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地方戏曲日渐衰落的背景下,黄梅戏通过对曹禺的名剧《雷雨》的改编异军突起,成为时下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明星。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视角,细致解读黄梅戏版《雷雨》的改编和接受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思考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思想状况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
100多年来,黄梅戏艺术从草台登上舞台,从民间小戏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大戏,经过了极不寻常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黄梅戏艺术出现了两度繁荣,推出了《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和《红楼梦》、《无事生非》等大批优秀作品,涌现出了以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为代表的表演艺术家群体和以陆洪非、金芝、时白林、胡莲翠等为代表的名编剧、名作曲、名导演。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黄梅戏的“艺术年”、“发展年”、“影视年”的有力推动,黄梅戏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实现了“梅开三度”,一批…  相似文献   

3.
100多年来,黄梅戏艺术从草台 登上舞台,从民间小戏成为有全国 影响的地方大戏,经过了极不寻常 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 代初、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黄梅 戏艺术出现了两度繁荣,推出了《天 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和《红 楼梦》、《无事生非》等大批优秀作 品,涌现出了以严凤英、王少舫、马 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为代表的表 演艺术家群体和以陆洪非、金芝、时 白林、胡莲翠等为代表的名编剧、名 作曲、名导演。20世纪90年代末,经 过黄梅戏的“艺术年”、“发展年”、  相似文献   

4.
雷高林 《党课》2014,(7):116-118
贵州安顺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其中屯堡地戏就是一绝。屯堡地戏一般每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称为“玩新春”;另一次是在七月谷子扬花的时节,称为“跳米花神”。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演义》《三国》《薛刚反唐》《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武戏。演出时,表演者将插着长长雉尾的面具(当地人称之为“脸子”)仰戴在头顶,脸罩黑纱——据说这是为了不挡住嘴巴,好让唱声传出去,同时也方便观众站在高处往下观看。  相似文献   

5.
10月18日至20日,第八届中老缅泰越边境地区文化艺术节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办。五国艺术家分别在州民族体育运动场景洪剧院、民族风情园、版纳乐园等地,为中外来宾和各族群众献上精心创作的文艺节目;他们5次同台演出,交流技艺、展示了五国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各国艺术家独领风骚、别具特色的的优美歌舞、音乐服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国边境文化艺术荟萃,扩大了文化交流,相互增进了友谊,对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届五国边境文化艺术节,是1993年由泰国清莱府倡导并承办的,第九届也将由清莱府承办、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天玺出席了本届艺术节开幕式,并会见了各国代表团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江淮》2008,(2)
"找到了喂,找到了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找到了她永恒的爱情,而赵嫒媛则找到了她挚爱、并将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黄梅戏。1980年,14岁的赵嫒嫒考入了安庆市黄梅戏一团。20多年来,她主演过多部舞台大戏,如《杨乃武与小白菜》、《包公嫁女》、《卖油郎与花魁女》、《孔雀东南飞》等,  相似文献   

7.
孙娟 《江淮》2004,(11)
黄梅戏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戏曲剧种,是安徽的标志和骄傲。经过数代人的奋斗,黄梅戏从草台走向舞台,从民间“里巷传唱”,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创造了黄梅戏艺术发展史上的三度辉煌。这朵艺术奇葩之所以越开越艳,除了适逢伟大的时代这一根本原因外,尊重、遵循艺术自身发展规律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让黄梅戏像二人转那样“转”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黄梅戏以其曲调舒畅、歌词清丽、雅俗共赏的特点逐渐发展成了强势剧种。我读书的时候,百看不厌的电影是《天仙配》,最崇拜的偶像是严凤英。毫不夸张地说,黄梅戏这朵农耕文化的奇葩,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代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1949年4月7日,是黄梅县历史上一个光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三军三十七师一九团,从安徽省宿松县进入湖北省黄梅县境,一举解放黄梅县城。驻县城的国民党县政府办事处和部分武装,不战而退,从水陆两路,分头经下新和濯港,逃到孔垅。县城的工商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夹道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欢庆黄梅县城的最后解放。胜利来之不易。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10月,黄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黄梅地方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配合北伐军夺取了黄梅县城,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县政府,实行国共两党合作,…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8,(4)
不管千里万里,生活在外的安徽人,只要听到黄梅戏《天仙配》的旋律,就好像又回到了家乡,闻到了母亲煮饭的香味,那份熟悉的温暖,熨贴心怀。以《天仙配》为代表的黄梅戏,已成为我们安徽引以为自豪的文化形象,成为安徽人用心守护的心灵慰籍和思乡寄托。前些日子,某电视台播放了新拍的连续剧《天仙配》。作为安徽人,我格外关注地看过一两集。未  相似文献   

