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法律基础知识》诉讼法一章中,指出了人们解决民事纠纷的两种方式:诉讼途径及非诉讼途径。对于诉讼途径的民事诉讼方式,学生有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对于非诉讼途径中的仲裁法律制度却比较陌生。为更好地理解两大纠纷解决机制,有必要对两种法律制度作一比较。仲裁指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的事项,由一定的机构或个人以第三者的身份居中做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劳动争议仲裁与合同纠纷仲裁。民事诉讼指当事人因民事权益矛盾或经济冲突,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法律与生活》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究。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社会争议的解决”,本内容紧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把诉讼的学理知识与纠纷解决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对“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诉讼实现公平正义”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探究,学生应能够以诉讼主体的身份,参与庭审活动,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推进诉讼程序,切身体会运用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步骤、环节,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除诉讼程序外运用最广泛、最成功、最受群众和基层社会欢迎的一种矛盾纠纷解决途径和基本手段。目前,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被西方法学界赞誉为“东方经验”、“东五一枝花”。  相似文献   

4.
当下,在纠纷解决中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倾向,即把向法院提起诉讼作为解决纠纷.实现权利的惟一正确途径,甚至还把这种选择作为人们法律意识提高的标志。其实,法院应该是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就有着“厌诉”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普及法律知识活动的深入展开,越来越多的百姓懂得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但是,拿起法律武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到法院打官司。近年来,众多原来可以不进入诉讼的纠纷,进入了诉讼,“不蒸(争)馒头争口气”,“一怒之下上法庭”的“激情诉讼”已在许多国人心中形成了思维定式。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缠诉”.“滥诉”的行为:有的人因为对审理结果不满,反复申诉;有的甚至耗费终生精力成了“上访专业户”,造成部分基层法院受案率直线上升,出现了“诉讼爆炸”。其中少数国人在盲目地追求诉讼的过程时。甚至忽视了诉讼的本来目的。其实,一纸爿决只是手段,诉讼也并非解决纠纷的惟一途径,良好的结局才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从不敢诉、不懂诉到权利意识增强后产生。诉讼爆炸”,是许多法治国家建立初期的“通病”,而从“好诉”走向理性的诉讼。则是一个良性的回归过程,也是一个法治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今天我们提倡少诉.慎诉,与二十年前的不懂诉.不敢诉,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历史意义。这是富有权利意识的现代人的理性选择,它既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真谛。其实,解决纠纷不止诉讼这一条路,在许多情况下,采取其他更沮和的方式也同样能够达到定纷止争的效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稿件,就想说明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纠纷的社会,其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此,有效地运用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实现诉讼内外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功能相济、有机衔接与融合,既有利于缓解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压力,也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纠纷。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比较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家事矛盾非诉讼机制的成功经验.把外国家事矛盾非诉讼机制与我国现实国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改革我国现行的纠纷解决机制,扩大家事矛盾非诉讼机制的适用范围.丰富家事矛盾非诉讼机制的形式,真正探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家事矛盾非诉讼解决机制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7.
税务诉讼作为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在世界诸多国家广泛建立,转让定价纠纷作为一种重要的税务纠纷一直被税务诉讼所关注。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并没有有效的衔接,复议前置的强行设置,举证责任的分配困惑以及诉讼实践中的合法性审查等“制度瑕疵”使税务诉讼运作并不高效。转让定价纠纷的日渐增多、跨国转让定价纠纷的频繁出现促使税务诉讼不得不做出反应,相应的制度都应作出调整,方可应对日益复杂的税务纠纷。  相似文献   

8.
包盛吉 《人大建设》2005,(12):47-47
生活中,当你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或不公正对待.当你遇到纠纷、困难需要解决,当你有建议、意见需要向相关部门提出,你首先选择什么途径?找熟人?信访?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解决?通过法律途径打官司?有没有想到通过向本选区的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寻求问题的解决呢?据调查,群众通过人大代表解决问题的仅占0.2%。  相似文献   

