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全国各地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了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能随便收下别人送的鱼。如果我经常收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徇私受贿之罪名,到那时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就不能常有鱼吃了。所以,我必须兼洁奉公,不接受别人的贿赂”。读  相似文献   

2.
心明 《公民与法治》2008,(12):49-49
Jerry是美国一家餐厅的经理,他总是有好心情,当别人问他最近过得如何,他总是有好消息可以说,他总是回答“如果我再过得好一些,我就比双胞胎还幸运!”  相似文献   

3.
魏道培 《检察风云》2006,(24):32-34
聚集的色狼与上网的孩子美国新泽西州边远学校来了一位调查人员,他向八年级某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看过互联网上的色情内容吗?”这时,班里42名学生全都举起手来。其中一个13岁的男孩尼奇·霍姆西承认,他天天浏览色情网页,还把它作为一种搜寻工具。他还说:“别人问我是否有  相似文献   

4.
邻居很少碰见他们遇到丁先生时,他正站在朱波家楼下,抬头望望,又低头看看手机,犹豫不决的样子。丁先生跟朱波是同事兼朋友:别人都感觉他“个”,很奇怪,我没感觉他像别人说的那样难相处。我们什么都聊,天南海北,但他从不说自己的私事。有时聊得晚了,他还跟我一起住在我的值班室。他一般不跟别人来往。不过医术挺好,我亲眼看过他给病人治病。他的爱好是锻炼身体,天天晚上出去跑步,肌肉发达。刚来医院时,他英语不怎么好,他就下决心把英语补上去,想出国。下了很大的功夫,后来英语很棒。为了他学英语,我们还一起做了台“复读机”,还一起骑车去专…  相似文献   

5.
漫画与幽默     
三位母亲自豪地谈起她们的儿子。第一位说:“我之所以相信我的小彼得将成为一名工程师,是因为不管我买给他什么玩具,他都把它们拆得七零八散。”第二位说;“我为我儿子感到骄傲,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因为他现在总爱和别人吵架。”第三位说:“我儿子将来会成为一名医生,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他现在体弱多病;俗话说:‘久病成良医’。”  相似文献   

6.
我们老祖宗创造的语言很有意思,也很有讲究。同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又可以引申出相似或相近而不同的意思。譬如:“同行”既可念成“同行(hang)”,又可念成“同行(xing)”,至于究竟应该怎么念就看你用在什么地方、表达什么含义。又如:同在一个学校读书叫“同窗”或“同学”,同在一个单位任职称“同僚”或“同事”,受业于同一个老师是“同门”,效忠于同一个政党为“同志”,有共同爱好的人叫“同好”,是志同道合的人称“同道”,同父母或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是“同胞”,同在一个单位或同一个行业的人为“同人”(或“同仁”),还有,“同辈”也叫“同侪”,“同行”也祢“同业”…… 那么,律师与律师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律师与法官、检察官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美国有一位农场主,由于他的勤奋与智慧,使得他所种的农作物每一年都获得了当地农会竞赛的最高荣誉“蓝带奖”,而得奖后他也一定将他获奖的最佳品种分送给邻近的农场主。有人觉得奇怪:“难道你不怕别人获得了你得奖的品种,因而在下一次比赛中胜过你?”他以微笑和坦荡解开了大家的疑惑。他说:“我无法避免因风吹而使邻居的花粉飘到我的田里。倘若我不将好的种子分享给每个邻人,那么飘过来的花粉不好,也必然会使我的田地产出不好的品种,唯有在我周围的品种都是好的,才能保证我的田里产出最好的品种。而你在得奖之后,不会就此松懈偷懒,坐享其成,反而仍然继续努力研究改良,所以,我能连续不断地获得最高荣誉。因为当别人赶上我去年的水准时,我早已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所以,我从来不担心别人超越我。相反,若有人超越我,将带给我精益求精的动力,让我追求更大的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坐公共汽车时我经常给别人让座,这几年出国旅游了几次,我也把好的习惯带到了国外。前年我在美国波士顿坐公共汽车去看文艺演出,途中上来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周围乘客或闭目养神、或埋头看报纸,根本没有给老人让座的意思。我用英语招呼那老人坐我的座位,没想到我的好心却引来全车人怪异的目光。那个老人似乎并没有领情,很不高兴地说:“先生,我没必要坐你的座位, 难道我看上去不够健康鸣?”我觉得讨个没趣,嘟囔着:“给老人让座难道有错吗?”他听了这话几乎喊了起来:“上帝!难道我已经老了吗?我才35岁啊!”这次轮到我惊讶了,他满头白发,年龄居然比我还小。  相似文献   

