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曹健华 《湖湘论坛》2020,33(3):22-30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任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必须坚持"远大理想"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坚持"不丢老祖宗"与"发展老祖宗"相结合,坚持"赓续传承"与"革故鼎新"相结合,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坚持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结合,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2.
郭象的独化说由"有"、"无"以及"玄冥"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郭象以"有物之域"来揭示"性分"是"独化"之"有"的方面,以"自得之场"来揭示"性极"是"独化"之"无"的方面,以"玄冥之境"来表征"独化"是"有"、"无"统一的圆融状态与精神境界。郭象的"独化"既是一种本体,又是一种精神境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命的存在和意义问题,实现"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社会体制"与"个人自由"的统一,最终达至"独化于玄冥之境"。  相似文献   

3.
快乐高尔夫     
<正>"快乐高尔夫"——这句话在高尔夫圈中广为流行,不论是球手还是球童,不论是业内人还是球迷,都一致认可,高调推崇。可以说,"高尔夫"与"快乐"是紧密相连的。这一点似乎与其它球类项目有所不同,比如:"足球"与"对抗"、"篮球"与"激烈"、"排球"与"胶着"、"乒乓球"与"好看"、"保龄球"  相似文献   

4.
稿约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2):F0003-F0003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该刊设有"刑事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民商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社会治安研究"、"犯罪学研究"、"警事学研究"、"侦查学研究"、"公安工作研究"、"警事科技探索"、"警事教育研究"等栏目。"刑事法研究"  相似文献   

5.
肖华 《乡音》2011,(10):20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两次"改词"引起广泛关注。汪洋强调要变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为"建言谋策",要从"依靠群众打天下"向"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这虽是一家之言,但汪洋"改词"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入思考之后的执政理念之变。汪洋认为,他改"献"为"谋"是翻过字典的,因为"献"是"恭敬庄严地送给"的意思,感觉有"居高临下"之意,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发表讲话,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人民警察不良执法心理、表现形式及其矫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执法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民警素质的逐步提高和内外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公安执法形象有了明显的改观.但部分民警执法时仍存在着"图权"、"图利"、"图适"、"图便"的心理,表现出"扫荡式"、"钢丝式"、"传统式 "、"附属式"、"保障式"的执法行为.要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工作目标,必须做到"五个加强":即加强"人"的教育,加强"案"的督查,加强"事"的查纠,加强"评"的创新,加强"物"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正确把握"宣传"与"新闻"关系的角度,引入"话语"的概念,分析了党报由"宣传话语"进一步向"新闻话语"优化的路径,即:一是"灌输话语"优化为"传播话语",二是"概念话语"优化为"事实话语",三是"官样话语"优化为"公共话语",四是"唯上话语"优化为"亲民话语"。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所宣扬的"重民"、"安民"、"保民"主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稳定,但从"民本"的语义源流、"民本"的思想特质、"民本"的终极功能、"民本"的根本性质上予以考察,可知"民本"实际上是"君本"、"官本"的衍生物,依附并服务于专制皇权,与"民主"无涉。  相似文献   

10.
在十七大报告的许多新提法、新表述里,不少仅是"一词之差".比如,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到"永续"发展、从"总量"GDP到"人均"GDP、从"就业"到"创业"……表述上的这些细微差别,不仅给人以新风扑面的感觉,更蕴含着深远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稿约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该刊设有"刑事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民商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社会治安研究"、"犯罪学研究"、"警事学研究"、"侦查学研究"、"警事科技探索"、"警事教育研究"等栏  相似文献   

12.
赵恒君 《湖湘论坛》2015,28(2):119-123
关于儒墨两家思想比较研究,学界多有讨论和辩争,有主张二者是异名同实、本质为一的,也有认为原则有别的。对此,在立足前人之论的基础上,分析儒墨两家"仁爱"与"兼爱"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儒家讲"爱",发自人之内在性情,以"情"说"爱",由"爱"而"仁’;墨家讲"爱",以"情"为"理",由"理"说"爱"。儒家讲"爱",严于"利"之界限;而墨家"兼爱",则以"交相利"之"利"来诱导。儒墨"爱"之学说的差异使得儒墨两家不仅各趋一途,而且其现实性与理想性的亲和程度也大大影响到儒墨两家在后世的存续。  相似文献   

