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独立担保的本质特征:独立性〔1〕独立担保一经开出,即成为一个脱离主合同而自治的合同并确定独立的交易关系。可以说,独立担保机制的根本特点及其在国际金融界所受欢迎度和高效性即在于,担保行只凭受益人提出索付要求并提交与之相符的单据就付款的义务独立于独立担保据以开出的基础合同及其履行。这一特点被称之为独立担保的独立性原则(independenceprinciple),它是独立担保交易的基石,已被世界各国法律、判例与学说所承认,〔2〕相关国际惯例及条约中更是体现了这一原则。实务中,西方国家的法院和银行在解决独立担保有关争议时对待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在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形式的担保问题。对外担保作为吸引外资,保障国际资本安全交易的一种法律手段,在国际经贸和投资领域内得到广泛地重视和应用。对外担保的法律性质问题是对外担保法律制度中...  相似文献   

3.
纳税担保法律性质与法律适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绍义 《北方法学》2009,3(5):109-114
对纳税担保法律性质的争议源于对纳税担保行政性和民事性多元目的价值的不同认识。按照法的价值位阶将纳税担保定性为民事性,有利于保障税收债权的安全,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实践中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纳税担保纠纷出现的僵局,不是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的,而是人们错误认识纳税担保的性质,把民事纠纷当作行政案件处理的结果。适用民事法律、按民事诉讼解决纳税担保纠纷是纳税担保法律适用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海关事务担保对于加强海关监管,促进海关流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海关法》已经设立海关事务担保法律制度。但是海关事务担保的法律属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是由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所造成的。事实上,海关事务担保的法律性质很难说究竟属于公法还是私法,但是完全可以借鉴私法上的担保制度,对现行海关事务担保制度进行扩充与完善,实现其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的法律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被邀请谈一个十分特别和技术性的题目 :关于法律诉讼的当事人和公众查阅法院案卷的法律制度 ,以及关于判决书的公布和对判例法的了解的法律制度。法院案卷的查阅在一个法治国家 ,查看案卷的权利是法院和行政机关公正地行使职能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很多情况下 ,法律程序的当事人必须依靠它的帮助才能维护其相对于其他人以及相对于社会权力机关的权利。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当中 ,被告人必须被给予了解侦查结果和所提出的指控的机会 ,以便准备其辩护。虽然《欧洲人权公约》① 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② 没有明确赋予获得公诉人的文件…  相似文献   

6.
2003年1月1月,广州市首开全国先河颁行了《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2008年5月1日,被称为我国“阳光法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它们的颁布和实施对推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工作犹如雨后春笋,甚是壮观:上有《信息公开条例》等行政法规,下有各地方政府公开规定等地方规章,以及《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档案法》、《保密法》等与之相关的法律。如此的大一统局面,法律法规适用冲突便在所难免。对之解决尤为迫切与必须。  相似文献   

8.
略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法律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证券交易是其中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为使其步入法制轨道,有必要建立证券法律制度。本文探究了信息公开的原则,证券市场信息公开不规范的表现、原因,以及进一步规范的法律制度,所有这些对促进证券市场法制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融资融券业务是在投资人提供一定担保于证券公司的情况下,券商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于代办交割后,以融资买进证券或融券卖出资金作为担保品的一种金融交易方式。一般认为,此种金融交易方式具有发现价格、稳  相似文献   

10.
刘璐 《法律科学》2009,(5):165-168
执行担保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担保债务是已具备执行力的民事裁判文书中所确定的债务,但在性质上仍然属于民事担保。以财产提供执行担保,自应践行一定的公示手续,如设定质权,则应交付动产或权利证书;如设定抵押权或部分权利质权,则应登记,否则执行担保无法达成其目的。执行担保的实现应当符合《物权法》和《担保法》关于担保权实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各地清理金融机构呆帐工作的不断展开与深入,不少政府机关因其所提供的担保而被牵涉到债务纠纷中。对于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担保所带来的责任,成为了目前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工作中都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就对政府机关担保行为分析和比较,提出预防和杜绝这类现象的一些粗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房价的急速升温使得房价成本是否公开成为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公众对于房地产价格过高的现象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房地产商的房价成本,却遭到了房地产商以保护商业秘密为名的一致反对,本文将从政府信息公开与商业秘密保护的角度探讨房价成本信息是否应当公开。  相似文献   

13.
海关事务担保是民事担保制度在海关事务中的延伸与发展,涉及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权利、权力相互交织、作用,法律性质莫衷一是。明确海关事务担保是以私法为基础并兼具公法属性,对解决实践中法律适用问题、丰富我国担保制度和转变公共治理理念至关重要。同时,尊重、保障担保人权利,合理解决担保纠纷,不仅可以扩大担保适用范围,而且是体现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实现担保价值,防止海关事务担保被虚化、被滥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信息公开制度基本问题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平 《河北法学》2000,(1):34-36
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发行公司全面、及时、真实、准确地公开有关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信息,使投资者在平等的条件下获得信息.如果没有信息公开制度,对证券违法行为则失去了法律上的约束.从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出发,必须由立法机关制定强制信息公开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三公”经费作为政府信息的一部分,随着其公开的程度不断提高,为政府信息的全公开制度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将从“三公”经费公开为出发点,着眼于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范围、方式以及专职部门设置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对“三公”经费以及政府信息的公开从法律层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应该追求最大限度公开,依照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在运行中不能限制申请人的范围和审查申请人的理由.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但为保障在公开政府信息过程中法律所保护的重要利益不受影响或者损害,除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予公开之外,可能干扰执法和司法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行政过程中的未完成和不确定的信息等三类信息也应纳入不予公开范围.对于政府历史信息,除了档案公开,也应通过主动公开或者依照申请公开方式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行政信息公开的快速发展,路政信息公开也逐渐受到关注,路政信息公开立法的滞后,严重制约着路政信息公开化的程度,构建路政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对于路政管理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路政执法的迫切要求。本文以行政信息公开为基础,从构建路政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基础、内容以及实现途径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希望为我国路政信息公开的深入和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之筠 《法制与社会》2012,(12):145-147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行,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逐步步入正轨。政府信息公开是打造法治政府、阳光政府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促进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殊性,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相对于营利组织信息公开制度更具有现实意义,它是政府、捐赠人、社会公众等实现对非营利组织监督管理的基础。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尚未能够针对公益性组织和互益性组织、不同规模的组织做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双重管理体制下的双重信息公开有悖于效率的基本原则;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专门制度缺失且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因而,应以功能优化为目标,在基本内容、基本途径和基本要求三方面来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在基本内容上重点强化公益性和互益性组织、不同规模组织的分类管理;在基本途径方面完善税务部门对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的管理;在基本要求方面应逐步建立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专门制度并健全信息公开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类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行政处罚类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一个热点。行政处罚类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是一种信息公开行为,同时,也会涉及行政处罚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就现有法律规定看,《行政处罚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以作为处罚类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法律依据;但是,从处罚类政府信息公开实践所涉及的广泛内容而言,这两类法律规范的依据并不充足。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规范所确立的基本精神,开展行政处罚类政府信息公开应当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慎重把握公开内容和公开时限,并关注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