:它至少让人对白大褂儿、病房和手术台少了几分陌生感、神秘感甚至恐惧感,对"医护群体"多了一份同情和体谅,甚至是剧中大段大段的"说教"也都变得可亲起来。这恐怕不是我一个人的"个别"想法,相信不少看过该剧的观众也会有同感。那么,是什么让《心术》促成了"和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庆晨 《党课》2014,(23):82-84
有些人,在个人成长和职场进步的过程中,不是凭借能力拼搏奋斗,而总想抄近路、走捷径;有些人,为了给子女和亲属找个好差事、谋个好职位,不是鼓励他们通过正常途径去竞争,而是走门子、找熟人……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走后门”“拉关系”,比较文一点的说法叫“请托”,亦即托人办事。当然了,这里的“请托”不是一般的家常琐事,而是涉及人事安排等大事、要事;所请托的人也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而是有一定权势的官商要人。千百年来,“请托”之事络绎不绝,“请托”之人层出不穷。由“请托”而收贿受贿、徇私弄权、违法违纪,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7,(3):7-7
一直以来,有的人把享乐主义视作“生活作风”,不是“工作作风”;也有的人认为,“生活作风是小节”,无碍大局。可现实一再表明,干部的生活作风与工作作风、政风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干部的生活作风不好,其工作作风、政风肯定也不会好,甚至会堕落为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7.
“学生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马上静悄悄。”这是一个传统的经典比喻。而如今,不少“老鼠”不怕“猫”——上课看杂书、听音乐、讲话,甚至拍摄侮辱老师的视频在网上“发表”……  相似文献   

18.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撰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腐败原理时指出,所谓腐败,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若是利用“公权”谋公利,那是理所应当的,公权本身就是为了公利而设计出来的;若是以“私权”谋私利,不说是天经地义,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以私权谋公利,通常称为“大公无私”,经济学上称为“利他主义”,需要提倡,但没有也不成大的问题;只有以公权谋私利这件事,是人们深恶痛绝的腐败。腐败现象多,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有私心的人多(本来就是这么多),也不是“法制不健全”(当然不是说已经健全了,而是说相对于要监督的对象的数目来说健全起来太难了),而在于“公权’存在的场合太多了。因此,要想把我们经济社会中的“以公权谋私利”这种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更重要的一种体制改革,还是在于“减少公权的数目”,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花公家钱、“玩”国有资产的机会,把更多的事交还给个人与市场去做。就我们的情况而言,清除腐败,根本的办法不是“严打”,也不是宣传教育(不是说这些完全不起作用),而是改一改体制。在多数人还“有私心”的现实条件下,消除“以公权谋私利”现象的根本办法,不是否定那个“私利”,也不是费劲巴拉地不使人们去“谋”私利,而是尽...  相似文献   

19.
群言堂     
群言堂管住“一念之差”●晓滨在报刊上看到不少犯奸作科身陷囹圄的“风云人物”,在铁窗内追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是一念之差毁了我呀!”“一念之差”是这些误入歧途、走向深渊者悔恨的话语,但这并不是引发事件的真正原因。这些人腐化堕落关键在于他们面对...  相似文献   

20.
一本与百本     
欧阳娜 《奋斗》2006,(12):43-43
文化大师陈寅恪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是由梁启超推荐的。据传,梁永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时,曹问:“陈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学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有些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