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益豪 《南亚研究季刊》2020,(1):36-43,I000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投融资发展迅速。但中国与南亚国家间合作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缺乏,增加了经贸往来和投融资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合作的效率,迫切需要建立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跨境征信合作以共享各国的征信信息,促进经贸往来和投融资的便利化。本文客观分析中国与南亚跨境征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系统总结合作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障碍,提出中国与南亚跨境征信合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与南亚国家在货币市场、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等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金融监管合作偏少的问题日渐暴露。为此,与南亚国家开展有效的金融监管合作,以适应地区性金融服务不断发展的需要,成为下一阶段亟待完善的国际性合作议题。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与南亚国家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与南亚各国的金融监管合作水平,研究发现双方的金融合作程度、双边贸易往来、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金融市场监管差异、信息共享基础等都是影响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对中国与南亚国家金融监管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更全面的梳理总结,并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国视角通过分析中国对南亚国家投资合作渠道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探讨了拓展中国对南亚国家投资合作渠道的机遇与挑战,结论认为新形势下有必要拓宽包括"银行借款"、"跨国公司FDI"、"利用证券市场投资"以及"政府主导投资"在内的四个层次的中国对南亚国家投资合作渠道,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4.
南亚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着力研究南亚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现状,南亚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模式和特点,以及该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南亚合作模式的研究基础上,笔者亦对中国与南亚间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跨地区合作的可行性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南亚地处"一带"与"一路"的交汇点,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与南亚的务实合作涉及基础设施、资源能源、装备制造、电力通讯、生态环保、轨道交通、特色农产品等诸多领域。然而,中国与南亚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加强中国与南亚标准化交流合作,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更好的实现经贸合作、产业升级、科技进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构建中南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会瞭望     
《海内与海外》2013,(6):80-80
首届中国一南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6月6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南博会以“促进中国——南亚全面合作与发展”为宗旨,以“相互开放、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和谐发展”为主题,力争打造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4月24-26日,时值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之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与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于四川成都举办了"中国和印度: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辩喜基金会、印度  相似文献   

8.
南亚地处"一带"与"一路"的交汇点,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与南亚的务实合作涉及基础设施、资源能源、装备制造、电力通讯、生态环保、轨道交通、特色农产品等诸多领域。然而,中国与南亚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加强中国与南亚标准化交流合作,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更好的实现经贸合作、产业升级、科技进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构建中南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发展,地区内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其所包含的内容远比5%的比重更为丰富。制约南盟内贸易发展的经济因素是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切实解决才能发掘地区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扩大对南亚的贸易、投资等经贸合作,有助于南亚国家提高区内贸易供给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区内贸易与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南亚国家能源自然禀赋不厚,开发能力不强,而经济增长较快,多数对进口能源依赖较大。但南亚是中国近邻,又是中国进口油气的重要通道和管道所在地,同南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对中国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亚研究季刊》2004,(1):29-29
20 0 3年1 2月1 3- 1 4日,“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南亚:现状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川大江安新校区隆重举行。四川省副省长柯尊平、四川大学党委书记及南亚中心理事长卢铁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喻克彬、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解洪等省、校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里亚兹·穆罕默德·汗、尼泊尔驻华大使纳金德拉·拉贾·潘德、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阿希法克尔·拉赫曼及其随员出席会议,缅甸驻昆明总领事馆、美国…  相似文献   

12.
马骥  陈亚山 《东南亚》2012,(1):49-49
2012年2月18-20日,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第十次会议在印度加尔各答召开。此次会议由印度中国问题研究所、印度阿萨德亚洲研究所和印度工业联合会联合举办,主题为“推进多领域次区域合作”。云南省委常委、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辛维光同志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率队出席了此次会议。云南省社科院南亚所所长陈利君、国际交流部主任马骥一同参会。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南亚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升的良好机遇,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比较优势的四川也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了对南亚开放的经贸合作浪潮中,四川正逐渐演化为我国面向南亚,走向世界,构建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大开放战略格局最终形成的新引擎。因而,对四川与南亚开放合作成就与问题、机遇与挑战、潜力和战略构想,以及如何进一步促进四川与南亚开放合作的对策建议等相关论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地缘位置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源于南亚重要的地缘格局,中国以互联互通为契机参与南亚共商共建共享顺理成章,但地区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区域内各主体间矛盾依然激烈、贸易对象不平衡现象显著、中国-南亚有限的民间交流是中国推进战略合作的短板。未来中国南亚区域合作更加强调相容性,势必要在国内发展愿景与南亚国家现实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全面加强无缝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5.
南亚地区位于我国西南方向,是一个相对落后但具有较大合作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区域。虽然我国与南亚国家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往来关系史,但中国与南亚国家陆、海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状况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与南亚国家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潜力的充分发挥。为此,本文在详细梳理中国同南亚国家的陆、海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陆、海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的可咨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文化产品贸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国家将发展文化产品贸易作为推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往来迅速增长,文化产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交流合作水平持续深化,中国已经成为南亚国家重要的文化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与南亚国家间文化领域的经贸合作也将成为其未来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以中国与南亚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活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中国与南亚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合作基础、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实践路径选择,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4年3月28日,应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与南亚研究所的邀请,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副馆长古尔·侯赛因·艾哈迈迪先生莅临南亚研究所的"南亚论坛"就阿富汗现状和中阿关系议题向四川大学师生发表了相关看法。现将古尔·侯赛因·艾哈迈迪先生此次发言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活跃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边境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与武装组织呈现了超民族、超国家、超地域的新特点,也出现了跨境犯罪、武装贩毒、人口走私与网络传教的新动向,针对中国的活动时有发生。如果"东突"分裂势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恐怖主义势力与武装组织合流,必将给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威胁。目前,中国与大多数东南亚、南亚国家缺乏反恐合作机制,与上述国家建立反恐合作机制应尽早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9.
南亚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重灾区之一,“9·11”事件后该地区的各类恐怖袭击活动更加频繁。南亚的恐怖主义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跨境背景。地区反恐合作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加强政治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这一合作的逐步展开和深化将有助于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对该地区国家间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大大提升南盟的政治地位和发言权。南盟地区反恐合作机制的加强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也具有积极意义,并为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20.
南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地缘位置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源于南亚重要的地缘格局,中国以互联互通为契机参与南亚共商共建共享顺理成章,但地区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区域内各主体间矛盾依然激烈、贸易对象不平衡现象显著、中国-南亚有限的民间交流是中国推进战略合作的短板。未来中国南亚区域合作更加强调相容性,势必要在国内发展愿景与南亚国家现实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全面加强无缝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