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一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通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而广为人知它再鲜明不过地揭示出了已经漂洋过海和即将漂洋过海的人们那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当主人公王启明在纽约的大街上骂天骂他骂美国时所有的人都感到解气.却又有一丝无奈,然后依然争先恐后地涌向那变换着天堂与地狱幻影的远方。这一切仅仅是几年前的事情。“我想,如果是在今天王启明就不用在纽约骂大街了。他可以回来搞一个网络公司。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硕士生张正说。当时许多人是将《北…  相似文献   

2.
搞城建规划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但是规划科科长包生全眼里,这却不过是一个可以捞钱的“肥差”。一次,他出去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道路及植被严重受损,于是,他向有关评审投资中心提出评审意见,并拿刀投资计划,此后,包全生全开始“忙碌”起来。  相似文献   

3.
2013年6月17日新华网刊登邓海建的文章,文中指出在华的德国人雷克看不懂中国的微博情绪。他在微博上这样“抱怨”:“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相似文献   

4.
讳癞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当过和尚,剃过光头,也曾偷过人家东西。当了皇帝以后,他对“秃”、“贼”一类字眼极为忌讳。据《剪胜野闻》记载,他还因此杀过一些无辜。杭州教授徐一夔,作贺表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赞语。朱元璋看了却勃然大怒,说“生”是骂他作“僧”、“光”是骂他光头,“作则”是骂他“作贼”。  相似文献   

5.
贼仗钱势     
无论是何许人也,只要他有了钱,不管这钱来路合不合法,体不体面:不管这钱是不是辜负了上司对他的信任,辜负了自己的职责,用卑鄙的手段偷来的。只要是拥有了它,那他就是一个天管不了,地管不着,可以在社会上摇着膀子横晃,谁也不敢惹谁也不敢管的“爹”!甚至就是警察也不在话下,想骂就骂,想打就打,由着性子耍猖狂。这就是哈尔滨小偷衣绍勋可笑的混蛋逻辑。衣绍勋是哈尔滨市第一煤气供应公司财会处一名员工。别看这小子干正事儿不行,泡妹妹倒有几分本事。真应了那句“有好男无好妻,癞汉子找个娇滴滴”的老话,他没费多大心思就和…  相似文献   

6.
谒雪峰墓     
章武 《福建乡土》2008,(6):9-10
在中国人的地域性格版图上,历来的说法是: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而江南乃才子佳人温柔之乡。也许,就总体而言,它有一定道理,但若具体到某城某地的某一个特殊人群,则未必如此。比如,同属江南的浙中金华、义乌一带,就尽出一批有骨气的文人:在古代,有敢于执笔声讨当朝女皇武则天的骆宾王;在当代,有因写《海瑞骂皇帝》而身陷“三家村”文字狱的吴晗;以及被错打成“右派”的艾青、冯雪峰……  相似文献   

7.
张辉 《现代领导》2010,(1):40-40
明末大文人兼大官僚钱谦益成名甚早,15岁时他就写出了《留侯论》,气势纵横,令人惊叹。钱谦益是晚明诗坛领袖,被誉为“江左三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幽默·艺苑     
简单 艺术、政治和人生三者有一个共同点——最高境界都是简单。 有些人认为简单很简单,便简简单单地追求简单,其实简单并不简单,有些人以为不简单很简单,便很不简单地求取不简单,其实不简单很简单。 求简单的人未必求得到简单,求不简单的人未必求得到不简单。民间笑话 年高几何 从前,有个人很怕老婆。有一天,他趁老婆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一盒年糕,晚上让老婆发现了,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并罚他跪到三更。第二天,他越想越气愤,他搞不通自己的命为什么这样苦,便上街找算命先生给自己算命。算命先生问:“请问贵庚多少?” 他赶忙…  相似文献   

9.
工商社会的最大哀痛,莫过于人文精神在经济与技术的重重围困下日趋式微。文人其萎,不得不依附于权贵和资本,摇其尾帮其闲,勉强分得一杯羹。纵目宇内,常见千人之诺诺,独不见一士之谔谔。偶有一二取批评角度者,常人即以英雄视之。如文人李敖,上骂蒋中正,下批金大侠,激情与唾沫齐飞,名气共绯闻一色。然而时间稍长,人们便不难看穿李氏之伎俩:原来他所批判的怒骂的,都是不可能对他构成威胁的。换言之,对那些真正能威胁到他的利益者,李氏不仅三缄其口,甚至不惜曲意奉迎。与四川历史上以敢骂人、会骂人而闻名的刘师亮相比,李氏之哗众取宠何足道哉。  相似文献   

10.
闲言碎语     
当今社会生活好了,穿着打扮也像样了,识字的人也比过去多了。可不知怎的,工资涨了也骂,不涨也骂。端着白米饭,碗里埋着肉也骂。挤公共汽车碰着也骂。春天刮大风骂老天爷,冬天暖气不热骂领导,从春天骂到冬天。没有教养的人在骂,有教养的人也在骂。有地位的人在骂,没地位的人因家庭琐事也在骂,无论哪个层次的人都不会因骂而有贬于他们的名声和地位。中国上个世纪30—40年代,代表人物蒋介石委员长,一句“娘希匹”,骂得国民党天昏地暗,人人自危。骂得八百万全军将士,人心焕散,毫无斗志,美式装备军队,确被共产党小米加步枪打到台湾孤岛苟延残喘。可能是因为蒋委员长骂人有术,感染有招,如今台湾很多人就继承了委员长的风范,骂人不分场合地点人物,一向认为相夫教子,操守道德的女人,在台湾也表现的十分疯狂,人纤细文弱,骂起人来却铿锵玫瑰。骂的感觉不泄愤,时而挥拳斗殴,略显威风。但台湾骂人者中,最让我崇拜的当属天下第一骂李敖李大师。遗憾的是我没有机会拜见这位现代派的铁齿铜牙“李晓岚”,如果李大师要招徒子徒孙,我一定会投师门下。  相似文献   

