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政治文明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 ,其程度随人类历史进步而不断提高。在今天 ,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是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内在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由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入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模式.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分别形成了"民主优位"和"法治优位"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时间里逐渐走向融合,20世纪以来的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并没有消解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冲突,依然在民主与法治之间保持着均衡与张力.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民主与法治是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主体框架,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及其均衡不但划清了西方政治发展的轨迹,而且界定了思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和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 ,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法治和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这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宪政法治与政治文明关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政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宪政是以“宪法”为起点、民主为内容、法治为原则、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法治既是一种理念,也要通过一系列制度表现出来。宪政与法治紧密相联,宪政法治意味着一种法治型的宪政。  相似文献   

5.
论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是政治文明的主题和标志.民主的要义是主权在民,法治的要义是依法治理.单一的民主或单一的法治都不完美,民主和法治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今后是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要把握好民主前行的方向和思路;要完善现有的民主制度;要加强党和政府的民主建设;要为民主的发展和实现创造条件;要依法治国,不断提高法治水平;要让民主和法治共生共长、共同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主法治双管齐下,用以监督制约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6.
向前  安静 《前沿》2013,(19):97-98,136
“民主与法治的分离”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瓶颈.同时,在我国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公众所扮演的“民主参与角色”起了巨大推动的作用,为此,特将“网络问政”引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通过网络问政的规范化建设,实现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治化是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民主与法治是其中的精髓。政府法治化的路径选择必须与政治文明建设相契合: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来实现人民民主;通过依法行政、行政的司法规约、完善政府自律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来提高政府效能,保证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政府法治化是迈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法治属于政治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理论创新。通过考证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和标志;通过对政治文明内在品质的分析,说明高度民主政治必然是法治政治;通过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实际与趋向的认识,强调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9.
万强 《时代主人》2007,(7):26-27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民主价值的体现和重要手段,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监督法继立法法及其他法律之后,把公民参与制度确立为我国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人大监督工作在理论与制度上的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0.
30年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从“动乱无序”到“有法可依”,从“保守僵化”到“民主开放”的过程,逐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1.
叶慧  胥红 《今日浙江》2012,(16):50-51
法治建设,根在基层。夯实“法治浙江”的基层基础,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和践行的重点。1998年,我省在宁波开始试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之后,全省各地陆续开展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有676个村(社区)被授予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其中有50个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检测政治文明的价值标尺,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途径,是推进民主政治的保证。总之,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直接体现了该国政治文明的程度和水平,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的理论定位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那述宇 《前沿》2001,3(9):11-15
所谓政治文明 ,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进步水平和发展成果 ,它标示着一个社会的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发展状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不只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还包括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赖以顺利进行的制度安排和体制保障 ,是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桥梁。政治文明建设的重点 ,在于扩大民主、实施法治  相似文献   

14.
法治建设,根在基层。夯实“法治浙江”的基层基础,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和践行的重点。1998年,我省在宁波开始试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之后,全省各地陆续开展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有676个村(社区)被授予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其中有50个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认为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过程 ,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完成进程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划分为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所达到的特定境界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一定阶段的外在表现 ,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该分成低层到高层的不同形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互促进、共同推进 ,并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认识的过程与成果的统一 ,具体操作与全面推进的统一 ,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公安执法提出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萍 《公安教育》2003,(10):22-2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并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制文明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结合公安法制工作的实际,1990年4月和…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吹响了建设“法治浙江”的号角。从此开始,浙江的法治建设必将谱写新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8.
玄玉姬 《新东方》2008,(9):39-4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依法行政”。这就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实现途径。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实际上已经指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途径,那就是通过建立民主与法治的制度框架,实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26-27
答:十八大强调,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20.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键要素,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有别于西方民主的新型民主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实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民主的具象化表达,它筑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立场成功融入全人类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对建构在西方传统的主客体“二元对立”、“西方中心”“零和博弈”思维方式之上的西方民主模式实现了系统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普世价值”和西方政治体制的桎梏提供了全新替代方案与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