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法是依法审理案件、栽判争议的活动,立法所反映的精神和意志.最终须依赖于司法程序和司法行为。司法是法律的实现,也是正义的实现,作为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公正司法是全部法;台的灵魂。这就不难理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一大目标是推进和保障“公正司法”,并设计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司法公信力、重建社会公正的司法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13,(12):40-41
陈光中、龙宗智在《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撰文《关于深化司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提出,一是深化司法改革必须遵循司法规律,即:严格适用法律,维护法制权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格遵守法定正当程序;司法的亲历性与判断性;维护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是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二是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大月刊》2010,(2):18-18
推进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 金融危机、“钓鱼执法”和社会矛盾凸显对政府职能转变和公正司法、执法为民的要求更加紧迫。许多代表充分肯定政府工作报告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认为更重要的是拿出有力措施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4.
陈招生 《湖湘论坛》2002,15(5):34-35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遇到一些现实矛盾,并导致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如何走出思想误区,克服现实矛盾,努力实现公正司法与维护稳定的有机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和重要的课题。一、认识“三个一致”,走出思想误区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全面遵循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实现法律目标的一系列执法活动。它应包括遵循法律的基本精神和执行法律的具体规定,前者是公正执法在深层次上的要求,后者比较直观,也容易把握。社会稳定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阶段,社…  相似文献   

5.
全面实施监督法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在监督选题上,必须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在监督方式上,必须坚持运用各种法定形式做好经常性监督工作,突出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这一主要监督形式:在监督过程中,必须提高监督工作的社会参与面,增强监督审议这一透明度,依法做好向社会公布和代表通报的工作,接受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监督;在监督工作的目标上,必须突出监督实效,加强对“一府两院”整改工作的跟踪检查,推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6.
齐奇 《今日浙江》2014,(24):30-30
全省法院要结合新时期法院工作实际,在加强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3,(27):20-21
首先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如果执政者意识不到法治的重要性,不能够率先垂范的话,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很难形成。政府是老百姓的楷模,政府官员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社会。所以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立法机关科学立法,这些都是影响法治信仰的重要因素。比如上访就是封建人治文化的产物,消除此类现象,就必须使领导者意识到这种人治方式的弊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天津人大》2010,(4):38-39
监督法颁布实施以来,河东区人民法院不断健全完善接受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努力促进公正司法,以公正、高效、权威的审判,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河东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次会议安排,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报告2006年以来人民法院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请予审议。规范司法行为,对于确保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市人大常委会强化对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实施监督,按照抓典型,讲效果的要求,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案件,依法进行监督。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依法监督原则;不直接办案原则;事后监督原则;集体行使职权原则。把纠正错案,督促和支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作为对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实施监督的目的,通过有效的监督,促进了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强了执法队伍的建设,发挥了人大的作用。从2000年1月至2002年4月,对案件实施监督共计37件。我市人大对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实施…  相似文献   

11.
2013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中央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同应人民群众对政法T作的新期待,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代表说法     
《人大论坛》2013,(4):46-54
张群山代表: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形成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公正司法的能力;实行法官、检察官任期制,期限未满不能离职。  相似文献   

13.
莱芜市钢城区人民法院院长郭玉萍是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她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她所领导的法院被省高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她本人也被评为全省优秀女法官,荣记个人一等功。  相似文献   

14.
林秋琴 《桂海论丛》2005,21(5):75-77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公正司法作为司法公正的实现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不公正司法的表现、成因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危害,提出促进公正司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监督法的规范、指导下,掌握和运用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提高监督质量,体现人大监督的核心价值,促使“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听取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和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后,代表们一致认为,过去的五年中,“两院”认真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在加强法律监督、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推进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长宁区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从区情出发,着眼于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着眼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着眼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抓好普法、执法、监督三个环节,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在依法治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32):3-3
四中全会确定依法治国路线图 10月20日至23日举行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重大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莘县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工作,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参加庭审、调解纠纷、法律宣传、监督法院、公正司法等方面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以来,该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理各类案件321件,类别涉及民商事、刑事和行政等类型案件,调撤比例达90%以上,当事人满意率100%,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14,(18):36-37
大家知道,“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的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为什么要这么提呢?因为之前的法律规范还真的不都是良法,也不好说是恶法,至少是有一些属于良善程度不够的法。这种情况下,你如果越是执行,可能离我们的法治效果、社会效果越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