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反倾销立法的缺陷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倾销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规定的保护国内产业免遭倾销损害的一种有力措施。本文从我国反倾销法的启动、与国际反倾销法GATT1994年《反倾销守则》的比较以及我国国情等角度,综合分析了我国反倾销法进行反思、修改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且较为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反倾销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欧盟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把符合公共利益作为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实质要件之一,有利于防止反倾销的扭曲和滥用。因此,我们应研究并借鉴欧盟公共利益原则,尽快在我国反倾销法中制定完善的公共利益条款。  相似文献   

3.
二战前的反倾销法以国内立法为主,对倾销采取敌视态度,并且非常不完善,各国反倾销法在体制、结构、原则等方面差异很大。二战后诞生的 G A T T首次规定了反倾销的国际规则, 先后制定了两个《反倾销守则》, 形成统一的 G A T T反倾销法律。此后, 美欧相继将其引入国内法。这时的美欧反倾销法已较完善,在国际反倾销法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反映了强化反倾销法的趋势, 必定会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4.
欧盟类比国制度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反倾销法中的类比国条款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欧盟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频繁适用类比国条款,使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遭受了很大损失。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欧盟类比国制度的评介,使中国有关各方透彻了解欧盟反倾销法的类比国规定,并且在遭受欧盟反倾销调查时能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欧盟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反倾销立法比较早,也比较完善,反倾销规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对其反倾销规则的研究,具有触类旁通的作用。从立法过程、反倾销机构、反倾销行为认定、损害程度的确定四个方面对我国与欧共体、美国反倾销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和研究。通过比较和研究这些国家反倾销制度的有关规定,借鉴欧共体、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制度,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反倾销立法完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通过比较我国现行《反倾销条例》、欧美的反倾销立法经验 ,结合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例分析 ,提出了在提升立法层次的基础上 ,采用WTO《反倾销协定》两分法、完善累计评估条款、完善公共利益条款、加强反规避措施、完善反倾销法的行政程序、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原则、协调处理反倾销与反不正当竞争的关系等立法建议 ,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论加入WTO后我国反倾销程序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理由预计,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反倾销案件必然增加,而我国现行反倾销立法在反倾销的主管机构、立案规定、调查与裁定程序、复审与诉讼体制等方面均有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应针对反倾销法在程序规定方面的不足,加快相关立法步伐。  相似文献   

8.
乌拉圭回合《世贸组织反倾销守则》适用于所有的世贸组织成员,美国反倾销法在理论上也应与该守则相一致。但是,美国在根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守则》的规定来修改自己的国内反倾销立法时,依然保留了许多与该守则相抵触的规定。通过与《世贸组织反倾销守则》,将会揭示美国反倾销法的贸易保护主义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反倾销的历史非常短暂,但是反倾销的任务却非常艰巨。回顾中国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的过去,总结成功的经验,检讨不足与缺陷,可以让我们在硝烟弥漫的反倾销战场上更加清醒。展望中国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的未来,提出完善反倾销法、提高反倾销调查的效益、降低成本的建议,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加完善的法律武器来维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秩序。因此,及时回顾与展望中国反倾销是时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中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反倾销的进一步研究成为时代的要求,中国学者在近几年来对于WTO《反倾销协定》和我国的立法、实践问题的研究正不断充实并形成体系。本文对新世纪反倾销领域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研究视角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反倾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司法审查的主管机构、司法审查的范围、提起司法审查的主体以及司法的审查标准等内容,是美国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宪法原则的体现。中国企业在应对美国的反倾销指控时,应充分利用该司法救济制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要注意该司法审查制度存在的局限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有效送达是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得以适用的前提,是对被追诉人知情权与选择权的尊重。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的刑事缺席审判送达程序存在不足,不符合有效送达的要求。国际军事法庭、欧洲人权法院以及黎巴嫩问题特别法庭通过程序规则在刑事缺席审判中确立了有效送达原则,以审判实践丰富了有效送达的内涵,并且对有效送达的证明问题进行了探索。有鉴于此,我国刑事缺席审判送达程序应当确立有效送达原则,并从送达的时间、主体、方式、内容以及有效证明标准等维度完善配套的程序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事刑事辩护业务的律师面临着不正常的职业风险。刑法第306条中单独为刑事辩护律师规定了具有专门罪状的犯罪。程序制度与证据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备也是刑事辩护律师非正常职业风险的原因。改变现状的出路在于完善立法、改变观念,建立审判前的程序性审查制度,改革律师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14.
《洪湖水 ,浪打浪》著作权纠纷案中所反映出的一系列程序问题 ,如法律漏洞问题、诉讼标的对诉讼地位的影响、推定与自由裁量权的关系问题、处分权与法律规避问题等等 ,是中国民事诉讼法五十年历程中部分热点问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人起诉义务人为民事诉讼的常态,但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对权利人提起确认诉讼的诉讼形态。在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人提起的确认之诉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对于这类形态的诉讼,无论从民事诉讼法理层面还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层面来看,法院都应当受理。  相似文献   

16.
程序: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以人为本 ,这是人文主义精神在程序法治中的体现。程序应当体现对人的关爱 ,顺应人的理性发展 ,遵循程序自由原则。我们应当以“人”为基点看程序 ,程序的设置和运行中都应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后,对恐怖主义融资加大刑事打击使美国成为国际刑事司法界开展金融反恐的参照样本。美国的反恐融资执法机构重组、刑事立法及时跟进、加大刑事措施力度和权限,以及具体的办案经验,以期为我国的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刑事对策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证据法学是研究证据规则的学科,它是以诉讼活动为基础并存在于诉讼活动中的,以刑事诉讼为例,刑事诉讼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受认识论的指导,因此,证据法学也是以认识论为其理论基础的。另一方面,程序正义论也是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只不过认识论与程序正义论处于不同层次而已,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是以认识论为原则,以程序正义论为例外。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即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刑事诉讼法除了作为实现刑法目的的工具以外具有独立的价值,但在司法实务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刑事诉讼法对于刑法的独立价值的揭示和澄清,有助于我们在观念上重视程序,实现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专利权是天然的垄断性权利,因而极易被滥用,对促进市场竞争和阻碍科学发展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其制度核心在于价值界定的科学与合理。从专利权的垄断利益与公共利益相互平衡的视角切入。对美国专利法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利益平衡原则的轮曰进行梳理,借鉴美国立法经验借鉴,对我国专利立法确立专利权法律保护与限制恰当的平衡点来中和专利权的天生缺陷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