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宁 《就业与保障》2011,(10):48-49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一批经过基础教育之后就进城打工的80后、90后。面朝城市,跻身于流动性最强的一个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概念不那么熟悉;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民工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群体已经从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城市融合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谋求发展转变。本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探讨农民工的转型,认为农民工转型不仅指农民工的市民化,而且也包括农民工的新型农民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量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减产、倒闭,所需劳动力锐减,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挑战。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加速农民工的转型步伐。目标取向应为:从关心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基本权益保障,到关注农民工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颜彦 《半月谈》2005,(1):27-29
高度重视和依法保护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最高人民法院强调,要高度重视对“三农”案件的审理.维护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依法制止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城市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不仅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主力军,同时到城市(县城)务工的农民还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城市建设中几乎每一项建设项目都凝结着农民工的辛勤汗水。但是,很多单位或多或少地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不能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必需的安全生产条件。农民工的子女入学、留守子女、老人、妇女的保护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试对健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志泽 《前沿》2014,(11):121-124
城市化离不开农地非农化和农民非农化。城镇化必然导致大量农业用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与之相伴而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必然会通过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过去,无论是政府实务部门,还是学界对农民工的关注更多的是偏重了城市管理便捷性的偏好,而忽视了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的关系协调,以及农民非农化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当看到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非农化受阻,也就是城市融人存在梗阻,主要表现在行为特征、价值取向、市民化待遇诉求、政治参与话语权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护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却往往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政府部门、城市市民和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使农民工更好地与城市市民一道为城市的繁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桂海论丛》2006,22(2):82-84
从乡村走进城市,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农民工面临着从农民到农民工、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角色转换,其法律意识不能仍停留在农民的法律意识层面,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水平的途径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变化可以更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农民工的完全市民化做好法律观念的铺垫。  相似文献   

8.
上海,为农民工投保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微  丁纯 《半月谈》2004,(7):20-23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土别乡,踏进城市,走进工厂。在上海,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正日益成为这座繁华都市关注的群体和关爱的对象。当成千上万农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融。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3,(12):87-87
汪长明在《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0.
和芳芳  束坤翼  史向军 《传承》2006,(12):29-30,42
农民工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由于诸多原因,这一阶层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从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缺失成因出发,探讨了解决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并希望对解决农民工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王如冰 《传承》2009,(6):56-57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差、工作危险度高、就业流动性大,农民工具有比一般农民和城市工人更强烈的医疗保障需求。而在现实中,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却处于缺失状态。探索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医疗救助制度是在此过程中满足农民工的医疗需求、保障农民工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尴尬境遇的实质是传统与现代“农民”意义的称谓认知性偏差。从宏观的角度,存在影响城市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四个维度:即认知固化、体制禁锢、乡土记忆、城市体验。因此.只有把农民工问题视作乡城迁移者如何获得农民工“市民权”的问题.即事实性的城市归属与适融问题.而不是简单视作“农民工”的权利问题.给予某些临时措施性关怀.农民工问题才可能获得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差、工作危险度高、就业流动性大,农民工具有比一般农民和城市工人更强烈的医疗保障需求.而在现实中,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却处于缺失状态.探索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医疗救助制度是在此过程中满足农民工的医疗需求、保障农民工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内卷化”行为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离乡不离土”的社会行为具有典型的“内卷化”特征。这既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土地及相关惠农政策的吸引等客观原因,也有农民工人力资本匮乏,文化、心理及生活方式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等自身因素;政府应进一步发挥扶植与引导功能,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推动城乡交流,促进农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中国乡村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华 《求索》2011,(9):73-75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时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农民工自身能力缺失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是只具市民化意愿而并无市民化自觉之群体,他们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又不能安守农村,普遍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境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农村生活方式的吸引力,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将是中国乡村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今日新语     
《今日浙江》2012,(2):7-7
更加尊重和关心农民工潇湘一新年伊始,温家宝总理特地来到湘潭九华杉山居民安置小区建设工地看望农民工,和大家谈心唠家常。温总理说,农民工对国家贡献很大,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是城市建设和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潘然 《理论月刊》2007,(3):138-140
城市农民工,作为转型期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新生社会群体,其发展和嬗变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要真正成为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就必须解决农民工边缘化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是让农民工市民化,即穿越城乡之间有形和无形的“户籍墙”,打破城乡壁垒,拆掉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的门槛,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实现农民工由“边缘人”到“城市人”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8.
吕义斌 《政策》2012,(3):88-89
荆门市掇刀区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的6个县市区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然而,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比,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却十分缓慢,导致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  相似文献   

19.
城市农民工与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进城务工就业 ,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也给城市社区带来了新的问题。帮助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区 ,进行社区管理创新 ,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马健 《重庆行政》2008,(6):72-74
在中国,农民进城打工与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不同的,中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工进城,同时也有大量农民工回乡,很多农民工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真正在城市落地生根的人数有限。因此城市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引导进城农民工尽快与城市居民融合,进而引导更多农民进城就业、居住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