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周某因犯抢劫(杀人)罪,被江苏省甲县公安局于2002年5月12日实施网上通缉。案发后周某逃匿.并冒用捡来的苏某身份证生活。因苏某涉嫌诈骗犯罪在逃.2010年3月11日,山东省乙市警方误将周某当作苏某抓获,经比对乙市警方发现周某与其所持苏某身份证上的照片不符。在乙市警方审查其真实身份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对一般自首,本文阐述了司法实践中对自动投案以及如实供述的认定,着重指出形迹可疑情况下自首的掌握标准,被害人是当然的投案对象以及翻供对自首认定的影响。对特别自首,文中则主要探讨了在特别自首与一般自首、余罪自首竞合的状态下,自首类型的认定。本文通过对自首制度的学习和思考,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提出了完善我国的自首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单位自首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清燕 《法学杂志》2004,25(4):49-50
伴随着单位犯罪在《刑法》中的法典化,单位自首制度已成为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新课题。该文论证了单位自首存在的刑法依据,单位自首的原则,分析了单位自首主体、单位自首行为及单位自首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作为重要量刑制度之一的自首制度,它的价值目标当然包括了正义、秩序要求,但随着刑罚理念的变迁,它又是协调合理罪行比价的重要依据,因而具有公正要义的时代元素。为健全“犯罪→刑罚→行刑效果”这种刑事机制和矫正我国具有偏重特质的刑罚结构,引入能起均衡作用的自首制度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刑事司法实践中,由于自首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认定标准的不统一,尤其是具有争议的单位自首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审查中的自首认定的混乱,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权威,对于犯罪人也造成不公平待遇。本文现以司法实用为视角,在重新厘清自首认定的依据与价值的理论上,着重就单位自首、纪检监察部门审查中的自首等问题提出予以规范认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制度.正确适用自首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鼓励和引导犯罪分子自动投案,改过自新,进而有效地实现刑罚的目的.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刑法确立的自首制度的定义、价值、形式,以及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的认定进行分析,阐述自首在我国刑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认定一般自首和特殊自首,并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完善自首制度提出笔者的看法和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钟国辉 《法制与社会》2010,(35):375-376
近些年以来,职务犯罪自首情节的认定和运用存在诸多不严肃和不规范之处,两高为此发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职务犯罪自首情节的认定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重要量刑制度之一的自首制度,它的价值目标当然包括了正义、秩序要求,但随着刑罚理念的变迁,它又是协调合理罪行比价的重要依据,因而具有公正要义的时代元素。为健全"犯罪→刑罚→行刑效果"这种刑事机制和矫正我国具有偏重特质的刑罚结构,引入能起均衡作用的自首制度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刑事司法实践中,由于自首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认定标准的不统一,尤其是具有争议的单位自首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审查中的自首认定的混乱,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权威,对于犯罪人也造成不公平待遇。本文现以司法实用为视角,在重新厘清自首认定的依据与价值的理论上,着重就单位自首、纪检监察部门审查中的自首等问题提出予以规范认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菊萍 《法制与社会》2012,(16):297-298
要正确认识自首的本质,就必须引入自首行为与自首制度两个概念.本文主要论述了自首的本质、自首制度、自首行为等.  相似文献   

9.
自首     
何进 《江淮法治》2012,(12):33-33
大宋神宗熙宁元年期间.山东登州有个女子叫阿云.经其父母作主,早早许配了人家。阿云的未婚夫是出了名的相貌丑陋.阿云自诩年轻貌美,心里不甘.到后来竟然起了杀心。一目深夜,阿云摸到未婚夫家里。乘未婚夫熟睡之际.拿刀砍杀未婚夫。由于力弱和紧张,虽然砍了十几刀,但仅仅只伤到未婚夫的手指。阿云最终仓皇逃离。案发后,官府的人怀疑是阿云所为,就把阿云传来讯问.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案情:2001年4月下旬的一天,孔某受人邀约,伙同盗窃长寿供电局价值人民币二万余元的电量33398KVH。2002年2月14日,孔某经其父规劝、陪同来到原长寿县公安局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伙同他人盗窃电能的犯罪事实,当日被该局以交纳保证金5000元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11.
戴锐 《政法学刊》2005,22(5):16-19
自首制度的意义在于感召犯罪分子在悔罪的基础上主动投案,如实交代罪行,从而有效惩治犯罪,降低法治成本,并促进他们改过自新.自首行为应当具备悔罪自责心理和主动受罚心理两个心理要件,怀有压力情势下的被迫心理、逃避惩罚的自保心理和毫无悔意的绝望心理的投案者并不符合自首的本质规定,应当将此类投案与自首行为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彭跃云  刘斌 《法制与社会》2012,(26):123-124
一般自首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刑罚原则和量刑原则,也是对于实施犯罪行为后具有悔罪表现的犯罪行为人以宽宏的刑罚;自首又具有主动性、自愿性.因而,自首主观心态在司法实务中的认定就成为尤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如何认定自首的主观心态,则是司法实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设立的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正确适用自首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鼓励和引导犯罪分子自动投案,有效实现刑罚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关于自首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本着探究自首制度深层次内涵的目的,从阐述自首制度的概念、特征入手以自首制度的价值分析等问题为切入点,剖析自首制度在立法上的缺陷,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曹坚 《中国律师》2000,(8):58-59
  相似文献   

15.
16.
单位自首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单位自首的成立条件单位自首的成立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自动投案,即犯罪单位在实施犯罪之后至归案之前,出于其集体的意志主动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该单位实施了特定的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并最终接受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行为。其二是如实供述单位的罪行。参与实施单位犯罪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身投案或者经授权委托并能代表单位投案意志的其他人代为自动投案后,必须要由其中的自然人实事求是、客观、彻底地供述单位的全部罪行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自首的定义进行分析,从而为认定自首厘清了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践中对于职务犯罪自首的认定历来存在着诸多争议,但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出发,检察机关又应重视自首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从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个层面上严格认定自首。本文就职务犯罪自首的多种情况加以梳理、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梁雪 《法制与社会》2013,(10):15-16
刑法体系中一项重大的量刑制度是自首制度。随着自首制度的演化,我国当代刑法的自首制度在古代自首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自首主体上增加了特殊主体的范畴;处罚原则上采取了宽严相济、主客观相一致;在自首投案方式上以维护法律的权威为其侧重点,法律与亲情合理兼顾。由此可见现代自首制度适用较古代更为严格,表明现代法律对客观、公正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犯罪的主体。但刑法中的相应制度却并没有进行同步的改变,对犯罪单位能否适用自首制度没有予以明确地规定。文章对自首制度能否适用于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以及相关处罚原则等问题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