8.
意外     
何爱华在月亮湾乡机关工作,平时业余时间喜欢写写画画,练得一手好字,虽然称不上书法家,但在当地却也小有名气,偶遇乡邻红白喜事,总有人求他写几副对联.乡里开大会的时候多,什么动员会、现场会、总结会、庆祝会等,这种场合,会标、对联是不可少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光荣榜、宣传栏、标语口号,实在应当配一个专门会写字的人.目前,理所当然非何爱华莫属.他也将此作为本职工作,有临时决定开会什么的,他随叫随到,乐意接受;有时还要夜晚突击,他一点怨言也没有.一天,乡里召开同乡会,一位曾在月亮湾乡工作过的李书记应邀出席.会议开始时,李书记特意“欣赏”了会标对联上的字,一会儿便皱起了眉毛,对陪同的余乡长说:“这会标上的字比工艺美术装潢门市部我那侄儿的字怎样?”余乡长当然明白,李书记的侄儿在工艺美术装潢门市部当经理,立即连连摇头:“不敢比,不敢比.”后来,乡里开会,会标对联的事就不劳何爱华了,余乡长亲自请工艺美术门市部李经理.这李经理的书法倒未必颜柳真传,只是李乡长经常光临门市部,白面书生进去,红脸关公出来.何爱华也并未失业,他一点也不恼,反正不会少工资,还是那种乐天派.业余时间他依然保持着写写画画的爱好.唯有妻林芝常在家里数落他:“别人瞧不起你,你不知羞耻,还孤芳自赏,暗自得意.”他  相似文献   

9.
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王老汉,今年65岁。他具有山里人特有的直率和豪爽.还有比别人多的一个嗜好——打赌。年轻时与人打赌.他输给过人家裤子、帽子等等。所以村里大人小孩都叫他“赌爷”。打赌赢了.他兴高采烈.打酒买肉;打赌输了,他垂头丧气,喊爹骂娘,甚至三天不吃不喝。然而.最近一次王老汉跟别人打赌输了却像赢了,  相似文献   

10.
华远房地产集团总裁任志强说,他“只给富人盖房”,并说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是很正常的,他要让—部分人先住进“富人区”,以后才能都变成“富人区”。人们称他屡发“狂言”,招致很激烈的批评。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所以笔者认为他有权利说他想要说的话,这是他的自由。但是别人也有权利对他的话发表不同意见,这也是每个公民的自由。因此我也要对他的“狂言”表达一些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1.
张蓬云 《政府法制》2013,(29):29-29
戴笠刚在蒋介石身边做事的时候,被老蒋看不起。既不派他事做,也不称他全名,只是叫他“乡下来的,去买包香烟”,“乡下来的,去把茶倒满”。如果一般人碰上这种待遇,早就受不了啦,但戴笠是怎么做的呢?他非但不争,还引以为荣。对别人说:“蒋校长(那时蒋是黄埔军校校长)这样叫我,是种亲热。叫我雨农的话,反倒见外了.”  相似文献   