11.
“打官司像聊家常,这里的法官好亲切。”说这话的是老上访户袁明新。“法官工作室”的法官肖刚接待的袁明新。他说,袁明新刚来那会儿几乎是满腹怨言、大吐苦水甚至会大发脾气。几个来回以后,袁明新骂够了,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法官就趁机做工作,逐步把一个让各部门头疼的上访案件圆满化解了。  相似文献   

12.
《淮海论坛》2010,(1):47-48
千余年来,五代的冯道一直受到訾议和诟骂。欧阳修骂他“可谓无廉耻矣!”司马光骂他“乃奸臣之尤!”王夫之说冯道“恶浮于纣、祸烈于跖”。胡三省说他:“位极人臣,国亡而不能死。视其君如路人.何足重哉!”还许多人认为:冯道是历仕五朝的“失节”之人:是没有气节的软骨头;是朝秦暮楚的不倒翁.是“二三其德”的“巧宦”……这一类的论调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和主导地位。千余年来.虽然也有人说几句公道话,但是声音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3.
“代骂”     
《精神文明导刊》2005,(9):48-4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民张先生曾遇到了一件闹心事——整整一天,他家的电话响个不停,拿起电话就会传来污言秽语。过后,张先生将情况反映给记者。而此后不久,记者发现一则“代骂”业务广告,让人不得不将张先生的遭遇与此联系到一起:“电话代骂100元/天、大字报代骂200元/次、信函代骂30元/封,语言绝对新颖,不会重复,保你解气……”随后,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访。  相似文献   

14.
前两天,一位友人问我是否听说过“0-1等式三角”,我说没有。于是,他找来一张纸,写下了这样两个三角形的等式方程:他把纸递给我看。我只扫了一眼,就没好气地说:“你真是无聊,0+0当然等于0,你加到天黑它还是等于0,1+1=2,这个连3岁的孩子都知道!”我瞥了他一眼,“无聊的人搞这些无聊的东西,你不会是想让我做陈景润、华罗庚,搞数学,然后搞‘哥德巴赫猜想’吧?”我随手把纸条扔给了他。他只是笑了笑,然后又把纸条递给我,说:“你再仔细看看,别把它当成简单的数学等式。”我看了看,依旧弄不清其中有何玄机,便摇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15.
成都陕西街一间不到20平方米大小 的房间内,从地面到天花板,1800多件各式各样的古旧钟表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摆放在木架上。在这些钟表的重重簇拥中,安祥地坐着一位花甲老人他就是王泽润,一个一生倾其所有,情有独“钟”的人。 说起收藏钟表的经历,王老先生说这应归功于他的“败家”之功。少年时王泽润无意中被家里的一台旧钟所吸引好奇的他便把钟拆下来观看,过后就还不了原,父母骂他是“败家子”,还挨了一顿打。然而钟表不停转动的指针却依然使他着迷;后来在钟表元件厂工作的哥哥帮助下,他很快就学会了钟表修理技术,也正…  相似文献   

16.
初冬时节,在南国的浓浓雨雾中,记者来到长。沙,就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一些话题,采访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同志。湖南是一个拥有6400万人口的大省,这里的民政工作也在全国颇有名气,1997年初的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就是在湖南召开的。当时,国务委员李贵鲜和民政部领导多次对湖南民政工作提出赞许。记者参加了那次会议,并数次在湘采访民政工作,湖南省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民政工作是记者得出的重要印象之一。“救灾,他多次和我们一起跑灾区;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他先后四次指示,不但要求搞,而且要求要坚决搞、尽快搞、由民政部门来搞…  相似文献   

17.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1):18-20
耿彦波是个有争议的人,争议从他在灵石搞古城建设时就已开始。对他的争议,多集中在如下方面:他的挽救“古城”,是真在保护文物,还是在搞假古董;他的拆迁,伤害被拆迁户利益,是造福市民,还是政绩工程;他投入那么多资金搞市政建设,账本是否清楚,欠债能不能还得上……  相似文献   

18.
王惠 《观察与思考》2009,(12):60-60
在中国,写正史是一件重要但却乏味的事情;写野史是一件有趣但无聊的事情;至于戏说、演义基本上与历史无关,最多算是拿着“某朝那点事儿”说事而已;最后一件和历史有瓜葛的事情,就是解读,这是企图入世的文人们颇为青睐的一件事。惟一的遗憾是,解读历史很容易落得一身不是、费力而不讨好——即使作者本来就没准备讨好谁,一片苦心的用意也仍有可能被误解。莫名被骂一顿和莫名被夸一番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曹峰峻 《人民公安》2010,(17):52-55
“陈赓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东江之役一直跟着你,不是他从枪炮下把你背出来哪有你的今天!现在你要杀他,你天天说的礼义廉耻哪里去了?”蒋介石被宋庆龄骂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20.
不搞争论──一个伟大的发明王书云,胡伟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个发明─—“不搞争论”。他说:“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