9.
针对温州金融纠纷尤其是民间借贷纠纷"井喷"现状,温州市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解决金融纠纷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温州民间借贷纠纷现趋于平稳,对相关纠纷解决进行反思,有如下一些经验:应着力建立和健全适合民间借贷纠纷解决机制:应当坚持诉讼和非诉讼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非诉讼机制的作用,诉讼机制应作为最后的手段,而不是首先和唯一的手段;加强立法和制度探索,构建一套适合民间借贷纠纷特点的诉讼机制,以多元、多层次的纠纷解决机制,克服当前民间借贷纠纷诉讼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权利观念的逐渐增强,民事纠纷尤其是小额纠纷的案件数量迅速增加。建立一种简易、快捷、低廉的法律制度,利于保障每一个公民能够通过诉讼实现自己的权利。设立小额诉讼程序,是司法改革的必然选择。从小额案件的特点以及我国现有的实践情况看,小额诉讼建立的价值取向:低成本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11.
司法调解制度被誉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沃土中的一枝奇葩”。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深入,它的许多缺陷日益凸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法治化进程中遇到的诉讼激增、司法资源压力过重,司法成本过高等问题与西方适用ADR制度时的背景相同,在这种纠纷多发、利益冲突激烈的情况下,国家既要通过诉讼来统一社会主体的行为,也要保障社会的稳定,必然要求建立一个能与诉讼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多元化解决纠纷的机制,而西方司法ADR正是建立这种解决纠纷机制的有效途径。因此,司法ADR对我国司法调解制度的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合理简化的诉讼程序解决房地产纠纷不仅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房地产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合并审理是有效解决这一纠纷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纠纷解决诉讼化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求索》2008,(4):149-151
权益最大化带来了权益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因主体之间的利益对抗而呈现为纠纷;纠纷的解决对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传统纠纷解决途径的功能逐步被诉讼方式取代。这一取代有其客观性和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因当事人诉权滥用、法院案件积压而伴生着相当程度的消极性。因此,只有合理整合非诉讼与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我们才可能最大程度地使民众接近正义,接近司法。合理协调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与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伴随北京市出现的房地产开发热潮,由于房地产业尚不发达,规范房地产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北京市房地产纠纷诉讼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在实践中绝大多数房地产纠纷通过协商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这四种途径解决。北京市要加强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适时进行调解或判决。  相似文献   

15.
伴随北京市出现的房地产开发热潮,由于房地产业尚不发达,规范房地产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北京市房地产纠纷诉讼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在实践中绝大多数房地产纠纷通过协商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这四种途径解决。北京市要加强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适时进行调解或判决。  相似文献   

16.
某地农民宋某,见某乡办了个烤鸭厂,认为养鸭能挣大钱,便向同村姜某借款1万元办起了养鸭厂.谁知宋某缺乏经验,又遇上一场雨加雪,鸭子全部死光,偿还借款出现了困难。双方为此纠纷不断,宋某妻子因经受不住打击而一病不起……这仅仅是民间借贷纠纷的一个镜头!由于民间借贷活动大都是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中进行,缺乏透明度和法律保障,因此极易发生纠纷。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未民间借贷纠纷大幅攀升,已居人民法院审结民事案件的第二位。1993年和1994年,全国仅诉讼到法院的民间借货纠纷就达45万件,民间借贷纠纷成为社会经…  相似文献   

17.
许身健 《求索》2022,(2):165-175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作为两套评价标准,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着眼点不同,一个更多在法体系内展开评价,另一个则是超越法体系的判断。联系在于社会效果的判断并不是一种任意的非法律性判断,它仍然要建立在法律效果评价基础上,亦即要以司法裁判的“实体裁判质量”作为参照基础。构筑于“法律效果”基石上的司法裁判在回应社会期盼时“力有不逮”,这已凸显于司法改革进程中诸多方面。实体法规范结构中的事实与规范的绝对分离,及该结构对诉讼目的之影响,导致了诉讼与纠纷之间内存的张力具有内在恒定性。“从规范出发型”的司法裁判方式可以从“以事实出发”的司法裁判方式中获得有益借鉴,进而提升和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09,(6):82-82
赵旭东在《法律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关于纠纷的认识,法学界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一般是笼统地将除刑事案件之外的一切社会不协调现象称为纠纷,而在社会学家看来,纠纷往往等同于社会冲突。事实上,从带有普遍性的矛盾、冲突到围绕着某一具体权益所发生的争议,并不是所有的这些不协调现象都和法律制度相关,只有那些属于法律框架之内的诸种不协调现象,或者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的类似现象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科学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社会学的视野中,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和纠纷的社会,而是要通过诉讼与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的合理配置有效地化解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与纠纷。纠纷解决机制的科学配置就是既要包括以国家为主体的诉讼和审判机制,又要包括以社会为主体的人民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因此,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科学配置将是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医疗损害纠纷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我国适用解决该类纠纷的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的衔接却又存在着冲突之处,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文章在研究医疗损害纠纷的概念、性质后,运用比较法的方法提出:调解是解决医疗损害纠纷的主线,鉴定是解决医疗损害纠纷的关键,保险是解决医疗损害纠纷的根本,互助是解决医疗损害纠纷的条件,仲裁是解决医疗损害纠纷的一个替代性方法,诉讼是解决医疗损害纠纷的最后法律保障,以确保我国医疗损害纠纷法律适用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