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试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并不是一个政治概念,而是一个为了保护言论自由、限制名誉权和隐私权而创设的概念,它更多的应用在诽谤法和隐私法中。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但是宪法、刑法、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都承认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基于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的合理兴趣的考量,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受到一定限制,但这并非意味着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就应被完全剥夺,与社会利益完全无关的私密生活信息、私人生活场所、私人通信秘密应受到法律保护。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权认定应从范围、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主观方面和认定原则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文章提出了完善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隐私权在我国尚未成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对于网络隐私权更没有明确的定位,当权利人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很难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文以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为视角,通过对网络隐私权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由于信息传播速度比现实社会要快得多,肆意的侵权信息以及侵权言论在几秒钟的时间就传遍世界的每个角度,这对于人们隐私权侵犯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因此讨论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全新网络隐私权在民法范畴内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以直接方式保护最为有效。本文对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方式进行了阐述,并对侵害隐私权的责任构成和责任承担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网络隐私权仅指公民在网络活动中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数据依法受到保护的人格权;对不同类型的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应采取不同的归责原则追究民事责任;我国应构建以民法典、网络隐私权保护专门法、网络隐私权保护特别法的三层次的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7.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也在增加,隐私权做为一种人格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何为隐私?什么是隐私权?我国现行法律又是怎样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就这些问题,笔者翻阅了资料.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8.
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理论,自此人类开始对基因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何进一步将已经解析的基因组情报加以充分利用,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课题,同时与基因技术相关的伦理、法律以及社会问题研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基因隐私权即为被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对基因隐私权的概念、特征以及保护现状作为切入点,提出对我国基因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晓飞 《法制与社会》2013,(26):265-266
我国的隐私权保护是比照侵犯名誉权行为来处理的,它并没有被现行法律确认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这是其带有明显"滞后"特性的根本原因。而以"附庸"形态存在的隐私权在民法规定中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不仅缩小了隐私的界限范围,而且使得各部门法中的隐私权保护也不能相互衔接和统一。  相似文献   

10.
11.
Privacy and the Question of Techn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stin  Lisa 《Law and Philosophy》2003,22(2):119-166
Law and Philosophy -  相似文献   

12.
美国隐私权的宪法保护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建立在其独特的司法审查的基础上,有其独特的特色,不仅体现在通过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回应了公民权利运动对隐私权保护的要求,而且宪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具有开放性,虽然美国宪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受制于社会传统伦理道德和政府的政策,但是通过消极的个案判决方式从基本人权的角度确立了宪法对自决权意义上的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基因检测技术与基因隐私权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基因检测引发的相关法律和道德问题备受争议。基因隐私权有别于一般隐私权,其有特定的内容、性质及特征,在犯罪DNA库建立、亲子鉴定、雇佣及保险过程中进行基因检测应严格遵循知情同意、知情选择及信息安全等原则,此外也要兼顾公众知情权。应当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技术发展的保护机制,以实现合理使用遗传信息与保护基因隐私权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空间的便利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宪生 《河北法学》2005,23(8):61-64
网络———这个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的现代技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也使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一味地依靠传统的方式来工作、交往、传递信息,而是改用网络。在网络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身份透明了,生活变得便捷了。然而正是网络的种种便利,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网络隐私,就此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人格权,受到各国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我国对隐私权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晚,在理论与实践中有许多问题亟需澄清。有必要从比较的视野研究域外隐私权的保障依据、保障界限以及保障模式,目的是在比较和借鉴中为中国隐私权保障的制度建构提供理论基础,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晨清 《政法学刊》2008,25(6):37-40
基因信息包含了一个人生命的全部秘密,应纳入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基因隐私权的内容包括采样时的知情同意权,基因信息的知晓权,基因信息的保密权,基因信息的利用权。侵犯基因隐私权具有便捷性、隐蔽性、关联性、实质性、长久性等特点。我国立法应确立基因隐私权。侵害基因隐私权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发展过程中,弘扬人的主体性,保障人格尊严、生活自由、个人权利之不可侵犯,是民法学与时俱进的使命。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和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实践中网上侵权事件,尤其是侵害网络隐私权的事件频繁发生,使得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两大立法模式以及目前我国在网络隐私权方面的立法状况,对构建我国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永志 《河北法学》2007,25(12):101-107
隐私权的刑法保护顺应了我国保护人权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我国刑法由"国家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符合防治严重侵犯隐私权行为的客观要求.我国刑法典保护隐私权的相关规定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具有间接性.建议我国刑法设立"非法获取、散布隐私罪".  相似文献   

19.
论隐私的法律保护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是自然人人格权的重要内容 ,但并不是所有的隐私都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保护的隐私的范围应严格限定为具有合法性的个人隐私。由于我国现行立法没有对隐私做出具体的规定 ,一方面使得公民的隐私权难以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另一方面又有试图将隐私范围扩大化的倾向 ,并使隐私权超出合理的范围而与其他权利相冲突。  相似文献   

20.
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伊珊  崔析宗 《法学杂志》2007,28(4):155-157
网络隐私权是在网络时代传统隐私权的一种延伸,由于隐私对民事主体日常生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隐私同样也应当受到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视.本文简要阐述了网络隐私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网络隐私权的内容、保护现状和进行立法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