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随手乱扔东西的习惯.在许多人看来,这只不过是区区小事,不必小题大做。“随手扔”真的仅是小事吗?不!事实证明,“随手扔”背后也有严重的危害性,也会引发一定的法律后果,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谢兼明 《法庭内外》2013,(11):52-53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随手乱扔东西的习惯,在许多人看来,这只不过是区区小事,不必小题大做。“随手扔”真的仅是小事吗?不!事实证明,“随手扔”背后也有严重的危害性,也会引发一定的法律后果,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法律事实"概念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法律事实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 ,认为法律事实是客观事实的一种 ,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经验事实”或“主观事实” ,也不是“法律证据”、“法的事实”、“事实上的法” ;法律事实与其它客观事实的区别只在于它对法律有意义 ,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具有历史性、间接性 ;法律事实是由事物、事物的运动及其结果构成的 ,可分为物的方面和人的方面 ,而人的方面又分为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两方面。对法律事实的认识是通过对证据的认识进行的 ,而这一认识是很复杂的 ,不同历史时期 ,人们把对证据的普遍性认识固定在法律中 ,因而形成历史上特定的证据制度。人们对法律事实的认识与法律事实本身的一致是相对的 ,也就是说 ,其真实性是相对的 ,从程度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 ,即形式真实和实质真实。人对法律事实的认识的相对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司法工作中“以事实为根据”的事实只可能是客观事实或法律事实本身 ,而不能是法律工作者内心对事实的认识或一般所说的“经验事实”、“主观事实”。  相似文献   

4.
刑法学中"人"的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光权 《法律科学》2005,23(1):37-44
在刑法学中 ,对主体的态度不同 ,刑法立场就可能不同。近代以来 ,随着刑事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的先后登场 ,刑法学中的人开始从“抽象刑法人”过渡到“危险个体”。如果要在刑事领域坚持一种法治立场 ,刑法学应当采用“抽象人”的观念 ;但是 ,司法实务总是倾向于探求个人的危险性格。由于刑法理论和实务之间对人的看法存在严重的不一致 ,所以 ,有必要根据规范违反说 ,提出“规范意识主体”的概念 ,以使刑法学对“人”的看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法学》1991,(7)
“法律制度”与“法治”是法学中最常见的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术语。如何科学地理解这两个术语所反映的意义并正确地使用它们,对法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简称“法制”在我国古已有之。我国的法学著作和文献对“法律制度”的意义有几种不同的解释:第一,专指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规范总和,是具体的、小的  相似文献   

6.
肇麟 《检察风云》2005,(6):60-62
邮局发出“领取邮件通知单”,让收 件人凭证到发出“通知单”的邮局领取邮件,这本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然而,近几年来,我却不时被“领取邮件通知单”搅得心烦意乱。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即使内心常温诸葛亮“宁静以致远”的名言,情绪也难免由发愁变得气恼。 要说明“气恼”何来,不得不费一些笔墨了。 我得到的“领取邮件通知单”是从曹杨邮局发出的。我家住在华东师范大学一村。从家里出发到曹杨邮局,路程估计在5 里上下,年纪大的人走得慢,步行大约40 分钟左右。从前,交通闭塞,这一段路只能步行,十分不便。改革开放以来,市内公交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7.
英美法过失侵权中的"注意义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茂勇  高建学 《河北法学》2003,21(2):133-135
侵权法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英美侵权法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法律制度。过失侵权在英美侵权法中占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过失侵权中的“注意义务”原则又是构成过失侵权的基石。所以 ,明确其含义、性质及其构成要件对于我们研究英美过失侵权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同时 ,对于我国侵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章剑生 《法学论坛》2006,21(5):95-99
自然正义作为英国普通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演绎出来的两大规则,即“任何人都不得在自己的案件中充当法官”和“任何人为自己的辩护应当被公平听取”,构成了正当法律程序的核心内容,成为美国宪法的一个重要条款。正当法律程序在行政法领域中催生了行政程序法;没有正当法律程序的理念,就难以有行政程序法。即使有了行政程序法,其实效也可能不会太好。我国在制定行政程序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自然正义”法律思想的移植,引导并逐步推进“正当法律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据10月19日《今日早报》报道,一名40多岁的已婚男子与一名20多岁的女子走进浙江省东阳市公证处,要求办理“包二奶协议”公证。其主要内容是:男方负责女方的日常生活费用,每月给女方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女方必须和男方一起生活,并在协议期间不得谈恋爱和结婚,不得随便到东阳以外的地方去,如果外出须经男方同意。公证员拒绝了他们的非法要求。种明显非法的企求,自然不会获得法律的支持与保护。“包二奶”要求获得法律公证,此举虽然可笑,但也暴露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些人,一边把法律当儿戏,一边又希望法律能保护自己的利益,把法律当作可随…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行为制度的源起及其结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冀韬 《法学论坛》2006,21(3):64-70
法律行为制度的源起自罗马法始至德国民法典确立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意思表示理论是法律行为制度衍生的理论基石,意思表示理论的细化是德国民法区分不同类型法律行为的理论基础。法律行为制度的结构效应有二:一是在民法整体结构上形成“人-法律事实-民事权利”模式;二是法律行为制度在不同的领域应有不同的类型,如物权行为、债权行为等。  相似文献   