11.
从艺50多年来,我在《海鹰》《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侦察兵》《南海长城》等30多部优秀影片中塑造了一个个军人形象。观众给了我极大鼓励,形容我是"银幕第一军人"。其实我认为,每每投入创作,都要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这是演员最起码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由我省唯一的豫剧团——广元市豫剧团改编排演的大型纪实现代剧《孔繁森》,以艺术的手法,塑造了孔繁森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克己奉公、鞠躬尽瘁的当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该剧自1995年8月公演以来,在省内各地演出近百场,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观众赞誉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6,(3)
正"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今年春晚上,一首融合黄梅小调的歌曲《六尺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六尺小巷背后诠释的宽厚仁爱、恭谦礼让、修身为先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颂扬。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的"六尺巷"是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180米长、2米宽的小巷道。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的桐城  相似文献   

14.
1942年初,由周恩来倡议的“雾季公演”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业绩。两个多月来,由进步剧人组成的民间性质的中华剧艺社已上演了《大地回春》、《天国春秋》、《愁城记》、《大雷雨》、《钦差大臣》六出名剧,其它剧团演出的《北京人》、《棠棣花》也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一时间,重庆人民看话剧成为时尚。春节将临,以话剧票馈赠亲友成为一种时髦。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越剧《红楼梦》里的“宝哥哥”、“林妹妹”的扮演者徐玉兰、王文娟 ,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几乎是家喻户晓。而大多数观众却不知道 ,她们曾穿上军装 ,跨过鸭绿江 ,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过。徐玉兰、王文娟都出生在越剧之乡——浙江。徐玉兰 1 2岁入东安舞台科班学艺 ,1 945年参加丹桂剧团 ,与筱丹桂合作演出。王文娟 1 2岁拜师学艺 ,1 948年参加由徐玉兰组织的玉兰剧团。从此 ,她们开始了合作演出生涯。她俩先后在越剧《追鱼》、《春香传》等戏中饰演男女主角 ,奉献出一出出表现人间悲欢离合的悲喜剧。当然 ,她们还是以合…  相似文献   

16.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五幕话剧《矿山兄弟》,是一出反映现代矿工斗争生活的好戏。特别是我们,作为煤矿工作者,看了之后更感到十分亲切,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这个戏由人艺送到我们矿区演出以后,工人们说:“这是咱们煤矿工人自己的戏,演到我们矿工心眼里去了。”大家都殷切地期望文艺工作者们能经常深入到矿区来,多写多演些这样能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剧目。话剧《矿山兄弟》以推行岩石掘进“一次成巷”的科学实验为题材,用鲜明的阶级观点比较深刻地刻划了几个先进的矿山基层干部、老工人  相似文献   

17.
胡益华 《实践》2008,(6):42-42
2008年3月27日,当春意盎然的北京正欢欣鼓舞地准备迎接"奥运"火炬的到来时,国家大剧院投入使用以来第一个入场演出的省级文艺团体——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为首都观众送上了一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当观众在惊天动地的鼓乐声中惊叹乐队的豪华阵容时,他们身不由己地进入了由音乐营造的中国北方草原,随着《彩虹》、《额吉》、《亲托》、《飞翔》等13个乐章的展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英雄的一生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此时,青年诗人阿古拉泰又一次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作为《成吉思汗》文学剧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27日,当春意盎然的北京正欢欣鼓舞地准备迎接奥运火炬的到来时,国家大剧院投入使用以来第一个入场演出的省级文艺团体——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为首都观众送上了一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当观众在惊天动地的鼓乐声中惊叹乐队的豪华阵容时,他们身不由己地进入了由音乐营造的中国北方草原,随着《彩虹》、《额吉》、《亲托》、《飞翔》等13个乐章的展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英雄的一生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此时,青年诗人阿古拉泰又一次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作为《成吉思汗》文学剧  相似文献   

19.
王敏 《求是》1995,(17)
一棵茁壮的大树,巨人般地矗立在舞台上,顶天立地。一条条根络深深地扎进大地,弯曲的枝桠像臂膀一样地托起苍穹。这是辽宁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鸣岐书记》的舞台美术的主体形象,也是这个戏的主题象征。它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围绕着种子和土地的主旋律,将张鸣岐的动人事迹编织在一起,演出者以饱满的激情,质朴写实的手法,时而舒缓,时而激扬,宛如一首浑厚的乐章,抒发着对张鸣岐的崇敬与呼唤。 有位观众说:“我由衷地爱看这样的戏,我愿意看到我们党的这些好干部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特别是在出现了王宝森这些败类,玷污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的今天。看  相似文献   

20.
剧场的掌声     
我是个戏迷,一有空就巴不得去看戏。最近,我一连看了几出“包青天”的戏。我第一次看“包青天”戏时,发现“包青天”一出场,剧场里观众自发发出热烈的掌声。第二次是在另一剧场看“包青天”的另一出戏,观众与上场也不同,但当“包青天”出场时,剧场里也发出热烈的掌声。第三次看“包青天”的戏是在离家千里之外,戏的内容不同,观众当然也不同了,但当“包青天”出场时,剧场还是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以后看了几场“包青天”戏,同样出现类似情况,不由我思索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