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农地产权过于模糊时容易导致公地悲剧。当农地产权过于清晰时又容易导致反公地悲剧。明晰产权的私有化路径这一西方经验在解决公地悲剧的同时也陷入了反公地悲剧的困境。当前中国农地制度安排正在重复西方困境的老路,农村公共福利供给中由公地悲剧到反公地悲剧的困境正在中国农村不断上演。实现由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向公地喜剧的跳跃的一个重要办法是加强和完善改革开放之初所建立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使农地产权的两级构造的每一级都能继续发挥作用,使统分结合的统的组织保障能够实质性地运转,使农户对村社集体的责任在被取消后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再次生发出来并继续维系。唯如此,方能实现正常、高效且低成本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5亿左右,每年进城的民工超过了8000万。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现面临着诸多困境,转移之路仍然步步艰辛。一、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空间有限。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4亿多青壮年农民中,文盲半文盲达8000多万人。据统计,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仅为7年,这直接影…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来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职业教育在总的良性政策的引导规范下数量增多、专业设置多样、层次结构复杂、办学主体多元,不仅激发了职业教育的需求,而且赋予了农村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意义。但是,由于政策自身和执行方面的原因,使得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政策困境。通过政策回顾与分析,提出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以下政策建议:在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增强政策的适用性;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办学灵活性;转移关注点,促动农村职业教育主体需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非农产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据测算 ,1985年~ 2 0 0 1年 ,金堂县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 15 0万人次 ,平均每年转移9 4万人次 ;16年累计创收 5 2亿元 ,平均每年创收 3 2 5亿元。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和大量资金、技术的回流 ,加快了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 ,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 ,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极大地促进了金堂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一、金堂农村劳动力及其劳务输出的现状金堂县是一个农业大县 ,从第五次…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制度创新的特征、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多方面论证了渐进式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大批农村劳动力转换农民传统的角色,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由体力型向素质型转变。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变传统角色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从面向"三农"转为面向城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角色转换,并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出若干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笔者阐述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急剧增多。生活垃圾成份也由传统的易降解物质向化学、工业用品等转变。同时,也存在一些中小城市向附近农村地区转移垃圾并试图以此来破解城市"垃圾围城"的现象。在当前农村环境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文章拟提出一条适合农村环保与发展的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之路,并通过分析现行立法,提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法律法规,适时提高法律位阶,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押金返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在工业化、信息化的推动下蓬勃发展,以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城镇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变迁推动了基层治理体制的变迁,即村民自治的崛起。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基层治理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根本途径,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当前我国农村不仅缺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缺乏社会资本。从社会资本的建设入手,能够为解决农村长期以来的“集体行为困境”提供另一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西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从业,加剧了西部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趋势,致使部分农村老人陷入无人养老的困境。应将西部农村养老问题放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框架下,大力发展西部小城镇,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建立健全小城镇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空巢老人向小城镇聚集迁移,利用小城镇规模化、高效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开辟出一条新的养老方式。通过小城镇养老与已有的养老方式相结,多路径破解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劳动力向种植业回流现象,由此说明了辽宁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存在不小的困难。文章从现行制度、农民自身等多方面对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推动辽宁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大规模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城市转移,被专家指称为“制度性孤儿”的留守儿童群体随之出现。本世纪初开始,留守儿童群体因其数量庞大、增长快速、牵涉面广、敏感度高、问题多发、负面影响深远等特点引发全社会持久、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两种要素配置模型与劳动力转移的两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改变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两种不同要素配置模型。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过剩,近乎无限供给,因而,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过剩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西奥多·舒尔茨则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人口质量低与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足,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向农村输入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与这两种模型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即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这就存在着如何评价上述两种模型与两种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为现代化、城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丰富了城镇建设的人力资源,这支力量的主体是青年。在这一过程中进城农村青年经历了很多艰辛,主要表现为权利平等、权益维护、人格尊严、资源共享、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缺失,即社会人文关怀的缺失。加强对进城农村青年的人文关怀、推进市民化进程,需要制定政策、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目前陕西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产业结构滞后、乡镇企业不发达、农民竞争力下降等原因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均收入,应加强基本技术技能教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7.
"留守"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长期存在的基本现实.在此背景之下,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重缺乏群众根基,呈现出留守型的组织结构、虚置化的组织机构、内部化的组织活动等实践形态;"主体性"缺失导致农村基层党建出现了资源不足、路径错位、目标偏移等诸多现时困境.通过对粤北J村的样本分析,将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解决农村基层党建问题的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农村生活垃圾急剧增多。当前也存在一些中小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生活垃圾来解决"垃圾围城"困境的不良现象。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本文提出适合农村未来发展的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模式,并通过讨论其必要性与可行性,梳理现行立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对流动人口的基本认识 (一)对流动人口正面效应的认识 流动人口的出现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其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寻找出路;其二,是城市和沿海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需要增加大量的劳动力,于是便出现了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其三,是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呈逐步加快趋势。从2002年至今,每年拥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大约1亿人。随之而来,中国出现了一个游离于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因素,农民工权益被损害现象十分突出,此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使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