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据《法制日报》2006年1月9日报道,由法制日报社与中华律师协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等单位协办的“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结果于1月8日在京揭晓,佘祥林案等十个案件成为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笔者认为,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最大的亮点不在于评选本身,而在于将“影响性诉讼”真正纳入公众的关注视野。“影响性诉讼”的价值就在于影响,在于超越个案自身的特殊影响力。可以预言“,影响性诉讼”这个大多数人还显陌生的新概念将随着本次评选活动为社会所知晓。对于…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由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法律适用》《中国法律评论》和《南方周末》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日前在京揭晓。其中包括社会公众早已知晓的“张扣扣故意杀人案”。  相似文献   

3.
, 《甘肃理论学刊》2012,(6):F0002-F0002
付子堂 1965年生.河南新野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被授予首批“中国当代法学名家”、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2011年1月17日,中国法学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义派公益团队协办的《2010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投票评选活动专家点评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17日,中国法学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义派公益团队协办的《2010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投票评选活动专家点评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6.
2002年获第八届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奖,2003年获司法部“优秀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08年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当选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今年又获评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这个人就是张生,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07,(9S):58-60
他参与过2003年孙志刚案件的诉讼,他援助过2004年湖南湘潭女教师黄静致死案、《中国农村调查》名誉权纠纷案.工会主席唐晓东被解雇案以及2005年“6·11”河北定州惨案;2006年,他支持设立了专打公益诉讼的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先后援助过崔英杰刺杀城管案、董坚“爱眼协会”案、李刚状告牙防组案……作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主任,他提出了“影响性诉讼”的概念,其涵义就是通过有影响的个案推动法制进程。  相似文献   

8.
刘瑜 《民主与法制》2011,(11):28-30
2011年1月9日,长期代理征地拆迁诉讼并从事相关研究的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才亮发布了《2010中国拆迁年度报告》,其中列举了2010年拆迁纠纷妥善处理十大典型事件。“典型”的发布旨在“谴”恶扬善,鼓励地方政府在面对拆迁征地事件时多与人为善。妥善化解矛盾;2011年1月21日。我国的“新拆迁条例”面向社会公布,很多条款也有了更加“温和”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冯果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第一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商法学会副会长。“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是这一串身份后的一个新的荣誉称号。本来学习考古专业的他,又是怎样走上了今天的法学道路?取得了这样成绩的他,又有着怎样的历程和感悟?让我们走近冯果,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当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结果公告的新闻在中国法学创新网一经发布之后,就有学生看到了这个新闻,并很快打电话告诉了老师刘艳红。是的。老师,这正是刘艳红最重要的身份标签。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以后 ,法国的刑事诉讼法对预审法官的职能进行了调整 ;加强了律师的各项权利和对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将“预防性拘押”改为“先行拘押” ;引入英美法系的对抗式诉讼模式。日本刑事诉讼法依次受到中国、法国、德国、美国法的影响 ,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法律特色 ,学者们称之为“混合式”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64年1月生,山东潍坊人.中国首位“WTO与区域经济合作”专业博士;首届十大杰出外事青年;2000年12月被《中国青年》选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进程的100位杰出青年”;2001年5月以“最具责任感”而人选中国当代“十大新锐青年”;2001年3月被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现任WTO上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相似文献   

13.
林奇     
洪战辉,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06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在家庭频遭变故的情况下自强自立的精神和责任感,深深感动了国人。然而洪战辉在成名的同时,却也不知不觉被贴上了“楷模”和“圣人”的标签。  相似文献   

14.
李傲  侯皓瀚 《理论月刊》2023,(11):120-127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作为传统检察职能的突破与发展,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中形成了新的权力配置格局。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存在受案范围“等”外领域扩张的无序化、起诉资格与起诉顺位的结构化以及办案模式实然层面的主导化。而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主要依托于固有的当事人适格、诉讼担当、诉讼信托以及支持起诉等理论,并未区分法律监督与直接提起诉讼之间的权力—权利界限。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应然状态应考量公益诉讼起诉人的立法定位、调查取证的权利边界以及不同程序之间衔接的具体向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薄海豹,市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常委、民盟上海司法委员会主委。高级律师、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海天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兼职法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硕士生导师。市政府政风行风特约监督员、市纪监委特邀监督员。《解放日报》“十大律师”、东方网《名律师坐堂》特邀律师,上海律师协会两任WTO专业委员会主任、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担任世界、中国500强企业、政府机关、银行等机构常年法律顾问。多次荣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并曾获三等功。入选首届“东方大律师”评选30强。  相似文献   

16.
展望 2 1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 ,我以为可以“建设现代中国法学”—言以蔽之。“现代中国法学”这一属概念 ,包括三个层次的种概念 ,即 :法学 ,中国法学 ,现代法学。无论从这三个种概念中的哪一个看 ,2 0世纪的法学建设都存在相当大的缺陷。要建设现代中国法学 ,必须分析这些缺陷 ,从而找到进一步建设的方向与途径。一新中国成立以来 ,法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1949年 10月 1日到19 6 6年的孕育阶段。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便是法学与政治学不分。 195 7年以前 ,法学从属于政治学 ;195 7年以后则是政治学代替了法学。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2,(7):92-93
宋树涛在《法学论坛》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始终坚持人是法律的主体和目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法学和法治思想上,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权利为本。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大众化,主要是弘扬与时俱进法学理论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法学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重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表述”、“中国风格”,使法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法学成为通俗化、具体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运用的“大众法学”。  相似文献   

18.
张凌燕  徐心磊 《求索》2013,(5):169-171
当今世界是现代科技与法治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如何提高获取与分析物证的能力是每一名法律工作者必须要正确面对的重大问题.而法庭科学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金钥匙。特别是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论断、物证在诉讼证据中的地位越发凸显的大背景下.以物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庭科学所发挥的作用势必会越来越大。由此.高等院校必须重新审视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适时地调整教学目的和方案,建构以法庭科学为起点的自然科学与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大法学”学科体系.以拓展法律人才的知识结构,促进法学教育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短波     
《人民政坛》2009,(9):26-27
我国立法首次公开征询台湾地区专家学者意见 8月19日上午,在福州举办的第七届“海峡法学论坛”专门辟出单元时段征求与会的两岸四地专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的立法意见。会上,来自中国文化大学、华冈法学基金会、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的十多位台湾法学专家学者、法律实务界人士发表了意见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立法起草小组”的主要成员专程到会听取意见,  相似文献   

20.
孙洁 《民主与法制》2014,(15):15-19
本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历经一年的评选过程才最终脱颖而出。他们都是我国法学法律界的领军人物,是各自领域的理论骨干,是学术道德的榜样,是为人师表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