13.
基层政府如何执行存在"张力"的政策?既有研究关注到基层政府在"压力型体制"下通过"变通"、"共谋"等非正式运作执行被上级"加码"的政策。由于"加码"导致既有政策"张力"的增加,作为权力末梢的基层对于"加码"避之不及。吊诡的是,基层时常主动"加码"存在"张力"的政策。如何解释基层主动"制造困难"?本研究以H省J县的村干部选举为案例,揭示基层政府主动"加码"存在"张力"政策的逻辑:主动"加码"被认为是下级向上级"讨价还价"的重要方式,这基于主动"加码"符合上级对完成任务以及晋升的渴求,当基层官员执行存在"张力"的政策时,主动"加码"能够规避政策执行中的潜在风险。简言之,主动"加码"有利于基层官员"卸责"。这对既有研究提供了新的补充:对于存在"张力"的政策,基层政府通过主动"加码"可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4.
假如只要"精英民主"而排斥"大众民主",政事不透明,言路不畅通,沿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老谱,只是少数"精英"凑在一起搞设计定方案,既不能摆脱利益的纠缠,又不能突破思路的局限,难免陷入困境对于中国政治民主的进程,有人设想:首先实行"精英民主",最后实行"大众民主"。即让一部分人先"民主"起来。这"一部分人",当然是极少数"精英"。为什么"精英民主"可以"首先实行"而"大众民  相似文献   

15.
"饭局"一词源于宋代。"局"原是下棋术语,后来再引申出"圈套"之意。"饭"与"局"组合,意为把"局"设在饭里,形象生动。历史上饭局的故事不胜枚举:春秋的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保赵国  相似文献   

16.
论《筱园诗话》的诗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良运 《思想战线》2003,29(3):69-73
《筱园诗话》是清代最后一部理论价值较高的诗学著作,作者赋予了"积理养气"说的"理"与"气"以新的内涵,提出了"真气"说,由此从"诗贵有我"又"须无我"而标举"真我",指出"有我"不是"自身份",而应是具人类之心、表现人性之美的"上下古今,神而明之,众美兼备"。作者又以宏观诗史的目光,列"大家"、"大名家"、"名家"、"小家"为历代诗人之"家数",此种具有审美判断的命名,优于清代已有的多种品评法,为后人沿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推进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改变干部选拔中的不良现象,包括:重视"拔"而轻视"选";重视"绩"而轻视"效";重视"青"而轻视"老";重视"识"而轻视"能";重视"忠"而轻视"孝";重视"暗"而轻视"明";重视"稳"而轻视"冒"。  相似文献   

18.
"君子"与"小人"相对应,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想德性人格。"君子三畏"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既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更是"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小人"的深层原因。而孔子之所以要将"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和"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序"、"社会之序"和"精神之序"的表征意义外,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殷周以来的"敬畏"传统;其二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现实归因;其三是"仁"的自觉的内在要求。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和"物化问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重温孔子的"君子三畏"思想,培育和强化敬畏意识,完成对人之为人的敬畏之心的存有,无论是对于人类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德性自觉,还是对于抑制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把"商品之谜"的"崭露"与"破解"作为贯穿《资本论》的一条理论线索,不仅为我们"窥探"资本主义社会受抽象统治的人的生存状况提供了一个"视角",而且为人们摆脱这种"奴役"状态提出了一条可能性路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商品之谜"的"崭露"形式"拜物教"入手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中所掩藏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其二,勾画出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商品——货币——资本"的拜物教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分析这种"剥削"何以可能;其三,从破解"商品之谜"的"钥匙"社会关系入手,指出只有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才能摆脱这种"剥削"关系,从而为人的自由解放开辟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0.
郭灿金  张召鹏 《传承》2009,(1):54-55
"先母""先父"已作古现代社会上"后妈"、"后爸"的称呼,无须解释,其意自明。在汉语词汇了还有另外一对词语,那就是"先父"、"先母",需要注意的是,"先父"和"先母"和"后爸"、"后妈"之间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