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0,(4):6-8
这个痛失父亲的孩子说,父亲一生穷苦、“被人欺负”,没有文化是一个重要原因。“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对他自己意味深重。  相似文献   

2.
这个痛失父亲的孩子说,父亲一生穷苦、被人欺负,没有文化是一个重要原因。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对他自己意味深重。一年半过去了,王彪一闭眼就能想起的,还是父亲躺在殡仪馆的样子。他满脸沙子,义眼都被打掉了,全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16日晚上,河北省沙河市公安局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报警者是河北省沙河市一家小型试验农场的主人,名叫孔建魁.据他反映,自己睡到半夜,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说自己的父亲被绑架了.于是,他马上报了警.紧接着,警方又接到一起又一起绑架杀人案报警电话.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父亲·樱桃     
周玉荣 《江淮法治》2011,(16):60-61
樱桃熟了.熟在五月的浅夏里。 电话那头。父亲说:樱桃熟了。还说:树下已经掉了许多樱桃了。再不回来,樱桃都要掉光了。父亲的话里,透出了焦灼、盼望。也泄露出了无奈与伤感。于是我赶紧答应父亲这个星期一定回去.父女的一通电话以我这样的允诺而结束。  相似文献   

5.
牵手夕阳     
你爸老了!这是母亲经常对我说的话。或许父亲真的老了,至少从年龄上来看已算是耆耋之年,他腰松腿软,读报纸要挂上老花镜了。 重阳节那天,我和父亲吃完晚饭,父亲猛地一拍大腿,说,糟了,瞧瞧我这记性。,我诧异地问什么事?父亲难为情地告诉我,说母亲特意下载了几首跳舞用的歌碟,因出门买菜.叮嘱他将歌碟放入母亲的皮包里.他竞忘了此事。父亲拿着歌碟.匆匆地出门而去,我忐忑不安起来,父亲这么健忘。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相似文献   

6.
《江淮法治》2008,(20):57-57
去年6月.小李父亲的朋友为经商向他父亲借款2万元。当时双方约定年利为20%,一年后连本带利一次还清,并立有字据。可是到今年6月期满后,小李父亲的那个朋友以没钱为由拒不还款。以后又多次催要,他都以种种理由拒绝还钱,有时还蛮不讲理。小李父亲也与他闹僵了。小李想起诉他要他还款,可是有人告诉小李说这种借贷是民间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打官司也没用.说不定自己还惹麻烦。  相似文献   

7.
从前,曾在《羊城晚报》上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司机撞倒了一个人,那人还在血泊中挣扎。司机想:这下麻烦口,医好他的伤最少得花几十万。于是来个倒车干脆把他辗死,死了只需赔几万元。时值天麻麻黑,四下又无人,司机想:辗死后还是溜之大吉,连那几万元也省掉,于是开车逃离现场……。吃晚饭时,他和家人久等未见父亲回来。突然有人来告诉他:你父亲在路上被人撞死了。他开车往那个路段一看,天哪,刚才撞倒并倒车复辗的竟是自己的父亲……  相似文献   

8.
艾伦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当一名钢琴家。可她这个梦想直到80岁也没有实现,原因就是她每天都能为自己不练琴找到理由。艾伦的父亲从小就对艾伦寄予厚望,也希望艾伦能成为一名钢琴家。艾伦10岁的时候.父亲倾其所有买了一架钢琴,可是艾伦练了一会就没兴趣了,不是对老师说手疼,就是说身体不舒服。艾伦每天用各种理由放任着自己的懒惰。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而她的钢琴也被杂物埋在了墙角,尘土把琴键的缝隙都填满了。  相似文献   

9.
快乐释站     
《政府法制》2010,(6):37-37
遗传 老师在学生的鉴定表上写道:歌莉亚的话太多了,每节课都交头接耳说个不停。歌莉亚的父亲看了以后,补上一行:如果你有幸认识她妈妈就不会奇怪了。  相似文献   