11.
法制观念是历史上若干年代聚积起来的一种习惯。现代西方人自觉地把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与法律联系起来,然而古时,西方世界也有漫长的一段不知法的历史。那么最早法治玉国的希腊人的法制观念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保留下来的呢?  相似文献   

12.
欧洲人权制度中的"自由判断余地原则"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和评价了欧洲人权制度中极为重要的“自由判断余地原则”,认为该原则及其适用对解决国际人权法中的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自由判断余地原则”是由欧洲人权监督机构(主要是欧洲人权法院)发展出来的,用以平衡公约机关与缔约国在某些领域中的权限的一种方式。本文借助具体案例和学者论述,介绍了该原则的产生过程,分析了其可能得到适用的领域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适用幅度,欧洲人权法院用以考虑国家在自由判断余地内的作为的因素。本文还对该原则的法律基础、适用标准及对实现“欧洲人权公约”的目的和宗旨的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属于举手之劳的小事。例如:走廊里的“长明灯”,卫生间里的“长流水”,动动手就可以减少浪费;公共活动场所的烟头纸屑,动动手就可经让它进垃圾箱……然而,有不少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金融”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继20世纪60年代“法和经济学”运动之后的又一股交叉研究浪潮,它运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来分析金融法问题,属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分支领域。法律和金融理论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二是利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金融法问题。在不同法系背景下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各国法律渊源的不同,金融的发展具有路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金融”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继20世纪60年代“法和经济学”运动之后的又一股交叉研究浪潮,它运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来分析金融法问题,属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分支领域。法律和金融理论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二是利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金融法问题。在不同法系背景下,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各国法律渊源的不同,金融的发展具有路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世界 4是指继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之后 ,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讯、虚拟技术及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 ,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日常生活缩合为一 ,构建的一个美妙神奇的新天地。它是对塞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其实在性主要体现为有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信息和网络 ;有其存在形式———塞博空间和塞博时间 ;有其存在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根据。它与世界 3具有质的区别 ,突出地展示了人的主体性、想象性、虚构性、模拟性和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17.
“犯罪分子”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对犯罪行为人的称谓,在我国刑法总则中随处可见,约40余处。而这一称谓,看似约定俗成、习以为常、法典明定,却不甚科学、规范和文明。其弊有三:1.是政治术语,而非法律术语。“分子”一词,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属于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此词看似中性词,但在社会生活中多以贬义或极端贬义出现。回顾历史,该词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如右倾分子、反动分子、机会主义分子等;发展于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如贪污分子、右派分子、反动党团分子、地富反坏分子等;鼎盛于狂热的文革时期,如反革命…  相似文献   

18.
一、以人本法治精神为核心。增加法律监督的人权保障蕴涵。实现法律监督的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现代法治的价值内核。人本法治精神是科学发展观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与体现,蕴含了“人是法律之本”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法治在保障和体现人的利益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法律人”和“法律人职业道德”所谓“法律人”,是一个存在不同解释的概念。有的论者认为,“法律人”是一个包括法官、律师和法学家在内的“法律共同体”①。也有论者是用“法律职业者”来表述“法律人”的,称“在我国,法律职业者是指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并实际操作和运用法律的人,即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法律职业者在广义上还包括行政司法人员、公证人员、仲裁人员和法律研究人员。②”笔者是在狭义或通常的意义上来使用“法律人”这一概念的,即法律人是指精通法律并运用法律的人,他们也就是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等。法律人实…  相似文献   

20.
<正> 人们常说“法律无情”,其实不然。法律既然是由人制定的,必然渗透着人的情感因素。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制定法律的过程,是一个将情感理性化的过程。情感与理性是一对矛盾,如果我们将情感与理性局限于法的领域,那么法律便是这对矛盾的统一体。对于情感理性化的结果的法律之中所包含的“情”,因为人们的利益范围不同甚至相互抵牾,所以,有时候谓之“有情”,有时候谓之“无情”。法律可以对人们共同的“善良情感”加以确认、鼓励和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