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读     
《人民公安》2009,(1):9-9
“全世界那么多男人.我就不信没有成年后死了爹妈的。” ——北京一女硕士征婚.条件之一是男方父母须双亡。该女子的征婚条件匪夷所思,面对网友的指责,她依然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2.
网络征婚相对于报刊、杂志征婚的"干巴巴"而显得"有血有肉",征婚内容(字数)没有限制而且还可以上传照片,这是网络征婚特点所在.对包括未婚者、离异者、丧偶者征婚内容的分析,阐述在年龄结构既定条件下户口所在地与现居住地、征婚地点、婚房问题等都对女性网络征婚产生重大影响,证明婚房是女性征婚世界中的头等大事;征婚青年女性在发生人口流动情况下,倾向把征婚地点限定为现居住地;离异者、丧偶者对征婚地点一般没有限定.  相似文献   

3.
择偶难已成为不少大城市青年面对的人生难题。我对所有想找对象的青年男女(也有中年男女)建议,到网上去征婚。婚姻中介不外乎那么几种形式: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是组织安排(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种无奈);三是广告征婚;四是婚介所;五是电视征婚;六是网络征婚。现在,除了组织安排方式被淘汰之外,其他的依然保留,比较流行的乃是婚姻介绍所和广告征婚,至于电视征婚,谁都知道是在做秀,完全重过程不重结果。亲友介绍是媒妁之言方式的异化,也广泛地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一位千万富翁在《南方周末》等国内16家媒体征婚,称自己离异且有一子,却要求女方无性经历,引起广泛争议。无独有偶,11月12日的上海《申江服务导报》又有千万富翁征婚,同样有性经历,又同样要求女方“纯洁”。不过这则征婚中最让人错愕的是,该报征婚编辑的点评标题“婚市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和邵某、周某系同事,平时我们关系很好,从来没有闹过什么意见。但最近他们做了一件伤害我的事,使我对他们非常不满。事情是这样的,去年9月20日,邵某、周某俩个在一起饮酒,闲谈中说起征婚的事,邵某突发奇想,提出以我的姓名刊登征婚启事,和我开个玩笑,周某表示赞同。于是,他们拟好了征婚启示寄到外地一家青年杂志社。不久,征婚启示刊登出来,许多女青年看了这则征婚启示,觉得我的条件比较好,便纷纷给我来信,表示愿意同我接触,增进了解;有的干脆说同意很  相似文献   

6.
文洁 《民主与法制》2010,(13):38-39
离异多年的老干部祁国良,为了了却他安度幸福晚年的心愿,网上征婚结识并迎娶了一名39岁、端庄秀气的离异女子,不料却遭遇欺瞒。婚后四个月又不得不起诉离婚。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择偶的流行标准--1328则《征婚启事》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几千年来唯一合法的、符合传统道德的婚姻缔结途径。“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婚姻自由以法的形式予以肯定和保护,自由择偶成为社会的共同认可。但是由于接触范围的有限性,择偶的机遇与人们的期望差距明显。于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弥补这种不足的婚姻介绍所、报刊征婚开始出现,并且逐渐成为不少人择偶的一种重要途径。现在,电视征婚、网络征婚也成为多数人能够接受的一种现代而开放的择偶方式。  相似文献   

8.
征婚了,征婚了,大家都来征婚吧!当中国人被“鹊桥”、“玫瑰之约”、“缘分的天空”层层包围的时候,转看西方世界,发现英国人也不甘寂寞,他们的征婚广告言辞大胆、想法新颖奇特,不令你爆笑,也令你瞠目!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妇女刊物和青年刊物都有一个热点栏目:征婚启事。在这些征婚启事里,四川、湖北、湖南农村尤其是山区女性征婚很有一定比例,而江苏、浙江、广东这些地区大多是男性征婚。这种比例是当前婚嫁地区性流向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0.
征婚广告作为明确提出的择偶标准,具有一定的可衡量性.通过对我国征婚广告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15年间征婚主体趋于大龄化、复杂化,择偶标准趋于多元化,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剧烈变迁.此变迁对于征婚主体及择偶标准的形成产生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时下,社会上各种骗局花样翻新,利用征婚骗财骗色是其中的一种。骗子固然可恶,使用的骗术也并非高明,可上当的女子们是何种心态呢?长春警方根据点滴线索,终于撕下了骗子的伪面具,揭开了骗局的谜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7年10-12月对南京两所婚介中心546名征婚者的征婚资料分析,了解他们的择偶标准.研究认为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征婚者相比,征婚人群和他们的择偶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又到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季节了,找个好工作,还是嫁个好老公成了摆在即将毕业的女生面前的新问题:是以终身幸福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安逸,还是用自己的奋斗打拼一个幸福的未来。一些女大学生抱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忙起了征婚,而且还把这种征婚行为称为“曲线就业”,大学校园里甚至开始流行“男靠家, 女靠嫁”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第一条为规范婚姻介绍机构的活动,保护征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婚姻介绍的机构均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婚姻介绍机构,是指经批准成立的为征婚当事人提供有偿婚姻介绍服务的中介组织。第四条婚姻介绍应当实行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五条市民政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区、县(市)民政部门负责本辖K内婚姻介绍机构的管理工作。工商行政、公安、物价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实施本办…  相似文献   

15.
“追公”热潮逐浪高吕长安引子:“追公”一族妇联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最近到他们单位所属银河婚姻介绍所登记征婚的女性中,不少女子对机关单位的公务员格外垂青,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仅95年9、10两月内接受登记的未婚女性有206名,80%择偶的首选对象是公务员。...  相似文献   

16.
90后网上征婚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透视90后网上征婚现象,可以看到,这是90后展现自我、追求时尚、自我中心的青春期诉求,是婚恋现实问题与社会婚恋观在90后身上的投射.反思现实中新生代婚恋观教育问题,存在着人生观教育的单向度视角和婚恋观教育缺失的现象.应注重新生代的婚恋观教育,使高尚美好情感的培养成为自觉.  相似文献   

17.
速读     
《人民公安》2009,(12):9-9
“我未来的夫婿,不仅要有车有房,还得在商贸城有店面。还有,每月收入得在20万元以上。” ——别以为是一个欲傍大款的姑娘在征婚,打出这则征婚广告的42岁义乌女士本身就是个富婆,号称有上千万元的家产,她高价征夫但求门当户对,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电影市场最受关注的贺岁档,冯小刚“叛逃”贺岁喜剧四年后,最大资金投资的喜剧片——《非诚勿扰》通过给葛优征婚的形式,呈现了当下都市男女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心态。葛优作为雷打不动的“冯男郎”,在这部影片中以海归身份示人,与各路美女展开“相亲大战”。  相似文献   

19.
李漠 《小康》2008,(3):70-72
上世纪80年代初,"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成为令人焦虑的社会问题。《中国妇女》杂志刊登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此后,那位征婚的河南矿工娶妻成家。岁月匆匆,转眼20余年过去,当初那个被称为"媒体征婚第一人"的矿工和他征来的娘子还好吗?当年被誉为"中国第一大媒"的《中国妇女》鹊桥栏目状况如何? 1月9日《小康》记者"翻开"了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社会文化与军营文化相互渗透。如何发展军营先进文化,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越来越成为部队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社会文化生活发展变化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明显改善,社会文化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具有广泛性。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传媒文化广为普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手机、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电视点歌、广告征婚、空中交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