10.
永恒的父爱     
周会明 《江淮法治》2009,(24):53-53
每每读到“父爱”的主题,心中便隐隐作痛,我常在酸楚中甜蜜地回忆起我那遥远而又在眼前的如山的父爱。 父亲一世清贫。小时候听奶奶说:爸爸从来没有上过学堂,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帮人家放牛,后来又做帮工,还贩卖过窑货。解放后,父亲靠自己的天分自学,成了一名在当时乡下还算不错的文化人,走上了乡镇(当时称为公社)领导的岗位。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2,(36):11-11
《武汉晚报》2012年12月6日登载胡释之文章:过去这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很快,总量超过日本,全球第二,按理说是欣欣向荣的一个国家,给人无限希望的一个国家,但你会发现一个很奇隆的现象,就是富人纷纷移民,弃船而去。这怎么解释呢?我想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法治,官员自由裁量权太大,让人没有安全感。这实际上就是人治和法治的问题。中国一直都没有建立真正的法治。你想一个县长说的话,到底他说的话大,还是法律大?人们通常会说当然法律大,但是真正到了这个县里,这个县长说的话可能比宪法还要大。  相似文献   

12.
明学 《江淮法治》2012,(22):46-47
母亲死的早,父亲又出车祸成了植物人,照顾父亲的姐姐病倒了,妹妹远在外地上学。总不能让养大自己的父亲病饿而死吧!女大学生王苓决定退学照顾父亲。  相似文献   

13.
因为交通肇事.家住安徽省巢湖市东风社区的吴军(化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在社区接受矫正。父亲、妻子没有工作,常年从事运输业的吴军驾照又被吊销.事业、生活的重压使他变得悲观消沉。居巢区司法局凤凰山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他量身定制矫正方案.解开了他的心结,如今他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吴军说,“社区矫正让我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4.
凶案目击者     
2012年6月的北京,一名12岁的少年目击了母亲被杀害的全过程后,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这名北京少年的惨痛经历绝非个案。在内蒙古,一名10岁女童亲眼看到父亲杀死母亲后又自杀;在四川,一对7岁双胞胎女孩儿目睹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在浙江,一名13岁的女孩儿  相似文献   

15.
麦家 《政府法制》2011,(32):16-16
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有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这句话是我父亲说的。父亲是个农民,只读过一年私塾,是个没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16.
学会倾听     
一只乌鸦落在窗外的树上,坐在客厅里的八十四岁父亲便问正在看报纸的四十八岁的儿子:那是什么?儿子看了看说那是乌鸦。一会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说是乌鸦。没多久父亲接着问:那是什么?儿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那是乌鸦!然而,当父亲第四次问儿子窗外树上的乌鸦是什么的时候,儿子有点咆哮了,你烦不烦,我都说了好几遍了,那是乌鸦,那是乌鸦!说完儿子将报纸翻得哗哗响。这时,父亲不声不响地从卧室里拿出一本日记,上面清楚地记着:某年某月某日,三岁的儿子看到窗外的乌鸦问父亲:爸爸,那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雏儿     
龙泉乡乡长石新听了老同学的话,心里十分难受。想一想这几年的工作,总有一种被欺骗、被愚弄的感觉。他不愿意相信老同学向村说的是实话,而宁愿相信是假话。  相似文献   

18.
自尊的代价     
今年4月6日10时左右,在单位门口,小月用一把水果刀刺向父亲,她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4月15日,年仅29岁的小月以故意伤害罪被批准逮捕,近日她将被依法起诉。  相似文献   

19.
权不能滥用     
一个平头百姓,因为不满于公安局办案迟缓,同县公安局长发生口角,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于是,公安局长下令拘留,这百姓也真就被拘留了。如果反过来,公安局长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那位平头百姓是否也能下令拘留公安局长呢?显然不能。  相似文献   

20.
一年多过去了,贵州省盘县色绿村的大山黄了又绿,如今又开始转黄,色绿村农民谭建的儿子们也长大了一岁,但他们的爸爸究竟是怎样死的,却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妈妈和村里人说爸爸是被树干部和镇上干部毒打死的,但干部们说爸爸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自己服毒自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