12.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从洼地里潮湿的家蹦了出来,大声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术高明、能治百病、博学多才的医生!”一只狐狸问他:“你连自己的跛足和起皱的皮都不能治,怎么能给别人治病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病人”给人治“病”,别人是不会接受的。同时,“病人”也根本不可能给人治好“病”。然而现实中却不乏类似“青蛙”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是“病人”,却处处以“医生”自居,要给别人治“病”。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一句最为人称道的廉政格言。他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  相似文献   

13.
听说我要写在京上访者的文章,国家某部机关报的记者古玉力找到了我:“要说上访,我比你了解得多,你不用找别人采访了,找我就得了,我给你说一说我这十年来上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三句关于“诺”的古话。一句是“重然诺”,一句是“轻诺者寡信”,还有一句是“一诺千金”。“重然诺”中的“然诺”,就是别人希望你或请求你帮他做一件什么事时,你能够这样回答“:是,我答应你。”  相似文献   

15.
咨询收费     
一个肉店老板在路上碰见了他想去找的律师。他问道:“如果一只狗偷吃了别人的东西,那么这只狗的主人是不是要替自己的狗赔钱?”律师回答:“那是当然的了。”肉店老板:“你讲话算数吗?”“当然!我是专门从事诉讼的律师,我讲话是有法律依据的。”“那么,请你付给我十块钱吧,因为你的狗偷吃了我的一块肉。”律师笑道:“好,我同意。但是,你要知道,我是律师,凡是向我咨询每次收费二十块钱,所以你必须先付给我二十块钱,扣除我赔偿你的十块钱之后,你还应付给我十块钱。”  相似文献   

16.
《史记·循吏列传》中有鲁国宰相公仪休拒鱼的故事。公仪休非常爱吃鱼,当了宰相之后,有很多人送鱼给他,但他都拒绝不要。人们不解其故,公仪休说:“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落下徇私受贿之罪名,到时候职位不保,反而不能常常有鱼吃。如果我廉洁奉公,安享俸禄,就能长期有钱买鱼吃。两相比较之下,还是不要别人的鱼为好。”可见,公仪休很懂得权衡利弊,是一个很会算“大账”的人。由此想到当今一些贪官“算账”的故事。据报载,江苏某乡原党委书记冯某,因受贿、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检察人员提审他时,他算了一笔账…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在新台子乡看到徐家湖村調处委員韓延弟,头一句話他就告訴我:“現下农村不比过去,鬧糾紛的少了,打离婚的也不見了,过去八台大轎都接不回来的曲桂香,今个自已就回家了”。接着他給我講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提起徐家湖村曲桂香和刘万生这一对年輕小两口和好的事儿,倒使人笑破了肚皮,不用說就知道里  相似文献   

18.
春秋末年,晋国的重臣智申打算立继承人,他不喜欢长子智宵,觉得他太窝囊。最终力排众议,让文武双全的次子智瑶接了班。果然,智瑶掌权后一出场,就让晋国人见识了他的厉害。当时在晋国把持朝政的智、赵、魏、韩,四家把晋君名下的土地都瓜分殆尽了。四家里势力最大的当然是智氏家族了。有一次,智瑶邀请韩康子和魏桓子在蓝台宴饮,席间他喝得有点高,当场戏弄起了韩康子,并侮辱韩氏的家臣段规。族人悄悄劝他说:“您对人那么没礼貌,是会招来灾祸的呀。”智瑶撇撇嘴:“只有我给别人带来灾祸,别人谁敢惹我?”  相似文献   

19.
文欢 《政府法制》2013,(15):44-44
张大千曾谦虚地说过,他不敢说自己最能欣赏女人的美。他只是在观察、欣赏美丽的女人以搜求画稿时,比别人更仔细、更留心罢了。他的仕女画之所以能雅俗共赏,成为他绘画题材中大受欢迎的一类,与他对美人的“美”刻画得淋漓尽致、精髓选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艰难博弈四年半,终于赢得五连胜……我的孩子终究是我的,别人不能因为这孩子同他家孩子一样体健貌端,就说是他家的!”今年7月7日,备受官司拖累的苏北民企王总经理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