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013年3月,被称为“国五条”的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及各地配套细则出台。新的楼市政策对于平抑房价的效果还有待检验,可一个立竿见影似的连锁反应是:婚姻登记处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有公开信息显示,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广州、昆明等城市,离婚登记人数都一度成倍增长,刷新了纪录。  相似文献   

2.
郭强 《今日上海》2011,(2):16-19
一段时间以来,对全国城市来说,上海“楼市风向标”正发生变化。 一方面全力建设保障房的政策频出,一方面保障房建设工程大规模启动。不少市民都注意到,在浦东世纪公园左近的繁华地段,一边是中高档商品房,一边是已立起的“青年人才宿舍”,众多媒体的报道中都这般说:“这是上海楼市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时空     
《新疆人大》2013,(5):2-3
3月底,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直辖市和其他一线城市按规定出台楼市调控地方版细则,加上此前广东公布的调控细则,以及国务院规划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从限购、限贷到税收、信息联网.新一轮调控政策升级为“史上最严”,有望在二季度让楼市停下上涨的脚步  相似文献   

4.
无言的结局     
无言的结局邱冬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觉得和他生活在一块儿太没趣了,于是,新的一天的早晨,你拒绝了他的拥抱,对他说:“我们离婚吧!”他瞪大了眼睛,感到莫名其妙,“你疯啦!”你坚定地说:“我没疯,真的,我们离婚吧!”他一下子默然不语了。那天旱上他连早...  相似文献   

5.
作为“楼市风向标”城市之一的上海,在已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不断加强市场监管,土地供应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双双“提速”,楼市预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刘彦华 《小康》2023,(31):24-26
<正>楼市是个“政策市”,但又不单单是个“政策市”。如果说将政策取向从“防过热”转变为“防过冷”是适应楼市供求关系变化的应时举措,那么,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才是长远之计。楼市素有“金九银十”之说。今年以来,面对楼市复苏放缓这一新形势,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楼市新政,尤其是自7月末住建部明确楼市政策优化三大方向之后,8月25日,住建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文,推动落实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并将其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  相似文献   

7.
闻载 《现代领导》2005,(10):10-10
近来,随着政府调控楼市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投机炒房迅速降温,楼市成交量呈现萎缩,一些楼盘价格也有小幅回落。但同时,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以及针对调控的种种争论。为此,就近期有关楼市热点问题,《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资深教授、上海市信息协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尹伯成。  相似文献   

8.
楼市低迷,长三角南京、上海、杭州三地近期不约而同在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购房入户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等多个方面作出了调整。  相似文献   

9.
张玉龙  刘志扬 《台声》2002,(12):27-29
公元2002年8月29日,一个海峡两岸IT产业界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居全球晶圆厂龙头地位的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外界宣布:台积电与上海市松江区已经完成签订投资意向书,未来将在该地区进行投资!由此,两岸业者关注多时、计划8年、总投资达100亿美元的台积电“落户”上海案的“?”号已经成为“!”号。有专家为此断言:包括先前“台联电”落户苏州、“中芯国际”和“宏力半导体”落户上海浦东在内的台湾IT产业界的“四大巨头”,现在已经全部在大上海区“安营扎寨”。而以上海为“轴心”,苏州、无锡与杭州…  相似文献   

10.
在被视为“楼市风向标”的上海,住房牵动着市民的喜忧。2009年12月18日,上海经济适用房首批房源正式接受市民申购。 房价飞涨,“蜗居”难安,经济适用房承受了太多的期待,也有不少疑问待解。经济适用房如何定价才算“经济”?经适房能否惠及“夹心层”?能否平抑房价飚涨?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为此专访了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楼市又在充满争议中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楼市运行从2007年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房价“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楼市总是那么令人纠结,怕它涨太快,又怕它跌太快,分寸不知如何拿捏,时机不知如何把握。这不,持续一年半多的“史上最严调控”似乎又到了一个节骨眼上。此时,楼市“降价潮”在全国逐步蔓延,“限购”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李稻葵的观点是:“房价上涨不可能,那样是政府掮自己耳光,但房价大跌也不可能,因为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下降的话,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3、4月份对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是个具有标本意义的特殊时段。一年前,国家接连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楼市逐渐降温;一年后,北京、广州、深圳的房价一路走高,就连上海房地产市场近来也呈现出种种“抬头”的迹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年前出台的“国八条”的核心思想(或目标)是稳定房价,从一年后的结果看,该初衷基本上落空。而有关决策部门也开始承认政策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9,(3):75-81
对于僵持已久的楼市来说,去年年底一系列优惠、松绑政策的出台,包括年内5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免契税营业税;首次购房利率7折等,以及各地方政府纷纷下“猛料”出台救市方案,包括“购房退个税”和“购房入户”等各种优惠政策,似乎让人看到了市场松动的某种可能。有人迫不及待冲了进去,要赶个大早;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等待——看房、杀价、观望,周而往复。就在这浓厚的观望气氛下,楼市迈入了牛年。  相似文献   

15.
余丰慧 《现代领导》2009,(11):11-11
今年,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其“温度”跟着季节变化。今年春天,楼市似乎出现了小阳春,夏季楼市如火热的天气不断发烧,进入秋天后,楼市成交量开始下降,购买力开始减弱.“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南京等城市成交惨淡,再次出现楼市拐点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以来,虽然中央先后出台了“国四条”、“国十一条”、“国十九条”等政策,对房价进行调控,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政策在经历了屡战屡败后,于今年4月15日、17日再次发力,有针对性地打击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本轮楼市调控能否显灵?  相似文献   

17.
宋健  李灵春 《探索与争鸣》2022,(8):119-128+179
21世纪以来,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引起广泛关注,2021年“离婚冷静期”政策的实施更是引发诸多争议,但既有研究较少对政策实施与离婚水平的关系开展实证分析。梳理国内外政策可以发现,对离婚时间进行约束性规定,提高离婚门槛,增加离婚成本,以此减少冲动离婚,是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我国曾在1993—2002年实施了离婚审查期制度。比较我国不同政策阶段的离婚水平变化可以发现,离婚时间约束性政策缺位时,协议离婚水平迅速升高、潜在离婚需求得以释放、轻率离婚大量增加,助推了离婚水平的整体上升;而离婚时间约束性政策在位时,离婚水平则相对平稳。这些变化显示出离婚时间约束性政策与离婚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李勇 《现代领导》2010,(5):10-10
4月14日和17日中国政府接连宣布的楼市政策似乎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直气势汹汹的楼价上蹿势头在政府明确无误的决心面前表现出屈服,投机商抛售开始了。英国路透社预言,“中国楼市的冰冻期山雨欲来”。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13,(4):6-7
按照国务院规定,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一季度都要公布调控细则和价格调控目标。在广东率先公布细则后,3月30日与31日,北京、上海、重庆、济南、大连、合肥等城市都按时发布了楼市调控地方版细则。一系列“央地联动”的政策组合拳“出拳”迅猛,将从限购、限贷、税收和住房信息联网等方面全面升级调控。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8,(1):46-47
中国楼市再次以凌厉涨势给2007年留下浓重印记。然而,在“涨”这个近年来楼市不变的主题下,在历经了数次加息、“第二套房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也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2007年底,社会各界激烈争辩“楼市拐点是否来临”,共识难以形成。从2007年底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有部分原来房价涨得过高的城市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价格涨幅趋缓或回调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