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第9期《故事中的人和事》7篇报道中一个个故事亲切动人,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普通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与日俱增。中国有一句古活叫“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句话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外交场合中所引用,充分说明了不同国家民众间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同于政府间的外交官方和正式,民间交往常常可以达到更加直接的沟通。早期,周恩来总理在长期从事和领导中日外交的实践活动中也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官民并举、以宫带民”等具有民间外交特色的方针,开创了新型的外交范式,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取得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的基本印象与总体评价,是一国可观的无形资产或曰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是政治性问题,也是语言性问题,国家形象的构建、推广与维护离不开语言。国家领导人作为一种官方形象,其外交演讲对国家形象的传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肯尼斯·伯克的话语修辞观,运用戏剧主义修辞分析习近平主席外交演讲的技巧,并借助"同一"理论研究其如何运用策略构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3.
舆情观察站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了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南亚各国纷纷对中国投来极大热情,外媒也对此行纷纷评价:中国将重建海上丝绸之路。撇去外交战略高大上的合作不说,这次习大大出访本身的很多细节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智慧、当今时代外交精神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经验的重要结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奋进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11):3-3
习近平访欧之旅开创外交新局 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展开为期11天的欧洲之行,除出席核安全峰会外,还访问了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其间参加活动84场,发表4篇署名文章、6次演讲,会见九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5份联合声明和一份长期规划。分析称,习近平此次访欧之行是中国外交布局中的重彩一笔,将开启中欧关系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6.
朱全国  周子渊 《前沿》2014,(7):189-191
公共外交在当代外交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其主体来看,存在着三种形式。一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政府公共外交;二是以政府主导,由各种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公共外交;三是以政府为主导,民众个体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体公共外交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大规模的、不同国家民众间的流动与交流成为个体公共外交的现实基础。个体公共外交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个体公共外交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利益与外交活动,有必要提高每一个个体的公共外交意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他就国际关系和对外战略策略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开创了大国外交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外战略与策略思想主要有: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努力发展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改革;继续坚持发展党际关系的方针;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因此,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贯穿习近平对外战略与策略思想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4,(9):52-5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连续撰文、发表演讲,阐述中国和平发展主张,展现积极外交风格。文章和讲话论证雄辩,旁征博引。本刊特整理习近平引用名言语录,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9.
在习近平主席近年来的外交活动中,他的外交风采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习主席不仅展现了大国领导人优雅庄重的风范,也流露出热情幽默的亲和力,和夫人的相互配合更是在外交中相得益彰。这从一个层面反映出中国国家实力、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国家形象被世界认可。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7月3日至4日,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单独访问一个国家。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展开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他第二次单独访问一个国家。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拉美、欧洲等几十个国家,为什么选择韩国与蒙古国进行单独访问?这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双边关系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性使然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战略思想一方面传递与外部世界围绕和平发展凝聚共识的信号。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外交战略作出了必要的调整,将周边外交作为中国外交最优先的方向,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建立了更加完善和反应更加快捷的国家安全与外交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中国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纵览全局,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成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鞠桂萍 《人民论坛》2015,(2):196-198
文章从外交新思想、新格局、新风格三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新的国际视野,突出强调我国对外工作如何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突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认真领会和掌握这些思想和理论观点,对我们把握国际形势,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去年3月中旬到现在不到400天的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17个国家以及欧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另与美国总统进行安纳伯格庄同会晤,出席了金砖国家、20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索契冬奥会、核安全峰会和博鳌亚洲论坛等7次国际会议,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并接待几十位国家元首来访。习主席所有的活动,都不是形式上的应酬,而是扎扎实实的外交进取与创新,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外交方面的论述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外交五年以来的变革与成就;第二部分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第三部分进一步指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外交布局与构思。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5,(12)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及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前世情国情结合起来,形成的丰富的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里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和平"理念等对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化导入外交古已有之,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与外交的联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文化外交的驱动器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文化外交指的是国家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推进其对外政策的实施。如何在对外交流中不露痕迹地推销自己的外交政策,以取得国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不似宣传,胜似宣传,这正是文化外交所追寻的最高境界之所在。本文拟从这一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曾涛 《台声》1997,(11)
近年来,台湾当局全方位地对外开展以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和“生存空间”为主要内容的“务实外交”,作为其巩固邦交关系、发展与台无邦交国家的“实质关系”的主要手段,而在台湾当局名目繁多的“务实外交”活动中,“金钱外交”可以说是台湾当局在新的国际背景之下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的一大发明,也被其视为拓展对外关系的法宝。人们注意到,特别是近期以来,台湾当局在拓展对外关系上,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搞“金钱外交”上,其头面人物更是以金钱开路,加紧对其有邦交的中南美国家开展“首脑外交”,以稳定台湾的外交阵地,演出让世人…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2018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是当代世界发展最快的大国,"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外交进入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这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